<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适逢国庆假期,亲家俊成和小连襟刘然都回赤峰来度假,我们相约带上全家,到近郊走走,看看秋景。为了避开假期拥挤的热门景点,我向他们推荐了赤峰市还不是很火的景区——盔甲山。</p><p class="ql-block"> 10月2日早晨,电话沟通了一下,三辆车从各自家里出发,导航到“盔甲山村”汇合。</p><p class="ql-block"> 匆匆吃过早饭,我们一家七口就乘车出发了。因为我是再寻“故地”,熟悉路况,所以主动驾车。83岁的老娘坐到我右边的副驾驶座位上,脸上挂着笑容。车行驶在乡间的小路上,不时避让着拉庄稼的农用车,躲让着大型的农作物收割机。车窗外的田野上一派成熟和收获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见地里生长着的玉米,桔杆和叶子还是绿油油的,白色的玉米外衣却已被主人扒开,露出黄澄澄的玉米棒子。娘说:“这是晒米呢。”看见田里已经捆绑起来的谷子,穗黄饱满。娘说:“今年收谷子。”看到场院里堆放的庄稼。娘笑呵呵地说:“今年是个丰收年!”</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盔甲山村的小广场,俊成一家已经侯在那里,几分钟后,刘然一家也赶到了,集结完毕,我主动担当了向导。</p> <p class="ql-block"> 之所把盔甲山称为“故地”,是因为在今春六月我与好友访问过此地,对它有所了解。相传大清时,康熙帝北巡,路过塞北一座长满松林的大山,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淋湿了他的盔甲。天一放晴,他忙卸下盔甲,放在山坡上晾晒。当地老百姓知道后,就把这座大西山改称为盔甲山了。</p><p class="ql-block"> 登山前,我提议先去北沟村。车拐向一个沟岔里,导航马上提醒“你已偏航,请调头”。沿着这条“偏航”的小路前行三四里,迎面出现一个木制村口牌坊,十分醒目。拱门两侧像是两个岗楼,正面各有一个红色的盾牌,上面镶着两头黑色带角的牛头,旁边竖挂着两块木制牌匾,书写着大红字,左边写的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右边是“契丹.缸瓦窑.民俗乡村”,拱门上方是五个木制车轮,正好把“盔甲山北沟”镶在上面,牌楼顶上三面彩旗迎风飘展,十分壮观,气势不凡。</p> <p class="ql-block"> 轻车熟路,我把车直接开到北沟村的一个停车场。在这里遇见几位闲聊的老年人,我问起了北沟村,他们告诉我:这是个自然村,有三十几户人家,常住的二十几户,大多都是老年人。2016年,有关部门对整个村落进行了规划,村民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修建了具有本地人文历史特点的房屋、大门、院墙……改造后的北沟村,房屋依山坡分布,整个村落复原了辽代村落建筑风格,获得了“国家级传统民俗村落”称号。</p> <p class="ql-block"> 走进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大的鸡冠壶,旁边配有简介。它是辽代瓷器的代表性作品,契丹文化特色明显。我在想,北沟这种建设风格不可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百度一下,果然不简单。原来北沟背后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据记载在北沟村的山坡上曾挖掘出土过辽代巨型墓碑和辽代墓,甚至还发现过元代墓。</p> <p class="ql-block"> 两次到访北沟村,有一个现象让我至今不解,明明是在北沟,却建有缸瓦窑广场,三孔仿真瓷窑旁,摆放几个大缸,配有缸瓦窑的简介。整村建筑造型也融入了很多缸瓦窑的特色元素,显然缸瓦窑成了这里的主角,大有喧宾夺主之感。</p> <p class="ql-block"> 我看过网站,文冠果才是北沟的靓丽名片。</p><p class="ql-block"> 今年6月4日,我就是为文冠果花而来。走进村里,见不到人,我以为是进了“世外桃源”。我不认识文冠果树,在村里转了好几圈也未见文冠果花。据网上说这里有千亩的文冠果林,花开时节雪白如海……我来时或许花期已过,或许没有找对地方,反正没有看到令人陶醉的景象。虽然有点失望,但也目睹了小村山青水秀的风貌,听到了山野的鸟鸣虫吟。我们还在村东的小山坡上,留下了与绿树和青山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六月的北沟村</p> <p class="ql-block"> 这次再访北沟村,也没有超出我的期望,我们在这里除了看看村貌,和一些陶瓦陶罐合影之后,就离开了这里,奔向下一个目标——盔甲山景区。</p><p class="ql-block"> 向北行驶几公里,路的右边出现一面用石头垒成的墙,上面写着乌良苏森林公园,这大概应该是进入景区了。</p> <p class="ql-block"> 途中路过一个人造景观,像是巨石阵。我们在这里停留了下来,山上流下的泉水在这里汇聚成一个小湖,上面修了多条木制栈道。各种造型的石头,有的立于湖中,有的在山坡上布阵。</p> <p class="ql-block"> 老娘体力不支,坐在一块石头上边看景边休息。几个大人忙着选择不同的角度留影。两个孙子立时活跃起来,缠着爸爸妈妈抓水里的青蛙,听见蝈蝈的叫声,又让妈妈去给他们逮蝈蝈。妈妈也是太惯孩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逮着了一只蝈蝈,两个儿子,不知给哪个好。我到草棵里去找,只听见蝈蝈的叫声,却不见其身影。照够了,玩够了,见对面有一片松树林,有人提议去山上采蘑菇。采了一个时辰,大家陆续返了回来,手里拿着的工具袋里大多都空着,只有俊成俩口子满载而归,让当地人辨识一下,说这叫“黄团子”,吃多了会坏肚子。</p> <p class="ql-block"> 我开始整理队伍,继续前行,到了山根底下,路过一块儿平坦的草地,这是我们春游采野花的地方,我特意用手机拍了下来,和六月份的照片做了个对比。那时一派生机盎然的草地,眨眼间就变成了一片枯黄,让我多少有些感慨。季节的变化多像人生,花开花落间,就完成了冷暖交替。当春花和秋月不能同存,我该收起眸中的眷恋,珍惜当下的所有。</p> <p class="ql-block">六月的盔甲山草地 与下图同景</p> <p class="ql-block">十月的盔甲山草地 与上图同景</p> <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路,车开始向上爬行。山高坡陡,弯道较多。上次爬山由于用的档位不对,造成发动机过热,中途被迫停了下来。这次我吸取了教训,缓慢加油,匀速前行,顺利到达了海拨1498米的山顶。下车后,大家都奔向观景台,山顶的风特别大,举起手中的手机,都有被大风刮走的感觉。站在赤峰第二高峰的观景台上俯瞰周边的群山,感悟“一览众山小”的况味。山这么多,也不知是哪一座晒过康熙帝的盔甲。是长着巍巍岩峰的那座山?还是长满枫树的那座山?我无法判定,只好用手机拍摄了不同的群山。和春天那个郁郁葱葱,绿得通透的盔甲山相比,换了秋装的盔甲山多了几分色彩。满山的桦树、枫树叶子有的黄了,有的红了。只有绿色的针叶松和白桦树干没有变色,点缀其间。山高风疾,吹得整个山都在抖动,杏黄、紫红、墨绿、洁白各领风骚,构成了一幅秋天的美景,令人心醉神迷。一下把我带入宋朝无门慧开禅师的:“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 有凉风冬有雪 ,若 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秋风瑟瑟,由于大家畏惧风寒,匆匆拍照之后,都躲进了车里,我们也就匆匆下了山。</p> <p class="ql-block">六月的盔甲山 与下图同景</p> <p class="ql-block">十月的盔甲山 与上图同景</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过了晌午,大家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可附近没有饭店,十几口人吃饭成了最要紧的事。这时,我又想起老家在盔甲山的朋友,上次游盔甲山就是给她打电话,在她哥哥的农家院解决的午餐。朋友就是关键时候想到的人,我又把电话打了过去,她告诉我:“乐宝山庄昨天才杀了一口猪,应该有好吃的。”经她指点线路,我们在一个山坡上找到了这家饭庄。听说是朋友介绍来的,庄主很热情,向我们推荐了山庄的特色饭菜。</p><p class="ql-block"> 趁着等饭的时候,我又想着给孙子抓蝈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看见一个大肚子绿虫,赶紧用手去捉,它咬了我几下,身后的长针还流了点液体,不知是否有毒?为了孙子高兴,豁出去了。儿媳说我捉的是“山草驴子”。不管是啥,两个孙子人均有份,不会打仗了。</p><p class="ql-block"> 不到半个小时,我们点的炖猪肉、蒸血肠、炒鸡蛋……就上桌了。饭菜非常可口,大家都说好吃,吃了个“光盘行动”。</p><p class="ql-block"> 临走时,好客的庄主主动加了我的微信,用他极具诱惑力的语言对我说:“下次再来,提前微信联系,给你们做拿手的炖羊肉,烀牛头,绝对是一绝。”我连连致谢,表示一定再来。</p><p class="ql-block"> 返程路上,也是道道风景。经过西王子坟村,犹如走在童话般的世界里,伫立道路两旁的大树,叶子或绿或黄或红,像是走在色彩斑斓的长廊里,又像是走在时间的隧道里……</p><p class="ql-block"> 秋声苦短,暮秋过后便是冬,失而难复。不如趁着秋味正浓,好好享受眼下的百媚千娇!</p><p class="ql-block"> 蝈蝈“吱吱”的叫声,早早把我吵醒,仿佛是在催促我尽快把这篇游记完成。就此搁笔吧,亲人们还等着看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