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一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及时雨”。为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宁都三小紧跟新形势、新政策,立足“四基”,从“宣教、减负、提质、服务、规范”等“五点”入手,改革创新助推“双减”。</p> 扩大舆论宣传,明确方向 <p class="ql-block"><b>【培训——积极开展工作部署】</b></p><p class="ql-block"> 落实双减,部署先行。学校就“双减”及“五项管理”召开工作部署专题会议。会上,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双减”“五项管理”“课后服务”等相关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为提质减负优化课堂、提升育人质量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b>【宣教——家校联动双管齐下】</b></p><p class="ql-block"> 学校通过调查问卷、致家长一封信、美篇宣传、微信公众号推送、宣传橱窗等载体,面向社会,对“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以及学校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解读,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教育政策和学校新举措。压实责任,家校联动,为“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p> 优化教学管理,提质增效 <p class="ql-block"><b>【提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b></p><p class="ql-block"> <b>提升教研实效。</b> 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实现减量提质,学校深入开展学科教研。各学科充分利用组内教研和集体备课时间,打出大小教研组合拳,构建同课异构新模式,大处示范、小处着手,找准单元重难点,研讨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 <b>树立名师典范。</b>继续开展“青蓝工程”,完善名师工作坊建设,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先锋的辐射作用,整合优秀教育资源,努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缩短青年教师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进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减负——强化作业设计研究】</b></p><p class="ql-block"> <b>一是量中控制。</b>研究制定《宁都三小作业管理制度》,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合力,严控书面作业量,坚持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回家,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用时不超过60分钟原则;<b>二是质中提升。</b>通过教研组长会、教学常规布置会,研究科学合理地设置学科作业,正视学生差异,实行“分层作业”,设计实践性作业;<b>三是外延拓展。</b>打破固有局限,丰富家庭作业形式,把阅读、背诵、手抄报、观影、了解家族史及变迁史、每天为家做一件小事等活动充实到学生过去家庭作业时间,孩子们真正从细处、从日常养成习惯、增长智慧、培养情操,减负提质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b>【赋能——提升学生体质健康】</b></p><p class="ql-block"> 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规范体育课程教学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展足球大课间,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良好基础。</p> 狠抓课后服务,满足需求 <p class="ql-block"><b>【服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b></p><p class="ql-block"> 学校在上学期试行的课后服务基础上本学期进行了升级服务,自9月7日开始,将课后服务实现一至六年级全覆盖,从学生放学到17点45分实行全托管,充分利用课后60分钟的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答疑。此外,除了文化课的普惠托管,还采取因学生制宜的方式,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师个人专长和校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艺术、体育以及学科延伸的服务与指导,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课后服务方式,把原本紧张的学习生活和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有机融合,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培养他们更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p> 规范校外培训,助力发展 <p class="ql-block"> 为更好的优化校外培训资源,学校及时召开专题部署会议,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整治工作,用爱和责任为孩子筑牢安全防线。</p> <p class="ql-block"> 双减工作,减负不减质。学校将继续乘着“双减”的东风,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乘风破浪,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精师优化课堂,创新课后服务模式,让双减工作掷地有声,让教育理性回归校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