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鸟谷里的进化史-1.3【犀鸟】

悦鸟鸣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犀鸟谷,我们翻开的是一页厚重的生物进化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题记</span></p><p class="ql-block"><br></p><h5> 在犀鸟谷,我们能够拍到冠斑犀鸟、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等三种犀鸟。</h5> <h5>  据资料介绍,犀鸟科计有11属48种,分布于非洲、亚洲南部和南洋群岛等地区。中国有冠斑犀鸟、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白喉犀鸟及棕颈犀鸟4属5种,分布于云南西部和南部西双版纳、广西南部、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谷地。</h5> <h5> 双角犀鸟、冠斑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只在犀鸟谷周围可见,但白喉犀鸟已多年不见。<br> 冠斑犀鸟在云南西部和南部、广西南部可见,个体数量较多。<br>  棕颈犀鸟据说在西藏墨脱地区有比较稳定的种群。</h5> <h5> 即使在犀鸟谷,犀鸟的个体数量据说也只有80多只。<br> 犀鸟再努力的进化,也无法抵御人类日益逼近的脚步。<br>  犀鸟谷所处的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属于伊洛瓦底江流域,海拔最低210米,有着众多的阿萨姆娑罗双、四树木等大树的分布和丰沛的降水。大树,为犀鸟提供繁殖巢洞的可能;榕树、暗罗、野菠萝蜜等植物为犀鸟提供适宜的食物。随着人类种植的经济作物的扩张,整座山整座山被削平,使得大树越来越少,适宜犀鸟繁殖的树洞自然就大大减少,失去家园的犀鸟,前路茫茫。</h5> <h5>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犀鸟谷里的大明星---那只双角犀鸟去世了,心情十分沉重。犀鸟的寿命很长,一般在30-40岁左右,最高寿的可达50岁,即便如此,繁殖地的丧失,也会让犀鸟苍老的身影,在进化的险途中,慢慢地消逝…</h5> <h3> <font color="#ed2308">  3、冠斑犀鸟:(学名:Anthracoceros coronatus):</font>大型鸟类,体长55-75厘米。最显著特征是喙上盔突淡黄色,突侧扁,向前仅一突起。栖息于热带森林,在高大乔木上成对活动。飞行缓慢,多滑翔。国内见于云南西部和南部、广西南部。留鸟,罕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1),《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