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9日 星期一 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凌晨一时,13军的六个炮兵团,数百门大炮齐鸣,支援37师攻打谷柳。</p><p class="ql-block"> 谷柳是越南北方重镇。分析说,拿下它有政治意义。为发挥我军擅长夜战近战的优势,故决定夜里开打。37师旗开得胜,一举拿下,但是一座空城。越南鬼子早已逃之夭夭。</p> <p class="ql-block"> 早晨,没有下雨,天气不错。前几天,都是早晨下雨,中午以后才停。一下雨,路难走,很滑。据说今年一、二月份,河口地区的气候有些反常,比往年同期的雨水多多了。</p> <p class="ql-block"> 刚才得知,敌情有变化,越军不再往后撤,而是往前推,这与我军事先估计的情况完全相反。不过也好,敌人往前集中,正是我军求之不得的,好打歼灭战。</p> <p class="ql-block"> 八时许,到13军军属炮兵团阵地采访,见到了在这里督战的军的副参谋长,他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谈起炮战之事。说,越军打炮,就像当年我们志愿军在朝鲜向美国兵打炮那样,将炮藏在坑道里,要用时拉出来打上几炮,立马就拉回到坑道里躲藏,没有规律,很难防。我们则加强观测能力,时刻提防,一旦观察到炮位,就重炮轰击,效果开始显现。</p> <p class="ql-block"> 他还领着我们去炮兵观测站看看。我通过炮队望远镜看到,在越南境内的一个山头上,几名解放军战士正在上面走来走去,显得很清闲的样子。这说明攻占这个高地的战斗基本结束。</p><p class="ql-block"> 因为接到向另一个越军阵地开火的命令,为了记者的安全,我们被请离炮位,到后面100多公尺外的掩体里躲避。我们刚进掩体,10时20分,炮响了。火箭炮的集火发射,排山倒海,极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河口的中午,天气闷热,在帐篷里,就像在蒸笼里一样,脱光了,还在流汗。</p><p class="ql-block"> 下午五时,开始挖防炮洞。</p><p class="ql-block"> 消息说,越军345师两个团,316A师两个团已经做好了准备,要与我军决一死战。下午6时吃晚饭时,前指的参谋也给我们透露了这个消息。作为记者,当然希望看到决战的开打,因为这样,我的报道文章有得写场了。</p> <p class="ql-block"> 2月17日开战至今,已三天。我们获知,对越自卫还击战西线前线指挥部开展三天的简要总结是:第一天,战斗进展不太顺利,主要原因是异国作战,人地生疏,加之久疏战阵,“十年动乱”对我军战斗力的影响等。第二天,战斗顺利,参战部队士气大振。第三天,第一阶段战役基本结束。战果是:13军歼敌一个团,14军也歼敌一个团。但基本上都是省队、公安杂牌军。俘虏27人中,正规军只有6人。俘虏的少,打死的多。敌一俘虏在押送途中还剌死我军两名新战士,教训深刻。</p> <p class="ql-block"> 此刻是2月19日的傍晚七点半钟,黄昏将尽,风轻轻吹,天上有几颗星星开始眨眼。13军前线指挥部所在的高地上,一片宁静,偶尔听到几声炸响。此次还击战,我们的炮兵威力巨大,越军的炮兵很少有“发言权”。</p><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暗,看不清写字了,就写到此,准备去继续挖防炮洞。我们虽然是战地记者,但在前线,就与作战的士兵一样,挖防炮洞,份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