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西华山矿之八 (《百年西华纪念画册》的几点不实之处)

狮子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7年10月,在以2002年被政策性关闭破产的西华山钨矿剩余资产的基础上重组的江西西华山钨业有限公司编印了《世界钨都 中华瑰宝 ——江西西华山开矿100周年纪念画册 (1907—2007)》(以下简称《画册》)。最近,有幸在朋友处觅得这本《画册》,方能一睹其芳容。</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画册》图文并茂,洋洋洒洒分为十一部分,另外还有“前言”、“百年西华大事记”和“后记”。可以看出,这本《画册》的编纂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拜读这本《画册》后,发现《画册》中有些内容存在问题。我通过查找有关资料,经过核实,斗胆对此《画册》中的一些不实之处提出自已的看法,希望《画册》的编暴者们不要心存芥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这本《画册》最大的不实之处,是将西华山的钨发现的时间(年份)搞错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画册》中的“前言”和“百年西华大事记”,都称大余(原为大庾)西华山的钨发现于“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但这种说法存在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编纂者们可能会不同意我的观点说:《西华山钨矿志 1907—1986》上不是明明写的是“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吗?怎么会有问题呢?</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的,这本矿志白纸黑字是这么写的。但矿志上写了的就一定对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那么,西华山的钨到底发现于那一年呢?这个答案其实在矿志的续编《西华山钨矿志 1987—2000》中就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清光绪八年 (公元1882年)</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2年3月,这本《西华山钨矿志》续编本就已付印。</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本续志中,专门列了一章:“第十六章 前志补正”。</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章中,编纂人员明确的写道“……发现首部《西华山钨矿志》记载钨的发现时间和史实有错误之处,现据《大余县志》补正如下:……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德国牧师邬利亨将西华山矿石带回国内化验,确知是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这样,西华山钨的发现时间一下子提早了25年。</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7年,搞了大型的西华山开矿100周年庆祝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大型活动搞得相当隆重热闹:钨业公司召开了纪念大会;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在赣州市搞了专场演出直播;以西华山为题材拍了部36集电视剧《远山》,在CCDV播出;西华山钨业有限公司除编印了纪念《画册》外,还在大余县城的矿部里办了展览。更难得是赣州市政府和中国钨协还在县城西华山矿部院中立了石碑,并请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邹家华提写了碑文:“中国钨矿发现地”。(说明:我已于1997年就在西华山钨矿退休,并未直接参与“百年大庆”的各项活动,因而对这一盛大活动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不当之处敬请指正。)</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在看起来,2007年的百年大庆真是一场“喜剧”——明明是125年,却当成100年来大庆。这个错误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为2002年版的续志中已经补正了,可不知为什么在2007年还会犯这种错误,化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到头来却留下个笑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画册》第二个不实之处是解放西华山的时间和经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画册》介绍说:“1949年8月16日日,西华山喜迎解放。以程奇、张安国为首的人民解放军48军33师军代表,全面接管西华山工程处和西华山矿场”。《画册》图片下的说明介绍是:“1949年8月16日,解放军48军33师英勇善战,势如破竹,一举解放西华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史实是:1949年8月16日,游击队解放了大余县城。在县城解放前夕,原在县城的西华山工程处和矿警就已撤到了西华山。8月22日,南下的解放军的代表和钨锡公司(西华山工程处的上级,驻赣州)的代表一起上西华山谈判,山上的矿警同意放下武装,西华山和平解放。军代表程奇(副师长)接管了西华山工程处,军代表李景钦接管了西华山矿场(西华山工程处是西华山矿场的上级单位,当时还负责管理漂塘矿场、洪水寨矿场、荡坪矿场)。解放军上山谈判时,为防出现意外,派了一个连埋伏在半山亭,由于谈判顺利,没费一枪一弹西华山就解放了,那里是什么如图所绘的“英勇善战,势如破竹,一举解放西华山。”</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实上面说的这错误其实也是可以避免的。为什么这样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早在1965年,中共西华山钨矿政治部就编印了一本《钨都忆旧——西华山钨矿矿史(1918——1949)》,在这本矿史上有一篇题为“西华山解放的那一天”,文中第一句就是:“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二日,闻名世界的钨都——西华山解放了!”文中也写道是矿警缴械投降的。如果当时编纂者能参考老资料或采访老职工,这错误就不会发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画册》编纂说解放军是“英勇善战,势如破竹,一举解放西华山”,不知是否看了大余某位作家写的《钨都沧桑》这部小说虚构的情节而认为是史实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画册》中还有一个不实之处,就是第五部分的部分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首先,第五部分的标题说西华山钨矿是“苏联政府帮助建设 ‘一五’计划重中之重”,说自已是“重中之重”有自我拔高之嫌。我国在“一五”期间,苏联援建我国的项目有156项,这156项都是重点项目,但是,在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首批援助项目50个时并没有江西的钨矿厂。从所见的有关材料中,“一五”期间的这156项重点建设项目,除这本《画册》说西华山钨矿是“重中之重”外,还没有那个项目说过自已是“重中之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次,签订协议的配图和相关说明也是有问题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是1954年,苏联赫鲁晓夫在新中国成立5周年时访华,中国与苏联签订各项协定时的照片。图片说明中写道:“1954年10月,中苏签订”苏联援助中国‘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建设工程”协议书。……周恩来、米高扬分别代表中国和苏联签订协仪书。”</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并非是一次就全部签订了的。</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2月17日访问了苏联,其间,2月14日在克里姆林宫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与苏联外长维辛斯基共同签署了三个文件:《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苏关干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在贷款协定中,苏联同意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帮助中国新建和改建50个工业企业,这是后来的“156项工程”中的首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2军8日17日,周恩来总理率政府代表团访苏,中国代表团成员有李富春、陈云、张闻天、粟裕等。代表团在莫斯科与斯大林、维辛斯基等举行谈判。9月16日,发表了双方谈判的《中苏公报》,公布了《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公告》及两国外长《关于延长共同使用中国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期限的换文》。9月22日,周恩来、陈云等17人回国,指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代理团长之职,继续留在苏联全权领寻以后的谈判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上图为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有关文件上签字。</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3年初,周恩来秘密访苏。同年3月,斯大林去世,周恩来率团吊唁,同时与苏联新领导谈援建后,仍留下李富春继续谈判。4月30日周恩来起草了中共中央致李富春的电文,明确表示对双方谈判结果的肯定,并授权李富春为全权代表签订这些文件。5月15日,李富春和米高扬分别代表中苏政府双方签署《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协定》等八个文件。协定规定:1953——1959年苏联将援助中国兴建91个工业企业项目,加上1950年签约援助的50个共计141个。在这次的91个项目中,就有“江西钨矿厂”这项(包括西华山、大吉山、岿美山)。</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图为李富春在协议上签字。</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之际,毛泽东邀请赫鲁晓夫参加国庆庆典并访问中国。1954牟9月29日,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10月1日参加了我国的国庆庆典。</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图为1954年9月29日,毛主席到机场迎接赫鲁晓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图为1954年10月1日,毛主席和赫鲁晓夫在天安门城楼上。</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0月3日,赫鲁晓夫率苏联代表团与我国领导人会谈,10月12日会谈结束后,发表了两个宣言,同时签署了七个文件,其中第(7)个文件为《帮助中国新建15个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141项企业的供应范围的议定书》。至此,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以政府间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了。尽管后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工程项目有所增减,但习惯上还是称156项。</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上述情况来看,《画册》的配图仅是第三次签订协议的照片。如果要用这幅照片,致少在图片的文字说明中要准确的表述。</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另外,在《画册》中有些内容也与史实不符。如:(1)《画册》第4页中的“南(安)赣(州)吉(安)宁(都)道”,应为“吉(安府)南(安府)赣(州府)宁(都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画册》第9页中,“西江优级学堂(即中央大学前身)”,应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即民国时期的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前身”。该学堂是在1906年从“两江师范学堂”易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3)《画册》60页的“历任主任、矿长、董事长、经理一览表”中,第一位代主任“章元慎”应为“章元滇”。</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图是从民国时期西华山工程处的档案中拍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4)《画册》第12页,称“以程奇、张安国为首的……接管西华山工程处和西华山矿场”,其中“张安国”应为“李景钦”。张安国是在程奇调走后,于1951年9月接任程奇的军代表之职并兼主任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由于自己年龄已大,眼神不好,加上该《画册》内容太多而字体太小,以至看起来很费力,可能有些地方没有看仔细,而胡乱发言,欢迎批评指正。</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i><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感谢“一纸风行”老师提供的《画册》,感谢朋友夏泰仁提供了电子版《钨都忆旧》。</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施千里 2021.10.5 于大余坝上</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补 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应邀参加对《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布展设计方案》文案的审核,发现原文案中部分内容存在问题,而文案的某些内容执笔者就是以这本《画册》的内容为蓝本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在文案的讨论过程中,我就文案中发现的问题与文案的执笔者发生了激烈的争辩。在有力的证据面前,经过反复核实,会议最终将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订正,并删除了部分不实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为了避免谬误的继续流传,故写了这篇东西,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  施千里 2021.10.07 于大余坝上</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