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你:“百年震柳”

赛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宁夏海原西华山(天都山)北麓腹地,有个哨马营的地方,沟里有一棵树,名曰“震柳”。在作家梁衡的笔下叫“百年震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哨马营沟里的这颗震柳,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她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100岁。百年前经历了8.5级海原大地震,地震波洞穿它的躯体,生生地将它的躯干撕为两半,且左旋位移量超过0.4米之多。现两半个树中间可穿行一人,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这颗柳树虽遭此浩劫,但却顽强地活了下来。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技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类的脚步和灵魂从未停止过流浪,2016年,梁衡先生专为考证这棵柳树到过海原。我是从他写的一篇《百年震柳》游记中知道有这棵柳树,几次想去看看这棵树,未能成行。也曾问过海原的朋友,传递给我的信息是路远不好走,就几棵树也没什么可看的。这也是我一拖再拖的原因之一。2020年12月16日是海原地震100周年的日子,我一口气读完宁夏作家石舒清写的反映海原大地震小说《地动》,了解地震发生前后从这片土地上逝去的一些人平平常常的生活,以及对人性、人的命运的思考。读后我越发想更深了解百年前“本地的事”,唯有踏上这片土地,怀着虔诚的心,走过一个个村庄,走近“百年震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两圈,移山填河,夺取28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梁先生说,肯定是要对后人说些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命的长河中有无数这样奇妙的事情、动人的故事、深邃的思考、磅礴的想象……偶尔被记住,大多被遗忘。百年来,经历雷鸣闪电地动山摇的震柳,自疗自养,挺起身子,屹立在大山空谷之中,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也就不存在有遗忘。还好,有像梁先生这样的一些人爬山涉水不辞辛苦不远千里来寻找?!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想了解这个难忘的岁月,想去看看震柳的心情已迫不及待,我把“百年震柳”的故事讲给妻听。在走完中卫北长滩66号公路的那个晚上,我们没有连夜赶回银川。住在酒店,妻读了梁先生写的文章,已是心情难以平静,夜不能眠,欣然接受我的建议。于是我们第二天早起去海原,勇敢而笨拙钻进了哨马营震柳,未曾想到的是,第一次触摸,于内心是震撼,于灵魂是洗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坐在百年震柳前一块岩石边,任山风低鸣、身后柳枝翩翩舞动,翻开带来的书,静静地读了一段梁先生的游记,“它(树)在说,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地球还照样转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百年震柳,庸俗的忧愁荡然无存,感受到灵魂在经受苦难时的豁达与平静。这是喧闹的城市不会有的,这是在家读书读不来的。徘徊在深沟,东瞅瞅西瞧瞧,已是下午3:00,在山转动的地方、幽深的峡谷中,只有我和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1.10于海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