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风物忆旧之二十二:评戏名伶刘翠霞与警世戏社三班的一段往事

侯福志

<p class="ql-block">原载10月5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津沽旧事” 栏目 ,编辑:董欣妍,作者:羊毛地 </p><p class="ql-block"> 警世戏社三班是唐山永盛茶园的东家王凤亭于1923年委托路从祥、刘成章在天津成立的评戏社,主要演员有王庆昌、赵月楼、何翠仙、周凤鸣等。</p><p class="ql-block"> 自戏社成立后,以盖五珠(王庆昌)为主演,在法租界马鬼子楼打炮演出。由于当时女旦兴起,所以盖五珠并没有红起来,戏社只好返回唐山,并引进杜洪宽的徒弟黄翠舫(筱翠舫)入社。戏社在唐山市稍事休整后,便出关演出。他们先到奉天(今沈阳),但没有红起来。然后去又了哈尔滨,在同乐戏院落脚。在哈尔滨演出时,戏班又吸纳了何翠仙、花小仙、花云舫、王玉珍、紫金花等女艺人。由于有这些女艺人的加入,演出业务逐步向好。后来,由于邻近的庆丰茶园北孙家班的竞争,营业收入一度开始下降。此时,从警世戏社头班流散出来的成兆才及其侄子成国祯、孙子成宗瑞加入了戏班,成兆才为戏班编写了《驼龙出世》《驼虎》《保龙山》等,由于排演这几出新戏,营业状况开始好转。但这时戏班内部矛盾也开始激化,成兆才不愿意被裹挟进去,故离开了戏班,导致营业状况每况愈下。紫金花是拉板胡琴师苏锡武的女儿,她长得漂亮,但嗓子一般,所以排在王玉珍之后。二人之间因角色问题发生矛盾,紫金花不服气王玉珍,她觉得王玉珍虽然唱两口不错,但长得丑,因而处处与她竞争。王玉珍对紫金花有些发怵,因此在成兆才离开后,她也离开了戏社。不久,碧玉花加入戏班,并担任主演。由于碧玉花名气不大,并没有给戏班带来好运。戏班管事人路从祥便向哈尔滨广信公司当经理的老乡借钱,开始筑起债台。 如何走出困境?大家的意见还是接名角来戏班当主演才能有生机。最后决定去天津请刚刚成名的女旦角刘翠霞。因为刘翠霞是戏班另一位管事人刘成章弟子赵月楼的女徒弟。</p><p class="ql-block"> 警世戏社三班本来是在天津成立的。起初,赵月楼加入了戏班,但戏班出关时,赵月楼并没有一起跟来,而是仍留在天津傍刘翠霞唱戏。于是刘成章便派拉上苏锡武带着他的手书,专门去天津邀请刘翠霞入伙。苏锡武到了天津之后,到“马鬼子楼”偷偷地看了刘翠霞的两出戏。一出是《张彦赶船》,刘翠霞饰刘蕊莲;另一出是《雪玉冰霜》,由刘翠霞饰秦雪梅。</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是1926年,刘翠霞刚好15岁。刘翠霞戏唱得确实很好,她嗓音高亢激昂,刚劲有力,唱腔调门高,喷口好,是典型的大口落子唱法。天津人说她是“落子女高音”,可以同京剧界的高庆奎相比。苏锡武看完戏后暗暗欢喜,因为这种大口落子的唱法最受东北观众欢迎。于是通过赵月楼与刘翠霞接上头。刘翠霞喜欢安静,不愿意出远门。但奈于赵月楼的面子,还是答应了去哈尔滨的请求,并打算带着为她配戏的女小生马金环同往。</p><p class="ql-block"> 刘翠霞在马鬼子唱戏的包银是每天10块大洋,而马金环只有3块大洋。苏锡武同意刘翠霞在哈尔滨的戏份涨到30块大洋,但马金环却依然只是3块大洋。等这一切说妥之后,苏锡武便给路从祥拍发了电报。谁承想,刘翠霞突然变了卦。原来,马金环认为自己的包银太少,不同意随她去哈尔滨。刘翠霞没有小生,自然戏也没法演。苏锡武得知这一情况后,同意给马金环加戏份。但马金环仍坚持不去,理由是觉得苏锡武从心底瞧不起她,加多少钱也不想去了。最终,刘翠霞没去成。苏锡武没有办法,只好再邀别的角了。当时筱桂花刚从大连的南孙家班出来,到天津去演出。苏锡武考察之后,觉得她的水平不在刘翠霞之下。一方面嗓子比较冲,唱腔的板头、气口都都很好,同样是大口落子唱法,于是便邀她去哈尔滨。筱桂花当时虽然已成了角儿,但并未有自主权,她从小就被父母租给天津的人贩子辛国斌。辛国斌送她去孙凤鸣的南孙家班学戏,学成后便把她当作摇钱树。苏锡武肯出大价钱,辛国斌当然同意。从此,筱桂花扭转了戏班的颓势,并奠定了她在戏班的“头牌”地位。后来,戏班进驻沈阳共益舞台,一直坚持到“九一八”事变方才解体。</p><p class="ql-block"> 刘翠霞是天津市武清区石各庄镇敖嘴村人。她10岁时,即拜著名艺人何丑子为师学习辽宁大鼓,不久便在大连西市场登台。由于她长相俊美,唱功又不错,刚登台的时候,曾一度引起轰动。12岁时,她在天津改学评戏,拜张柏龄为师专学评戏。学会了《高成借嫂》《败子回头》《花为媒》等几出戏,经张柏龄举荐,不久就在旧法租界的“马鬼子楼”登台,给“东方亮”和黄翠芳等艺人配角。这个仅有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一登台,即获满堂彩。自此,刘翠霞正式迈进了评戏艺术的大门。22岁的时候,她被公选为“评戏女皇”,成为当红的评戏表演艺术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