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一支笔

金鎖

<b>故里枣花香</b> <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稷山一支笔</font></b></h1> <div><br></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兰金锁 音乐:你的歌</b></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支笔书写非凡人生</b></p><p class="ql-block"><br></p> <b>  好友宁水龙,人称“稷山一支笔”。<br>  对于宁水龙来说,“一支笔”有着特殊的含义。因为一支笔,写就了他与众不同的人生;一支笔,他将后稷文化与人间真情倾情传承。</b>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宁水龙参加北京《后稷论坛》(左二)</b></p><p class="ql-block"><br></p> <b>  印象中的宁水龙,原是稷山县商业部门的一个笔杆子。由于当年他经常给县广播电台写稿,我们之间的接触自然也就多些。特别是他和王二林、南崇俊等人写的一些小小说,短小、精悍、明快,总是给人一种朴实清新之感。<br>  宁水龙先天残疾,只有一只右手。人称“一支笔”,绝不是因为他的生理缺陷,也不是因为他喜欢张扬,而是因为他的确用自己手中的一支笔,为后稷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b>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他用一支笔撰写《谷源稷魂》</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毛主席说:“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作为后稷传人,宁水龙觉得应该把自己的写作特长充分发挥出来,为后稷文化的传承实实在在做点事情。于是,2005年,他受命担任后稷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后又担任会长,身体力行,足勘笔耕,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考证所有后稷传说故事,和市文联主席魏荣汉共同创作了《农耕之祖》一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作为“河东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发行。宁水龙创作的《祭后稷文》在“中国文明网”发表之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他还牵头创办《后稷文化》季刊,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后稷研究刊物,至今已连续出刊16年达50多期。与此同时,他将研究考证的触角伸向稷山境内的玉璧城、大佛寺、青龙寺、法王庙等诸多文物古迹和非遗项目,并写出具有一定文史价值的参考资料。他将稷山远古文明和现代文明高度概括为:古色稷山、红色稷山、绿色稷山这“三色稷山”和“华、稷、农、历、枣、鼓、医、歌”八个字,得到有关专家和社会的普遍认同。由于宁水龙对后稷文化传承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被有关部门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稷王传说的传承人”。</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他用一支笔撰写《大哉后稷》</b></p><p class="ql-block"><br></p> <b>  稷山是板枣之乡,皮薄肉厚、营养丰富的稷山板枣名列全国“十大名枣”之首,并且作为“稷山四宝”之一撂响京都。在这方面,宁水龙同样发挥了他“一支笔”的独特作用。每年一度的“板枣文化艺术节”,节目精彩纷呈,凝结着宁水龙诸多心血。他撰写的《稷山板枣赋》、《稷山板枣咏》早已被人们广为传抄,称为佳作。2020年,稷山板枣博物馆筹建时,他倾尽心力撰写的《中国板枣赋》,更是文笔高度凝练,内容形象生动,由此成为板枣博物馆的的首览名作,国家板枣公园的抢眼一景。</b>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他用一支笔编撰《联作新汇》</b></p><p class="ql-block"><br></p> <b>  多样性的爱好,使宁水龙在文学领域里涉猎甚宽,佳作不断。他不仅会写小说散文、会做诗词,而且会撰写对联、歌词,还会做礼仪主持。于是,他便以文助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开业庆典,红白喜事,只要谁家请他编写对联,他都欣然应诺,尽心尽责。几十年来,他为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编写各种联对4万余幅,每一幅都接地气,接人气,让人赞不绝口。他为县人民医院创作的院歌,为县直幼儿园创作的园歌,广受好评,至今仍被传唱。他将自己多年来编写的各种对联汇集成书,先后出版《楹海联珠》、《联作新汇》、《酬联赠对集》,一直被人们争阅传抄,为人们的生活庆典提供着便捷的服务,提供着别样的精神享受。久而久之,他的名声传出很远、很远。不仅附近县、市,就连一些很远的地方都有人通过微信向他求联。</b><br><b> 宁水龙曾经把稷山人文历史概括为后稷农耕文化、千年板枣文化、大佛宗教文化、三善养生文化。为挖掘和宣传“四大文化”,宁水龙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作为后稷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至今他仍然在孜孜不倦,辛勤耕耘。《农耕之祖》、《咬文嚼字说稷山》等书籍,是他的代表作。他为板枣文化撰写了近百万字的文章,其中有《千年神韵》、《千年有约》等;县上筹建大佛文化园,他曾主编《文化引领铸名城》上、下卷;他悉心整理和编著了稷山段氏中医系列丛书一至三卷约50多万字,即将出版发行,成为研究三善养生文化的重要资料……</b>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第十届稷山板枣文化艺术节</b></p><p class="ql-block"><br></p> <b>  就这样,宁水龙靠一支笔,写遍稷山人文地理;靠一支笔,写就自己出彩人生。多年来,他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60多万字小说、散文、诗歌,曾三次荣获全国文学大赛奖,三次荣获全省文学大赛奖;主编和参与编著近40部书籍约600万字,曾被评为“首届感动稷山十大道德模范”、“稷山县知识分子拔尖人才”、“稷山县十佳艺术家之一”、“运城市残疾人自强模范”。他曾经担任稷山县作家协会主席,运城市作家协会理事。就这样,他在稷山的文人圈子里,在后稷故里的老百姓心目中,逐渐地成为大家公认的“稷山一支笔”! </b>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宁水龙在“稷山四宝”推介座谈会上发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一篇《文人铭》,宁水龙自我画像,道出了他矢志从文的思想境界:“激扬正气,独具慧心;淡泊名利,等闲清贫;为天地立言,为时代写真!”</b></p><p class="ql-block"><b>  是啊,为时代写真,宁水龙从未停笔。为了后稷文化的代代传承,为了人间正能量熠熠生辉,写了一辈子的宁水龙,至今仍然在写。在稷山县后稷文化研究会,在稷山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在稷山县作家协会,在稷山县老年大学,在《后稷文苑》、《稷山作家》、《夕阳红乐园》、《梦马文学》等抖音平台等微信群……,凡是有文人汇聚活动的场所和平台,都有他的佳作,都有他的身影,都有他的诸多“粉丝”。</b></p><p class="ql-block"><b>  “稷山一支笔”,宁水龙当之无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