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慷慨,血色军魂——观《长津湖》有感

张嘉媛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今年的国庆档电影中,《长津湖》毋庸置疑地成为全网最热话题。十月三日我携家人同往电影院观影,电影里一幕幕酣战场景让人胆寒之余不禁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气概感动,为他们的流血牺牲流泪,为敌人的嚣张可恶咬牙切齿。这部堪称史诗级战争片为我们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斗争惨烈的长津湖战役。</p><p class="ql-block">时隔71年,未曾亲历过那段历史的我们依然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长津湖,位于朝鲜半岛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周围多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常年冰雪覆盖,人烟罕见。71年前,这里发生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惨烈的长津湖战役。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钢铁意志征服苦寒天气,浴血奋战最终将美军王牌部队驱逐出朝鲜东北地区!电影《长津湖》,根据史料还原这场改变朝鲜战争进程的伟大战役。</p> <p class="ql-block">电影中有许多难忘的画面。下面,我凭记忆带大家回顾电影里那些难忘的画面。</p><p class="ql-block">1950年11月,一列北上的火车,满载着斗志昂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官兵,风驰电掣般驶向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刚踏上朝鲜土地看到的便是断臂残垣,破墙残屋,到处都在冒烟,让人心酸,预示着这注定是一场苦战。</p><p class="ql-block">入朝不久,火车便被敌军的轰炸机全部炸毁。志愿军背着扛着抢救出来的一台台珍贵的为数不多的电台和武器装备,行走在茫茫山脉,天上随时还有敌军侦察机、轰炸机的骚扰。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圣诞节总攻势,派出美国第8集团军在西线,第十军在东线,呈钳形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麦克阿瑟在动员会上口出狂言妄图在圣诞节前消灭中朝联军,结束朝鲜战争。为粉碎敌人阴谋,志愿军第九兵团奉命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在长津湖地区诱敌深入寻找机会,全歼敌军。</p> <p class="ql-block">当时为了躲避美军飞机的密集轰炸和低空侦察,志愿军官兵只能昼伏夜出,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斗争,凛冽的寒风中,战士们身上的冬装单薄的仿佛纸片一般。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1950年10月下旬长津湖地区开始降雪,气温急剧下降,到11月中旬气温已下降到零下35~38度左右。因此,这场战争,志愿军们不仅是在和敌人较劲,更是在和老天较劲。</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对于战士们来说,和寒冷一样难捱的,是饥饿。由于美军绝对的制空权,志愿军的装备给养几乎无法送到前线官兵手里。电影里,敌我双方同样是在吃饭,敌人吃的是大鱼大肉,而可怜的志愿军战士们窝在风雪中,从怀里掏出冻得硬邦邦发黑的土豆,就连这黑土豆在整个队伍中都少得可怜,大家都不舍得吃,实在扛不住了咬上一口。电影通过这对比手法,告诉我们当时打仗有多么艰难,也警醒我们珍惜口中粮。</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志愿军忍受着饥饿和疲惫,翻山越岭,连续奔袭10余天,终于悄无声息地进入预先埋伏位置。1950年11月27日下午4点30分,让人终生难忘的长津湖战役在漫天飞雪中正式打响。志愿军仿佛神兵天降,从阵地四面八方发起冲锋。</p><p class="ql-block">在枪林弹雨中,志愿军战士一次次打退敌人进攻,一次次发起冲锋。被分割包围的美军不甘心坐以待毙,企图突围。急于突围的美军集中火力对小高岭实施疯狂轰炸,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在阵地上,不一会儿,就把白雪皑皑的山头炸成了黑褐色,烽火四起,血肉横飞……生死存亡之际,志愿军连长杨根思沉着应战,带领战友们以命相搏,连续击退美军8次进攻。一次次拼死防御,最后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两名伤员,弹药所剩无几,身负重伤的杨根思让战友们撤离,而自己毅然抱起炸药,冲向敌人坦克。随着巨响,杨根思和敌人同归于尽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英雄杨根思用生命践行了坚守阵地的承诺。</p> <p class="ql-block">就在志愿军第20军包围美军陆战一师的同时,志愿军第27军官兵在长津湖东线与美军步兵7师也展开了激战。战斗中,我军利用夜战进攻、近战打击战术,全歼有着“北极熊团”之称的美军步兵7师31团,还缴获了其团旗,斩首了首领。当时看到这里,我心里觉得真是扬眉吐气,真是大快人心。</p><p class="ql-block"> 在连续数个昼夜的激烈战斗中,饥寒交迫的志愿军官兵用劣势装备,同武装到牙齿的敌军进行着殊死搏斗。面对一次次失败,尤其是“北极熊团”被全歼,美军终于意识到,他们的对手绝不是想象中的“土包子”,而是一支有着顽强意志和战斗力的精锐之师。为了不让美军王牌部队全都葬送在长津湖地区,他们慎重研究后决定全力后撤。于是长津湖战役的关键点,转移到了一座名为水门桥的车道桥梁上。 </p><p class="ql-block">掐断这条通路,被围困的美军将退无可退。为此志愿军官兵组成敢死队,翻沟壑、越雪也,克服重重困难,抢先炸毁桥面,但是后勤装备非常先进的美军立即展开修复。炸桥、修桥,几番较量后,美军采取空投的方式,将平均重量超过1吨的组牛运抵水门桥,凭空架起了一座难以突破的钢结构车辙桥。</p> <p class="ql-block">然而,让美军没有想到的是,此前勇猛顽强的中国军队突然偃旗息鼓,竟然没有发起进攻,让他们顺利撤离了。原因究竟如何呢?电影给出了答案:在水门桥附近的高地上,前去侦察的美军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志愿军一个连队,整整100多人呈战斗队形散开,人人手执武器,怒目注视前方,但都纹丝不动。原来,潜伏在这里,准备全力阻击美军撤离的他们,已经在酷寒中化作了冰雕。他们就是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冰雕连”。镜头里麦克阿瑟走上前去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他被我方军人的精神震撼敬了一个军礼并意味深长地说:这场战争我们将经历史上最艰难的,因为和我们较量的是一群意志刚强的铁人。</p><p class="ql-block">随着美军侥幸撤回兴南港,长津湖战役也就宣告结束了。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这场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p> <p class="ql-block">电影最后,呈现了一个个风华正茂的英雄镜头,他们大部分将生命定格在朝鲜白山黑水之间,只留下少部分战士活了下来。</p><p class="ql-block">“青山处处埋忠骨,埋骨何须桑梓地”,在抗美援朝战役中,毛主席失去了儿子,百姓失去了孩子。但是,他们死得其所,死得伟大。电影用双重视角叙述毛泽东和浙江乡村伍家送子入朝参战的事件,形象有力地回答了这场战斗为什么我们能赢!那是因为新中国从领袖到民众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汇聚了打击敌人的钢铁精神。</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英雄们抛洒热血的土地上,和平的种子正在顽强生长。是他们,这群最可爱的人,用一次次坚守换来了今天的一切。正如电影中梅生的一句台词:“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p> <p class="ql-block">历史往往比电影情节更残酷,没有你们以命相搏,就没有我们的现在。请放心,这盛世如您所愿!致敬英雄!</p><p class="ql-block">总有一种声音在耳畔回响,总有一种力量鼓舞我们前进,每当鲜红的国旗冉冉上升,嘹亮的国歌响彻大地。我们心中便涌起千层思绪。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看完,这部电影我想生在和平年代的我能为祖国做什么呢?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好好教书,把同学教好、培养好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