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与石库门

🌹畏🌸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p class="ql-block">2021年秋日,去瞻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故居。从重庆南路的这片绿地转入南昌路。</p> <p class="ql-block">南昌路是上海一条安静而烟火气浓浓的单行道小马路。</p> <p class="ql-block">南昌路上,这座优秀历史建筑的马路对面就是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在弄内2号。</p> <p class="ql-block">《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是一幢二楼二底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石库门旧式里弄住宅。(旧址内部开放底层)</p> <p class="ql-block">1920年2月,为躲避北洋政府的迫害,陈独秀经李大钊护送,秘密由北京转道天津赴上海。在途中,李大钊同陈独秀探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p><p class="ql-block">新青年编辑部随同陈独秀一起转移到上海南昌路陈独秀故居。</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内忧外患极其严重的黑暗岁月里,《新青年》横空出世。从1915年创刊到1926年休刊的十余年,是中国的先进分子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是社会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新青年》从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转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阵地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武装的先导,指引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为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产生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随着《新青年》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青年站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之下,工人运动日渐活跃,共产国际也派代表来中国帮助指导建党工作。在陈独秀主持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老渔阳里2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一个新的火种在各地先进分子间传递。</p><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大量的组联络筹备工作,在这里进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会议后,这里成为中共中央局办公地,担负起了中国革命早期领导中心的使命。</p> 又新印刷所旧址 <p class="ql-block">复兴中路街景随拍</p> <p class="ql-block">《又新印刷所旧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中路221弄(原辣德路成裕里)12号、面积约145平方米,两层砖木结构,局部三层,建造于上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1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又新印刷所是首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诞生地。1920年7月,陈独秀在成裕里租下一间房子,建立一个小型印刷所,借《大学》里的“日日新,又日新”之意,取名“又新印刷所”。1920年8月,又新印刷所承印《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初版1000册,9月再版印1000册。后续还承印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新青年》《共产党》,及无政府主义者主办的《自由》《正报》《新湖北》《美术杂志》等刊物,以及各式各样宣传小册子和进步传单等。1921年2月,又新印刷所因永印进步刊物被查封。</p> <p class="ql-block">永恒的灯塔</p><p class="ql-block"> 一百年前,在一个名为“又新”的印刷所里涎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供产党宣言》的第一本中文全译本出版,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共产党言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社会、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理论指导和强大思想武器。</p> <p class="ql-block">小型印刷机</p> <p class="ql-block">陈望道先生在翻译首版中文共产党宣言时,吃饭误将粽子蘸着墨汁食入,还说很甜,传力佳话,在印刷所的墙壁上留下:<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真理的味道是甜的。</b></p> 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 <p class="ql-block">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位于黄浦区复兴中路239弄(原辣斐德路冠华里)4号,砖木结构旧式里弄建筑。</p><p class="ql-block">1926年11月至1927年2月,这里曾作为中共上海区委党校办学点,是我党最早的党校之一,</p><p class="ql-block">周恩来、瞿秋白、王若飞、罗亦农、赵世炎等曾来校授课。当时共有学员约20至30人,均为江、浙地区及上海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共青团干部。</p><p class="ql-block">1927年2月23日,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爆发,党校提前结束,这里成为了武装起义的临时指挥机关和联络处。</p> <p class="ql-block">走进党校旧址内。</p> 中共一大会址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楼下客厅举行。</p> <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会址房屋建于1920年秋,建成后不久,李汉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及其兄李书城(同盟会发起人之一)租用望志路106号、108号为寓所,将两幢房屋的内墙打通,成为一家,人称“李公馆”。</p> <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还有包惠僧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秘密汇聚在上海法租界的贝勒路树德里3号(今兴业路76号会址),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p><p class="ql-block">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p><p class="ql-block">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p><p class="ql-block">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p> 中共一大代表宿舍,博文女校。 <p class="ql-block">博文女校(仅开放建筑外观,内部不开放)</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期间,除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和广州代表陈公博外,其余代表均借“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居住在博文女校。距此百米开外就是中共一大会址,</p> <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放暑假了,“北大师生暑期旅行团”的9个人陆陆续续来到这里,他们说着湖南话、湖北话、山东话……相互寒暄着。学校里,留下来为他们做饭的,是一位校工。看见这9个人,校工很满意——先生们个个斯文有礼,说话也不大声,总是客客气气的,自己做的一日三餐,他们不会挑剔的。</p><p class="ql-block">这9个人,分别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包惠僧、刘仁静、周佛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选择博文女校作为中共一大代表宿舍,同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大会筹备地:</span>一来,这里距离会址很近,二来,这里足够安全。地图示意↓</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所记录的石库门都在这个红色线框范围内,是1921年石库门的红色足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