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家国同庆</p><p class="ql-block"> 祁河</p><p class="ql-block"> 中秋那天兄妹几人回家看望母亲。午餐叫了外卖,几个孙儿欢喜,但大妹身体欠佳,开车的不能喝酒。于是商量十天后国庆节再好好聚聚。</p><p class="ql-block"> 母亲生于1934年阴历8月25日,北京人氏,新中国成立前报考华大(中国人民大学前身),不满十五岁的少年,徒步来西安支援大西北建设,虽没经历过枪林弹雨,也是离休干部。国庆70周年和建党百年,她分别获得中共中央颁发的纪念章,让老人家激动不已,喃喃地叹息你们的父亲没能赶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相对母亲从大城市走上革命道路,我们的父亲则是从山沟里钻出的土八路。他1942年当新文字老师,上米中后被选调延安参加译电培训,分配到关中地委和游击总队任译电员,建国后调入陕西省委做机要工作与母亲相识结合。文革初曾任省长征办(红卫兵串联接待办)主任,不久被罢官关牛棚,先后下放杨梧干校、汉中,后调回省外办直到离休。</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忙碌,做事认真,待人随和,对子女严荷疼爱,不愿意麻烦别人。在完成回忆录《艰难的岁月》,给家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后溘然长逝,现在已整整九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这九年中十分坚强和豁达,常常讲述他们一代的奋斗经历,教育儿女以父亲为榜样:尽心竭力工作,努力学习,善待群众,珍惜现今的美好生活。还给自己定了个奋斗目标,要见证建党一百周年庆典。</p><p class="ql-block"> 以往她独自生活,轮流上孩子们家中住住。今年初从杭州和三亚回来,眼力听力减弱,腿脚开始不便,口齿亦不利索。为减轻孩子负担,请了位保姆陪伴。七月份她去市中心医院做了白内障手术,眼睛明亮多了。中秋那天孙儿陪她打麻将,竟连坐了几庄。她自小爱看书,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这天回家还找出两本书予我。</p> <p class="ql-block"> 十月一日,长孙接奶奶到酒店,重孙女一口一个“太奶奶”的祝节日快乐!尤其是从北京赶回来团圆的外孙女,让她心里乐得像开了花。开席前她站起来,略微激动地说要几句话:</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国庆节,碰巧也赶到我生日。建党百年,我算有福,从小参加革命,找到了你们的父亲。我要感谢我的儿女,孙子,媳妇和女婿,对我都很好,我也很满足。赶上了第一个百年,我尽了力量,算是完成了个目标。第二个百年是赶不上了,但还要严格要求自已。希望祖国更强,大家都好!</p> <p class="ql-block"> 母亲接着说:我们国家不容易,你们小家也不容易。转眼你们也都是退休的老人,孙子辈圆圆在国外,芃芃和光光也成长为处级干部,我已是四世同堂,的确很满足也没什么遗憾。不知怎么我突然想起北京,想起你们舅舅过生日讲的一句话。那年他生日赶上“***”,家里为他庆生,我大哥答谢亲朋说“家国同庆”。所以,我们今天也是家国同庆!</p> <p class="ql-block"> 大家听了既高兴又有点伤感,两个妹妹抢着道,您要确定新目标,最少要到达人生百年。现在条件这么好,您一定能实现:“对,对,家国同庆!”全家异口同声,纷纷举怀共祝祖国繁荣昌盛!祝母亲“福寿康乐!”</p><p class="ql-block"> “福寿康乐 ”,是父亲于母亲60岁生日时题写的。许是高兴与喝了红葡萄酒的缘故,母亲回至家中竟抱着本书睡着了,且比平常要多睡了一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2021.10.4手机写于鲁家村1330字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