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2年秋,一张通知书,我们4人相聚在银川三中的校园中,被分配在同一班级,从此我们是同学,这一称呼伴终身.....。</p><p class="ql-block"> 银川三中,位于银川东城门楼下(清河门) ,站在东城门楼上的栅栏边,学校一目了然。当年学校除了几排砖瓦结构的平房教室和教师宿舍外,还有一个很大低洼的土操场,同学们的劳动就是拉土垫操场,学校操场的东墙就是东城墙。当时学校的大门开在校园北墙,出校门往北有一条约50多米的土巷子,出了巷子就是现在的解放东街,右拐就是城门洞,出了城门洞往东就是农田和红花渠,是同学玩耍的好去处,在这里我们结下了深深的同学情。</p><p class="ql-block"> 同学之间合张影是常有的事,但能把这件事从13岁到72岁持续近60年是不多见的。我今天要讲述的是,我们4姐妹半个多世纪的同学情、姐妹缘,那是我们心中一份甜甜的回忆 。</p> <p class="ql-block"> 1963年7月,就要升入初二的我们,全班女生照了一张合影,我们4人在其中(上图:<span style="font-size: 18px;">前排左二是崔姐,</span>中排右一是我、左一是朱姐,后排右三是于姐)。我们4人,崔姐大一岁,我们3人属牛与新中国同年龄。我的祖辈是银川人,她们3人都是随父母从河北、山东、 北京支边来到宁夏的,有缘千里来相会。</p> <p class="ql-block"> 1964年6月,班上的一位平姓同学,因参加射击队成绩突出,被宁夏体委选拔,送北京西郊靶场集训,为欢送他,老师带领全班50名同学在银川宝珍照相馆留影,我们姐妹4人在其中。(上图:前排<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右二是朱姐、右四是我、</span>左二是崔姐,二排左四是于姐),二排坐在两个老师中间的是同学平。</p> <p class="ql-block"> 1965年7月,我们从银川三中毕业,几位同学和班主任闵老师合影留念。(上图:前排左一是崔姐,后排左起依次是:我、于姐、朱姐。)</p> <p class="ql-block"> 1965年秋,我们4人初中毕业,2人上了普通高中,2人上了中专。那个年代,家庭经济条件好学习也好的同学,一般上高中;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都选择上中专,早点工作挣钱补贴家用。三年同窗,我们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照,结下了深深的友谊,毕业前夕,我们4人在银川宝珍照相馆合影(上图:前排右一是于姐 、右二是我,后排<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右一是朱姐、右二</span>是崔姐)</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7年春节,我们穿上了过年的花棉袄,在银川宝珍照相馆合影。(上图:前排右一崔姐、右二于姐,后排右一是我、右二朱姐)。</span>当年,银川老城并不大,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内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十字鼓楼偏东边。我家住在北门城内,于姐家住南门,崔姐和朱姐家住在鼓楼附近,从南门北门去她俩家,步行也就是30多分钟,我们经常在那碰面。崔姐家离宝珍照相馆(当时银川城内唯一的一家照相馆)不足100米,只要4人能聚齐,我们就去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文革" 打乱了教学秩序,学校停课闹革命,学生不用上课了,同学们象脱了缰的野马,疯玩。 除于姐外,我们3人都是家中老大,不上课了,被父母拴在家中做家务,洗锅刷碗,抬水洗衣,照顾弟妹,当了"逍遥派"。</p> <p class="ql-block"> 1968年7月,我们4人高中与中专同时毕业,<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相约在银川宝珍照相馆合影留念。(上图:前排右一朱姐、右二崔姐,后排右一是我、右二于姐)</span></p><p class="ql-block"> 因"文革"的原因,推迟毕业分配。幸运的是当年在银川六八届的学生,基本没有"上山下乡" ,在1969年初,都分配进了工厂,中专的也按专业分配了工作。就像歌词里唱的 "一本毕业证,各自奔西东,从此我们不常见,同学情意装心中,一边忙工作,一边顾家庭,一路去打拼,一心要成功"。 从那以后,我们很少见面,就是见面也是4人无法碰在一起,离下次合影整整隔了28年。</p><p class="ql-block"> 同学情,是青涩时结下的一种情谊,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毕业后虽然各奔前程,但依然是牵挂、盼望多年后再相逢。</p> <p class="ql-block"> 1996年5月1日,人到中年的我们4人,28年以后终于相逢了。</p><p class="ql-block"> 这28年,是人生最艰苦、最忙碌的28年,我们4人都已为人妻、 为人母了。同学们终于从矿山工厂、 乡村医院调回了银川,我们再次相聚,感慨万千,悠悠岁月催人老,久别的同学盼重逢。</p><p class="ql-block"> 28年后,人到中年的我们,已经一个是儿科医生,一个是教师,2个是公务员。那时家家都装了电话,我们联系起来方便多了。我们4人相约在银川中山公园,诉说着各自的酸甜苦辣,谈生活的艰辛,工作的不易,儿女的成长,我们有说不完的话,互相鼓励,相互安慰,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满满的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在公园的地标建筑前,在一个老同学的协助下,我们姐妹照了多张合影。<span style="font-size: 18px;">银川中山公园里的铁牛、银湖、文昌阁、朔方亭、雷锋像,承载着我们儿时的梦想、中年的艰辛、老年的惬意。</span></p> <p class="ql-block"> 2000年4月,已进"知天命"之年的我们4人,应老同学之邀相聚拍了合影,然后我们又在银川照相馆拍下了一张合影。(上图下:前排右一于姐、右二是我,后排右一崔姐、右二朱姐)</p><p class="ql-block"> 2005年左右,我们都退休了,崔姐继续被医院聘用当她的儿科医生,朱姐协助子女经商,于姐在老年大学学习书画,我也被单位返聘,撰写"工商志"。我们每个人的家庭生活都和谐安康,子女们也都成家立业了,我们也都享受天伦之乐了,也都老有所乐了。退休的我们联系密切,谁家有难事,我们大家都尽力相帮,时常能聚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2009 年10月1日,于姐召集我们在长城宾馆聚餐,进入"甲子年"的我们再次相聚。餐后我们四人在自治区人民政府门前留影,共庆祖国60华诞。(上图下:右一是崔姐、右二朱姐、右三于姐、右四是我)</p> <p class="ql-block"> 2016年春节,朱姐从北京回银川,在三缺一的情况下(于姐在加拿大带孙子),我们3人在银川中山公园拍了一组雪景照片。</p><p class="ql-block"> 我们虽然都退休了,但我们是退而不休,担负着带孙辈的重任。于姐在加拿大带孙子,朱姐在北京带孙子,很难4人相聚,时常三缺一,只有我和崔姐住守银川。</p><p class="ql-block"> 崔姐当了一辈子儿科医生,一直干到了70岁,找她给孩子看病的人排着长长的队。我的孙子孙女稍有感冒发烧,只要一个电话,崔姐带着听诊器第一时间赶到家中,成了我们的家庭医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017年4月22日,于姐完成了在加拿大带孙子的任务,回到了银川,我们相约去银川中山公园看牡丹花展览,又是三缺一(朱姐在北京带孙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四姐妹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玩起了微信,我们在微信上互通信息,制作音乐相册,美文美篇,共享美好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同学是一张青春永驻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虽然岁月无情青春靓丽渐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但在我们心里美丽依旧如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即使两鬓霜白却也风情万种。</span></p> <p class="ql-block"> 2018年3月4日,于姐邀请我们在九洲茶楼喝茶进餐聊天,"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满头白发人已老" (头发是染黑的),我们感叹岁月如梭,遗憾又是三缺一(朱姐在北京)。</p> <p class="ql-block"> 2018年5月27日,于姐邀请我们在银川阅海湾水上公园游览聚餐(还是三缺一),岁月不饶人老是自然规律,我们各自已经完成了带孙子孙女的任务,安排好自己的老年生活,让自己夕阳无限霞满天。</p> <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3日,朱姐从北京回银川探亲,我们姐妹4人相约银川中山公园,在铁牛、文昌阁、雷锋像等老地标前留影。岁月如歌,公园越变越美,我们越来越老,夕阳无限!</p> <p class="ql-block"> 从1962_2021年,从13岁到72岁,时光走过了一个甲子,我们4人的同学情、姐妹缘,至純至真,我们4人共同走过了少年、中年,携手走进了夕阳无限的老年。(上图第一张:右一是我、右二于姐、右三朱姐、右四崔姐)</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一个共同心愿,那就是健康生活,老有所乐,把我们4人的合影继续拍下去,让岁月为我们见证,让瞬间成为永恒。</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相聚在微信群里,一起回忆一起分享找回那过去,泛黄的照片青涩的印记,知心的话儿荡起涟漪,幸福的时光感谢有你,欢乐的笑声荡漾在四季,斗转星移不改的这情谊,同学情是一辈子美好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