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两天给小妹妹讲数学题。</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先是老公讲题,讲了28分钟,老公嫌妹妹笨。我说:"我们这考双百的孩子你都没讲好,说明你这个老师不咋滴。你有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知不知道8岁孩子的认知水平还在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之间。"老公被我怼的哑口无言,开始拿笔带孩子一点一点分析。这个效果很好,妹妹似乎听懂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给妹妹讲题,我把题目中的题全都换成我和妹妹生活中的情景,确实也解决了不少题。比如二上单元一最后一题思考题"变形金刚45元,芭比娃娃32元,毛绒玩具28元,赛车68元,问妈妈最少带多少钱可以买三样玩具?"我把她换成"超市巧克力25元,薯片8元,旺旺雪饼12元,软糖5元,小五宝宝最少带多少钱可以买三样零食?"宝宝很快就知道要带够可以买三样最贵的物品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讲到"谁多谁少题"时候遇到了些困难,宝宝总是犯晕,题目是这样的"小明38朵花,给小红4朵,她俩一样多,问小明比小红多几朵?"这样的题宝宝总是跳步,或者直接认为小明比小红多4朵。我认为这件事反应孩子的逻辑思维还缺少程序化,这个年纪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守恒观念,而且是表象教学(直观教学)更合适!</p><p class="ql-block"> 什么叫程序,大概就是一步一步算,不要跳着算。</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逻辑思维,也是第一步,第二步安排……步骤之间是有联系的。</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守恒观念,就是孩子不知道小明给出去4朵花,小明少了4朵花,"花朵"的数值在小明这里是有变化的。</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直观教学,就是孩子需要借助许多学习工具,比如我在真实情境真的给孩子花,她才能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根据以上想法,我就把家里的狗粮当做鲜花,一片一片安排!果然这题就解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和老公还根据怎么样讲数学题的话题做了"教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讲到七巧板的题,也是一样,需要借助七巧板。可是学美术的我总觉得这东西用眼睛看就可以了,所以导致宝宝听的稀里糊涂的,也没有什么兴趣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就去请教数学老师这些题怎么讲,数学老师告诉了我"花朵题"可以用线段法,七巧板的题就是要拼一拼完成的。我才发现现在的教育和以前的教育差别那么大!以前我们都是不借助工具,"硬"想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数学老师还说"本来很多人就不喜欢数学,必须保护孩子喜欢学数学的求知欲、兴趣、乐趣。孩子在五年级前不会这样的题没关系,要保持孩子爱动手爱探索的乐趣,五年级学习方程就好多了。"(哎!假如数学有灵魂,那真的太卑微了!表面上需要严格要求孩子,保证孩子心细。背地背地里还要想办法让孩子有乐趣,大胆尝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这样的生活事件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了解当下各学科科学的教育方法,仅仅重视孩子心理(认知发展),依然没办法真的帮助孩子。</p><p class="ql-block"> (像许多家长一样)我认为我已经是给孩子建立学习支架,但我没有真的做过数学教研,我依然不知道有"线段法""实验法"这些神奇的办法!何况当今不太了解孩子心理发展以及学科学习方法的家长呢?</p><p class="ql-block"> 再对比教科书和试卷,不难发现,教科书学习的是"和面",考试考的是"做蛋糕"。孩子不仅仅学习掌握方法还要经过设计运用方法,这个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这种"登天"过程必须要有人可以给孩子搭建支架!如何搭建才具有启发性?怎样搭建才能突出孩子的主体性?搭建什么样的支架才可以真的帮助孩子?不同的孩子,需要搭建支架的数量和难度都不同,想做好家庭作业辅导的宝妈真的是非常不容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