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庆,再次穿越老雄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老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前,近处的地方,是偶尔登一下长治市区东的老顶山、长子的发鸠山,没有什么大开发,原汁原味。而我的故乡西火西北方向的老雄山,也从荫城西陕村登过几次,感觉并没有什么。从西火盆地仰望老雄山,总有种可望不可即的滋味。以前我从不敢奢望有一天会登上去,更不敢去想穿越老雄山。今年9月25日,从西陕村登上老雄山,穿越至西火东蛮掌,再从东蛮掌另一个方向,穿越到西陕村,十七八公里的路程,沿途我第一次领略到了老雄山的许多美景。甚至于超过了老顶山、发鸠山。也许因为我是西火人吧,美不美,故乡的山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了第一次穿越的深切体验,便有了国庆节后第二次的穿越。10月2日,我们十六个驴友,再次整装出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始的“套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党区政府所在地韩店特色小吃酥肉汤,有好几家,我印象里生意最火的还是上党区一中对面的“东呈酥肉汤”。当我们早上七点半到达的时候,县一中的路段竟然拥堵,有驴友㤞异,以为是开学了。我说:“肯定是喝酥肉汤人多造成的。”果然,许多食客把车乱停在街道两旁,造成了堵塞。我们驶过拥堵区,往前多开了一百米,才把车停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进酥肉汤店,香味扑面而来,蜂拥而来的人群,嘈杂喧闹,坐着正津津有味喝汤的,站着等待的,双眼盯着大锅里正滚沸的酥肉汤的,催促上汤的,扫描二维码结算的。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下一锅。等就等吧,等来的饭菜更香。我早晨时已经在家吃过早餐,也是想避开喝酥肉汤。但此刻看到这热火朝天的场景,胃里马上有了空隙,放纵了自己,决定与跟我一起穿越老雄山的妻子,分享一个大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酥肉汤上来了,久违的味道。妻子只拿小碗舀了少许,剩下的多半碗,我又吃又喝,很快见了底。昨天中午喝了一斤多小米酒,这多半碗酥肉汤落肚,一点儿酒气也没有了。每个驴友都喝得心满意足。然后,我们驱车直达西陕村。在西陕村“3·5”惨案纪念碑前伫立,缅怀了当年被日寇杀害108位村民。然后驱车上圣井背村,看仙师庙,穿过荒芜人烟残垣断壁的村庄,开始上老雄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述情况,与今年9月25日首次穿越老雄山,如出一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与上党区作协文友同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党区作协“冰石情”群,也在今年国庆第二天组织了老雄山之行。当我们到达圣井背村时,他们也停好车,正好与我们一起上山。大多数文友都与我相识,他们轻装简行,老中青三结合,还有两三个小孩。其中一个小“乐乐”的小男孩,八九岁的样子,不畏艰险,勇敢登攀。他的母亲也放手,任其自由前行。在一山坡处,小乐乐滑下好几次,终于爬了上去。这种不抱怨不放弃的拼搏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的小孩子们,许多都成了家里眷养的“宠物”,娇上惯养,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了任何风吹雨打,缺少的就是乐乐父母的“放手”,和小乐乐在山顶无所畏惧的冲劲。户外登山运动,觉得应当列入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这样对孩子们的成长,特别有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年前,我参加过一次上党区作协组织的登老雄山活动,我们到了老雄山的制高点太阳能天线处,大家吹拉弹唱,玩的不亦乐乎。那时还没有真正的了解老雄山。如今经历过上次的穿越,经过近一年的户外徒步,我已经不满足“小打小闹”的登山。文友们纷纷称赞我说:“老西,你真行。”我说:“你们穿越老雄山,也没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就是这样,假如今天十几个文友,以及所带的孩子,跟着我们一起穿越,即使他们没有登山鞋、登山杖,也能顺利完成。只是他们没有参加过我们的活动,望而生畏。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只有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才会觉得“我也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老雄山制高点当年日寇安置大炮的地方,我们驴友和文友分手,他们计划在此处娱乐,我们则要继续前行,计划穿超到西火方向的振兴小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老雄山上“圪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壶关和平顺的山比较,平顺山上的圪针多,主要是因为漫山遍野的花椒树。经过穿越老雄山,我才晓得,老雄山上的圪针,甚至于超过了平顺。上次穿越我已深有感触,脸上划了好几道。这次因为穿的裤子料子软,圪针扎得满腿疼。1989年出生的小伙子“小木”,喜欢户外,在西藏爬过雪山,第一次参加长治的户外活动。体力没有问题,他嫌天热,脱掉外套,穿着半袖,裸露的两条胳膊,满是一条条鲜红的圪针划痕。我问他:“疼吗?”他抿嘴一笑说:“没事。”还有我在长治职工大学读书时的一名学弟何亮,也是第一次驴行,他十分壮实,始终走在最前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周前的穿越,上午去时,雨后,泥泞,上坡路艰难,这次晴天,浮土,滑,上坡时也需小心谨慎。最大的麻烦是圪针,或高或低,需小心翼翼的拔开一人多高长满圪针的枝条,腿部以下的,或者趟过,或者踩倒。时不时地扎得浑身上下疼。更有许多蔓草丛生无路可走的穿越路线,只好低头弓身躲避圪针。最辛苦的是带队的老武,在前面披荆斩棘,不知道被圪针扎了多少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火有句古话,形容谁家男孩子多不多,谁家的后代有没有出息,习惯问一句:“看看他家坟上的圪针有多少?”两个人对骂时候,也常道:“你家祖坟上有几根圪针?还想逞能哩!”看来,这老雄山上漫山遍野的圪针,是上党大地的福报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雄山天然大拇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周穿越老雄山,我们提前下山,到了西火西蛮掌。用时三个半,我的步数10000略多。这次,老武率队,要到振兴小镇。多了几个山头,多了几分艰辛,也多了几处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棵岩石间长出的古松,毁于七八年前的一场山火。锯掉枯枝后,剩下的树桩似盆景,像一根竖起的大拇指。另一面又似一只鸟的头。有位驴友釆了一束野花,插入拇指尖的树径,使剩下的枯树桩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蓝天白云阳光的映衬下,自豪地竖起大拇指,仿佛向大家说:“我是上党区最高峰老雄山。”在大拇指的旁边,正好有几块岩石可以坐下来,供驴友们小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许多天然的神奇,只有我们这些常年坚持行走山野的驴友,才能有此眼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一道深深的裂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次去老雄山驴行,我咨询西蛮村的大舅,他说:“往振兴小镇的方向,听说有裂缝,危险。”我一直心有顾虑。驴友老武说:“没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老雄山的周围,曾经分布着几十座大小煤矿。经过十几年来的不断关停,至今还有十座左右。煤炭资源虽然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一些发展,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永远无法扭转的。穿越在老雄山上,经常可见一些细长的裂缝。在半山上的一些地方,大的裂缝已经填埋处理。这次在雄山顶,我们遇到了一条宽一米左右长十几米的裂缝。我恐高,没敢细瞧有多深。胆颤心惊地从嵌在裂缝间的一块石头上走了过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雄山不太险峻陡峭,两次穿越的感受,最使我恐惧的也就是这条裂缝了。沿途又看到了许多棵被七八年前的一场大火烧死,被锯掉黑色树杆只留下树根的松树。那场大火好像是西蛮掌村一位老农在焚烧秸秆时引起的,听说后来还判了刑。唉!这深深的裂缝,这一棵棵年轮细密的黑树桩,有的树桩还紧紧地抱在一起,旁边还有一根、两根的,仿佛一个“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生死相依。这些都是老雄山心上的累累伤痕和挥之不尽的痛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顺利穿越到振兴小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老雄山西南的山顶,我们在藤蔓圪针满满的山坡上,开始走了一段铺满石块的古道,后来又回返,重新寻找下山的路。或而下插,或而横切,或而弯腰屈背往前拱,颇有难度,大家互相鼓励,历尽艰辛,终于到了半山腰的护林防火通道上,再下行,到了振兴小镇景区内的“户外拓展训练基地”、“赛马场”。走在前面的老武说已经给大家订了午餐拉面,我原来想是在振兴景区的木屋小街,结果是景区内部的一个农家小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午近9点从圣井背上山,到振兴小镇吃饭的农家小院近下午2点,5个小时的穿越,13000多步,比上次从西蛮掌下山远了3公里左右。午餐四个菜、拉面。本来是AA制,但老武的一个朋友主动给大家结了帐。老武人缘好,处处是朋友。上次穿越他的朋友请午餐,这次又是。令人钦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本来想着去振兴小镇看一下木屋小街上的红火,国庆假期第二天,可以听得到从小街传来的喧闹声和唱歌的声音。老武说:“咱们赶紧上山。”我惦记着在雄山顶望见一个山头圆圆的黄沙岭,规模大,形态特征好。老武说:“好,我刚才就是从那儿下来的,咱们去看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有三个新驴已经累得够呛,与我同行的爱人亦有些累。于是他们四人找了辆车,返回圣井背,我们12个人,沿着台阶,往老雄山上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最美黄沙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雄山上黄沙岭较多,其实也就是黄砂石常年累月,风化剥蚀后,成为一堆堆细碎的小石块。上次驴行,我们从东蛮掌村上老雄山回返的路上,看见许多处规模大的黄沙岭。这次在雄山顶,也发现几处黄沙岭。但我看到的最美黄沙岭,在振兴小镇景区北面上的一个山岗上,周围松柏苍翠,山岗中心的顶端,像一顶圆圆的沟壑纵横的大黄帽,扣在山岗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完台阶,走上野径,穿过松林,双脚终于踏上了美丽的黄沙岭。我们站在岭上,挥舞着手中的登山杖,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瞬间。3点半多,我们离开黄沙岭,计划重上老雄山,穿越到圣井背。沿着一条护林防火通道走了十几分钟。按老武的意思,想穿到南宋十八掌,回圣井背村。寻到一条上山的路,但走着走着没有了路。老武在前面开路,后面上党区“阳光黎都户外”的几个驴友建议回返,说:“下午六点钟就天黑了,我们已经来不及从雄山再反穿越回去。”事实也就是这样,来时我们用了5个小时,回时肯定也不会少多少。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怀着有点小失落的心情,大家只好依依不舍地下山,走了一个小时,到了西火与南宋交界处的一个涵洞。有朋友来接,正巧是文友,诗人王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达圣井背村的时候,下午近6点,夕阳落山,老雄山也安静下来,默默地看着我们这些精疲力竭的驴友,驱车离开。原来订好的去荫城喝猪汤、小粉煎饼,大家亦已累得无心再去,匆匆忙忙返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雄山,伴着我、养育我成长的山,无论我走到哪里,您在我的心中,都是最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