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路回望(9)经商下海与经济腾飞

燕华

<h5>作者:燕华</h5><h5>图片:燕华</h5><h5>音乐:网络</h5> <h1>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的一句名言,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通俗概括。时间拉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很多人不甘于当时的生活状况,陆陆续续的开始自己经商、创业。卖衣服的,卖鞋的,卖化妆品,做代购代销的等各各行业……呼呼嚷嚷,千奇百怪,似乎形成全国人人都在经商下海做生意的必然趋势。<br>  正值四十左右的我也经不起诱惑,自以为年富力强,于2002年投资8000元与他人合伙开一家打字印刷店,位于八一大桥水北大酒家的街面上,我一边上班一边经营店铺,之前从事行政事务工作,对经商是一窍不通,隔行如隔山,一切从新开始。头一年效益不行,第二年生意有了起色。之后,在吃苦诚实守信的努力下,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收入年年递增翻倍上涨,这一时代的变革给了我发家致富的一次机会。<br></h1> <h1>  2007年,又与他人合资共投入200万元在水北粮库对面租下整个机修厂,成立“邵武市紫光木制品有限公司”,主打产品是宠物木制品,当时公司员工达120人,生产一个月就有出一厢40尺货柜运至美国市场上销售,外汇当月汇到公司帐户上。我是公司四个股份里的小股东,只投入十三万元。万事开头难,最初的日子是非常艰难的,没资金,没客户,规模小。真很可惜的是企业办了三、四月就关闭了,大股东说关闭就关闭了,我这个小股东一点也没有办法,投入资金几乎全军覆灭。<br>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每天晚上都是我值夜班,早上起床的早餐位置就在门前的低矮破旧平房,一根油条,几根小咸菜,一碗稀米饭,十分钟不到,花了二块钱,简单方便,快而省钱,不是不愿意吃好点,是那时候真的不敢,因为没钱。其实,饭钱是有的,只是舍不得,从牙齿子上节省,是当时最真实的生活状态。现在每次有路过此地便停下来,吃上同样的一根油条,同样的一碗稀米饭,配上同样几根小咸菜,让贮存在脑海中的记忆,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多年前。<br></h1> <h1>  1991年台商朱先生投资三百万元在五一九路百货公司开了一家丽晶卡拉OK厅,规模虽不算大,但却是当年外商中第一家投资这类娱乐产业的公司。不论是招待外商还是应酬上级部门或者有关单位的人员,都指定要去那里消费。单位还明确规定只有我这个办公室主任才有权在这里免费签单,每次都让我这个办公室主任作陪埋单结帐,往往娱乐到深夜一两点钟。领导常常临下车还丢下一句话:我明天上午不回单位了,要有事你这个主任就处理一下。晕!我回家比他还晚,但还得要早早到单位替他处理公务。为了饭碗受这遭罪不说,深夜回到家里,家内婆娘们又不体谅还发脾气,嘴里还不停唠唠叨叨的说:每天那么晚回来,钱也不多见回来!男人真是难当啊!既要为事业又要为家庭,结果还两头不讨好!</h1> <h1>  1996年起我干脆打工去,当工人挣钱去,联系到一家新兴印刷广告公司,利用节假日、周未、每天早晚时间及上班空隙时间,到工厂车间一线去打工。 刚上班的头一天,看到仓库里杂乱无章、废料成堆、工具乱放的情景,便上班早到,下班也不准时走,并加班加点对材料备件进行逐一登记入册、将工具放进工具里、物品分门别类摆放整齐、把仓库打扫得干干净净,我的俩位工人师傅是林思聪,蔡金辉俩位,非常年轻,年龄只比我儿子才大三至四岁。时常与俩位师傅及老杨他们跑到莫口部队、电厂及二期扩建、福人木业等单位做广告装饰项目。 </h1> <h1>  2018年公司承接全市第一个自愿者服务驿站的建设项目,在施工时,地面贴瓷砖等基建这手艺当时公司还没有人会干这活,如果专门请别的工人来操作,不仅一天工资一个人就300-400块,而且中午还要免费地吃上一餐。后来老杨师傅自告奋勇把这活儿接下来,由于用的瓷砖数量特别多,需要一名小工来搬瓷砖,老杨师傅说:“燕华你来帮忙做小工……”,于是我与杨师傅俩人边干边学。瓷砖一片片地砌成,活儿干得干净利落、漂亮并按时圆满地将项目完成。</h1> <h1>  有的人确实有经商头脑,现邵武杜氏家居(集团)公司杜锦祥董事长说:1990年只有七、八人的街道所办的“昭阳工艺美术厂”,因亏损严重而濒临倒闭。全厂职工都下了岗,我自然也不能例外。主管部门希望有人能牵头盘活厂里的生产经营,我想着如果离开了一直为之奋斗的工厂,又能去干什么呢?在企业工作多年,我自以为还有那么一点的能耐,就毛遂自荐的当了一回“老板”。便注册了一家叫“邵武锦阳木制品有限公司”的企业,带着部分老职工怱怱忙忙的上马了。我当初只想发挥自己的一点的能量,让职工也能有活儿干而已,谁知越干越不可收拾。先把家里夫妻俩多年来靠省吃俭用,好容易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三万多元和妻子去东借西贷拿来的十几万元,全部投入企业生产中。随着生意不断做大,我也变得越来越自信,没有理由也舍不得停下来,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h1> <h1>  做木制品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就是烘干,刚开始是个家庭作坊,没有那样的烘干设备,用的是最原始的烘干方式,就是搭建一个土棚,在它下面挖一个地灶,把产品堆放在密不透风的土棚里,然后在地灶里燃烧柴火,用烟气的热量烘干木材。后到了江西一家工厂看到他们的烘干房布满天然气管道,然后燃烧天然气,通过管道散发热量弥漫整个房间,达到全方位烘干木材的效果。<br>  企业不断地膨胀扩大,又成立“邵武市锦祥木制品有限公司”等几家配套企业,又去经济开发区选新址重建新厂继续搞经营。从征土地开始,去建筑新厂房、去购新设备,把企业的规模越搞越大,又红红火火的继续办了好几年。订单就像雪花一样飞来,机器日夜不停运作也赶不过来,连续增产增收、产值税收不断地创新纪录。通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跨行的杜氏居家集团企业,现有4个生产基地,在职员工达1300人,年产值逐年递增,是全市的“纳税先进企业“、“纳税大户”。<br></h1> <h1>  1996年初南平海关成立,随着国家外贸经营权的放开,石狮晋江一些走私投机商利用内陆与海外的物品差价,利用政策上的合法手续将差价物质从海外倒运进来,记得当时我任外资科长时在二个月内共审批50家类似这样的来料加工企业。这种现象说明闽南人有经商头脑和敢拚就会赢的精神。<br>  别一种现象是工厂出现比较严重的虚开出口增值税发票事件。一些境外企业和国内一些工厂利用外贸企业的报关单做起假出口骗取国家退税资金的事多起来。其手法就是联系外贸进出口公司,说有很多货需要你公司代理报关出口,然后由工厂开出增值税发票再拿着出口报关单到税局申领退税款。实际上根本没有货物出口,不法分子也拉拢腐蚀一些海关人员出具假的出口报关单。果然,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察觉这种骗税行为进行严厉打击。<br></h1> <h1>  回眸经济腾飞那时年代,例举邵武市凸现几个亮点: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制造业投资比重提升,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生产增加值增长13.6%,两年平均增长4.2%。同时大抓重点项目、招大引强。这些新增企业支撑有力,带动作用明显。在南平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既是主力军,又是领跑者、排头兵。总体来看,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除了新上企业,“倍增企业”引领作用也显著。这些龙头企业表现优异,共同促进工业基本盘双位数增长,排名全市第一,这是邵武市经济腾飞交出的一份成绩单。<br>  一滴水里观沧海,邵武市经济高速发展是一张天晴表,印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蓬勃生机和活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总量达到新的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了由弱转强,它还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飞跃。平均每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经济腾飞时期,中国的高速增长期持续得比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还要长、增长得还要快,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新的奇迹。在这40年间,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居民人均收入年增长达到7.4%。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br></h1> <h5><i>(版权专用 违者必究)</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