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辽宁省台安县西部,哥哥、妹妹、弟弟都在老家生活。退休以后,每年春天和秋天都得去老家呆几天。清明前后去给逝去的父母扫墓,中秋或者国庆节去和哥兄弟团聚,喝点小酒,唠唠家常,共享丰收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今年老家的雨水比较多,大地土壤潮湿,花生脱粒比较费事;有的苞米倒伏不能使用机械收割,影响秋收进度。但令人喜悦的是花生、玉米颗粒饱满,又是一个丰收的年头。</p> <p class="ql-block"> 花生脱粒机。</p> <p class="ql-block"> 要带一些新拔的花生回家煮了吃,得把瘪花生挑出来。</p> <p class="ql-block"> 见到院子里的枣、苹果、窝瓜和萝卜,还有在路边觅食的大公鸡都有一种亲切感。</p> <p class="ql-block"> 从我老家屯子西头流过的旧绕阳河(我们管它叫西河)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经断流。河道和河边的大坝都被平整成了庄稼地,只有河水很深的地方还有水沟。今年雨多这些水沟里有了积水,沟边长着茂密的芦苇和蒲草,俨然一处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水沟也能引起我的童年回忆。那时河水丰沛,夏天孩子们都去河里洗澡(那时把游泳叫做洗澡)、抓鱼、捞螃蟹。河边的大坝上有两排高大的杨树,杨树上搭着很多老鸹(那时我们管乌鸦叫老鸹)窝。大一点的孩子能爬到树杈上去掏老鸹窝,一个老鸹窝的树枝就够妈妈做一顿饭用的烧柴。</p> <p class="ql-block"> 每次回老家三弟都全程陪我和老伴玩几天,当年他也是与我一起去西河玩的伙伴。</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我们背柴火的背筐,可能很多人都没见过。</p> <p class="ql-block"> 我老家屯子东头有一个挺大的水坑,我们管它叫东坑,雨水多的年头东坑里水有两米多深,夏天坑里有鲫鱼、鲤鱼、鲶鱼、黑鱼、泥鳅等多种鱼类,还有青虾和螃蟹。这里是孩子们摸鱼捞虾的场所,也是洗澡戏水的乐园。冬天大坑水面封冻以后就成了孩子们的冰场,打冰出溜,滑冰车,打冰嘎,其乐无穷。这个水坑已经干涸得二十多年没水了,今年雨水多坑里又有了积水。水坑边有茂盛的草木,水面上有绿色的浮萍,凫水的鸭子和大鹅。我们在坑边拍的照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哪个旅游景点拍的。</p> <p class="ql-block"> 妹妹和四弟也要在大坑边单独拍一张照片。每次回老家四弟是我的专职司机,负责到台安火车站接送我和老伴,他的老伴和孙子也陪着他。</p> <p class="ql-block"> 往年中秋节或国庆节在老家台安县县城饭店与家人聚餐,最多时能有五十多人参加。今年国庆节聚餐,有不少人在地里抢收花生苞米,只有二十人参加,人虽然少一些,但亲情不减。</p> <p class="ql-block"> 参加聚餐的我们一奶同胞六人,最大的84岁,最小的66岁,各个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六人的配偶只有85岁的大嫂因故没有参加。县城饭店做的菜不比沈阳饭店差,但价钱却便宜四成左右。</p> <p class="ql-block"> 我和老伴在大哥家大门口与大哥大嫂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3日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