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沙龙“文思飞扬”特长群周交流(20210920-20210926)

东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u>吕氏与刘氏的矛盾</u></b></p><p class="ql-block"> 在吕太后本纪当中,有一条线索:吕氏与刘氏的矛盾。先是吕氏掌权,吕氏势力扩大,接着是矛盾激化,最终刘氏反抗而后刘氏掌权。</p><p class="ql-block">前195年:高祖去世,吕氏开始复仇,囚禁戚夫人为人猪,杀死赵王。</p><p class="ql-block">前188年:孝惠帝去世,张辟疆提议,丞相向太后汇报而后吕氏权势由此建立。</p><p class="ql-block">前187年:产生矛盾。王陵责备陈平、绛侯说,各位纵使想要违背盟约,有什么颜面去见地下的高帝呢?但是他们没有听从。</p><p class="ql-block">前181年:赵王唱道:吕氏当权啊刘氏危机,胁迫王侯啊强另我娶妻。</p><p class="ql-block">前180年:灌婴与人谋划待吕氏作乱,共同将其诛灭。</p><p class="ql-block">八月,太尉率领这支军队进入军门,发布命令说支持吕氏的袒露右臂,支持刘氏的袒露左臂,群众都袒露左臂支持刘氏,太尉终于得以率领北军。</p><p class="ql-block">润九月已酉晦日,大王来到长安,大臣们进献天子印玺,最终代王同意,被立为天子。</p><p class="ql-block">当反抗吕氏的势力还不足时,吕氏的视力反而会扩张,但当反抗吕氏的势力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则刘氏掌权。</p><p class="ql-block"><b>方蔚然</b></p><p class="ql-block"><b>2021.9.26</b></p> <p class="ql-block">  秦国与美国的实力对比国力都是在短期内迅速的膨胀,并最终成为了天下的霸主。秦国成为诸侯是在大戎攻破镐京,周室东迁之后,在当时的诸侯国中是年轻的一个;而美国独立至今也不过短短的二百多年。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力迅速发展,逐步大出天下,并最终一统华夏;而美国则是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经济力量膨胀而成为世界之最,并最终成为现存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当我进一步的比较他们的时候,我发现了更多的相同点。首先,两个国家在逐步强大的过程中都有着稳固的政治思想基础。1620年,第一批英国清教徒移民乘坐“五月花号”轮船向美洲大陆迁移,他们在上岸之前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签定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后来被称为《五月花公约》。在这份文件中,签署人立誓要创立一个不同于欧洲的自治社会,这个社会最核心的理念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创立,且将依法而行自治。史学家们给公约以极高的评价,认为公约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文件。所蕴含的基本思想直接成为后来美国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并因此而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商鞅所留下来的法则也成为秦国历史中不可动摇的根本。其次,两个国家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美国独处西半球,远离世界战争的漩涡,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国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国家几乎成为废墟。而美国却几乎完好无损,反倒是借着战争之机,国力继续膨胀,直至成为世界霸主。立国200多年来,一个小岛子上挨了一次轰炸;本土一座大楼遇袭,死伤三千多人就已号称是美国历史上受到的最严重的损失。与其它国家在战争中所受到的损失相比,何其少也。与美国相比,秦国也是十分的类似。战国七雄中,其他六国地处(函谷关)关东,国界犬牙交错,国力此消彼长,争斗厮杀更是连年不断。而秦国独处关据肴函之固,进可攻城伐邑,逐鹿中原;退可据关固守,静观关东诸侯斗个你死我活,坐享渔翁之利。位置之利何其优也。第三,两国的开放性令人惊异。美国是一个十足的移民国度,他的强大、富强、兴旺、自由令每一个人怦然心动。美国成为世界上几乎每一个人的梦想之地,而几乎每一个移民的迁入也都成为美国的强大的源泉。秦国在这一方面也丝毫不弱于美国。从卫国人商鞅入秦开始,张仪、范雎、蔡泽、吕不韦、李斯。。....,这些秦国的历代宰相中,又有哪一个是秦国人。甚至在秦国掌权达几十年的秦昭王的生母都是楚国人。而这些“外来的”宰相也都对秦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商鞅变法奠定秦国富强的基础;张仪的连横则直接破解了东方六国的合纵,为秦国国力的继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的策略等于是为秦国制定的统一六国的战略步骤;而李斯更是秦国统一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之一。第四,初期资本积累时,正是两专次世界大战属时期。美国本土并未遭受战火,经济未遭破坏,反而大量贷款给盟友。战争结束后又大量贷款给其他国家恢复经济,使得美国资本迅速积累。这和秦国垄断战马的买卖是差不多的。第五,秦是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美国是资本主义的民主集权形式。美国的三权分立是对国家最高权力的分配,将之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方面,归属三个部门分别掌握,三个部门地位相同,没有共同的上级,彼此之间按照法律的规定运行。中国的三公九卿制度是在皇权之下的权力执行职责的分配,分为行政、监察、军事三个大的方面,三个系统都隶属于皇权,其权力来自皇权的授予,执行皇帝的意志。秦国与美国虽时空上相隔千里万里,但其崛起的途径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点,这是很值得深思的。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美国却是不可能统一全球了。现在的国际环境早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非2000多年前诸侯混战的局面了。</p><p class="ql-block"><b>展欣萌​</b></p> <p class="ql-block">  陈国实在是个小国,不值一提,但是后世出来的田完却很不一般,他出逃到齐国后世子孙居然制造了田氏代齐的大事件,成功的逆袭成为一国主君。验证了田完出生时候的语言。陈国虽衰,但是主君却可以替代姜氏。在异国兴邦。</p><p class="ql-block">陈完出生的时候,正好赶上周朝的太史路过陈国,陈厉公听说太史对于周易天象非常透彻,能够预测国运,就让太史给这个新出生的孩子算了一卦。结果就是上文所说的代姜兴起的语言。厉公听了估计不会很高兴,毕竟陈国虽衰这句话实在是不好听呢。但是想想自己这个孩子的后世子孙能够在异邦兴起也算是值得庆幸的事情。</p><p class="ql-block">陈完命运也比较坎坷,虽然老爹对他还算是疼爱,可是无奈这个老爹实在有点不上道荒淫的厉害,自己取了一个蔡国放荡女子,不但纵容这个女子屡次跑回娘家淫乱还跟着和这个女子回蔡国一起淫乱,这画面真是有点不敢想象。要说厉公自己也可能是太放荡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仇人早就在找机会除了这个陈国国君。</p><p class="ql-block">这个仇人是谁呢?居然是厉公的侄子陈林,要说侄子和他之间的过节那还真不怨人家陈林,本来陈林的父亲好好的当着陈国国君也就是桓公,还有一个品行优良的哥哥做太子,但是厉公自己野心太大纠结了一帮人杀了桓公并且连太子一并杀掉了,当时这个陈林因为有事情外出才躲过一难。所以说厉公对于陈林而言就是杀父仇人灭门仇人,可谓血海深仇也不为过了。陈林流浪诸国随时找机会除掉厉公重回陈国。密谋很久以后终于在蔡国利用美色诱惑厉公杀了他并且直接杀回陈国,陈林倒也还算是人道的,没有效法厉公没有杀掉陈完而是让他做了大夫,后面看这里面可能原因很多。陈林自己成为陈国的国君这就是庄公,他死了以后呢就让弟弟继承王位了。估计这里面也和他攻击厉公时候有关系,很有可能是因为答应了某些条件才得到陈国其他公子的支持和帮助,成为国君,因此说陈完如果被杀势必让陈国的老臣惶惶终日,不可能稳定大局,笼络人心,而且还有一个原因下面也要说到。要说这个决定还算是明智的但是庄公死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为自己的儿子考虑,也可能考虑全面但是所托非人,这也难说,总之继位的兄弟没有念及什么手足之情直接杀了庄公的儿子太子御寇,偏偏这御寇和陈完的关系铁的不行。这也是陈林没有杀死陈完的一个原因,哎,要说这人不该死还真的是能走大运,仇人的儿子就成自己的铁哥们。</p><p class="ql-block">事情果真和陈完预测的一样,他的到来收到了齐桓公的重视,得到了很优厚的对待,齐桓公本来还想赏赐给陈完领土财物加官进爵,但是被大智如愚的陈完恭敬的拒绝了。他的理由非常坦白“我这样一个逃亡在外的狼狈之人,能够有幸得到大王您免除赋税徭役就已经非常感谢大王的恩德了,哪里还敢指望当官呢!”这话说的真的是大实话,陈完心里也真是这么想的,姑奶奶的,这小命都要不保了,这桓公能够接受我就不错了,哪里有什么非分之想啊。这是现实的处境,也是智慧的分寸。但是桓公想想,你这大老远奔我来了,怎么也不能让你什么都没有对吧?这也对不住我强大齐国的声誉,何况这对天下人算怎么个事啊。因此还是很宽厚的让陈完当了公正的官。</p><p class="ql-block">但是好景不长啊,这陈完的传说终于传到齐桓公的耳朵里,怎么传的,呵呵,想想也能猜到陈国国君雇佣的间谍呗。总之这个陈完是忧心惶惶,在家里忐忑难安。没想到齐桓公只是微微的笑了笑对于告密的人说知道了就让他退下了。桓公自己找来了管仲商量这件事情,管仲什么都没说,只是问了句大王的意思死如何?桓公微微笑了笑摇摇头。管仲明白了,“既然如此,大王已经有所决定,臣不必在说什么。只是臣听说天命难违,陈完来到我国这段时间以来,我仔细观察他的为人,谦和有礼,公正无私,齐国猪公子都和他很好。可见这个人不是一般人。越是这样越是不能违背天命。否则就是逆天而为了。“齐桓公连连点头,其实齐桓公真心看不上这样的传说,以他自己的经历和今时今日的地位,他不认为这个小小的陈完可以威胁自己的统治威胁自己的后代子孙。何况如果子孙不肖就算自己做了再多,该亡国也是亡国。陈完死了还有其他人出来。再说,无缘无故的杀掉一个和猪公子交好的人容易引起公愤和天下人的非难。因此桓公下令以后再也不许提起那无聊的传说。</p><p class="ql-block"><b>苏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u>封禅书</u></b></p><p class="ql-block"> 书中说三皇五帝就开始封禅五岳,可见五岳历史悠久。大概传说的天之四极,是女娲砍了老乌龟的四条腿,撑起了天的四角,莫不是指的东西南北四岳?毕竟古时候交通不便,行至五岳就以为到了天边,五岳之内才是中原。</p><p class="ql-block"> 敬天地,畏鬼神。是古代帝王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几个不服气的儒生,被秦始皇罚站,看着最有意思,深深的体会了一股子酸味。</p><p class="ql-block">《封禅书》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讲汉武帝时代兴盛的各种怪力乱神,但又不是一般民间的迷信,而是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的封禅。汉武帝相信封禅可以使人不死,因而才有相关的事情。这些材料基本上就在史官司马迁的执掌下,许多事情要去问他的意见,他自己也要参与到讨论之中。因此,我们不仅要感谢司马迁的勇气,还要感谢当时史官职责的暖昧性。封禅的细节本来牵扯到汉武帝个人最私密的恐惧以及信仰,司马迁却得以看到并把它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背景是父亲司马谈教给他的使命。司马氏世为典史,到了司马谈这一代,他想把家族保管的历史完完整整写下来,但来不及写,于是要司马迁把它写下来。司马谈作为史官,最大的遗憾是汉武帝到泰山封禅时竟然没有带他。</p><p class="ql-block"><b>2021.9.25</b></p><p class="ql-block"><b>王潇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u>读骆驼祥子有感</u></b></p><p class="ql-block"> 祥子原是一个心地善良、单纯的乡下人,却被逼得无法生活,让二十几岁的社会底层人对社会抱有一个希望,希望通过拉车来维持生活,却没想到事事如此炎凉。</p><p class="ql-block"> 祥子所处的社会是一个黑暗的社会,有人说他自甘堕落是因为社会和自我,其实社会是主要原因,自我是次要原因。但是祥子的初心是坚定的,他坚持了三次,却输了三次。一次让军阀抢走自己的车,一次让孙侦探骗走自己的钱,一次是为了给虎妞做丧事把车也卖掉了。</p><p class="ql-block">他已经坚持了很久很久,但还是无法抵挡这个社会的大染缸,被染上了社会风气。他一开始是非常抵触抽烟、喝酒、骗抢的,但到最后自己去做这些,因为他无法抵抗社会。他一个人的力量太小,无法抵御社会的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反观现在的社会,十分美好,但是就一定安全吗?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大的社会中。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现在只是少了,不可能没有。我们每人都是最开始的祥子,有理想,有抱负,有一番自己的思想。但你们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初心?随着年龄的变化,有些人已变成了后来的祥子,而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社会中夹缝生存。要保持自己的思想虽然很难,但只要坚持下来了,你就会比别人产生更多的闪光点,不被世俗所玷污。</p><p class="ql-block"><b> 刘文淼</b></p><p class="ql-block"><b> 2021年9月26日</b></p> <p class="ql-block">  《练字》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九篇,探讨写作中如何用字的问题。刘勰正确地认识到,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是构成文章的基础;所以,如何用字,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问题。</p><p class="ql-block">本篇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文字的起源、变化,以及汉魏以来的运用情形,最后总结出一点可贵的认识:“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这种对“难”和“易”的观点,反对用古字怪字的态度,显然是辩证的、可取的。第二部分强调要善于用字,必须兼通古今兴废之变;提出了“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的著名论点,扼要说明了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第三部分讲用字要注意的四点:一是不用怪字,二是不堆砌偏旁相同的字,三是衡量同字重复有无必要,四是笔画繁简的字要调配使用。这四点是针对当时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发的,有的现在看来已毫无意义。第四部分讲用字要“依义弃奇”,对古书传抄之误应慎重对待。</p><p class="ql-block"><b>李美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