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现市中区公园湾半坡井“芭蕉井”)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他与二哥张善孖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其画风犹如于右任、李志敏的草书飘逸出尘、意蕴无穷。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1983年4月2日逝世。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流切磋。</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张大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画意境清丽雅逸。”他才力、学养过人,于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无所不擅,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他和当时许多画家担负起对清初盛行的正统派复兴的责任,也就是继承了唐、宋、元画家的传统,使得自乾隆之后衰弱的正统派得到中兴。</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徐悲鸿给予张大千极高评价:“五百年来第一人”。,徐悲鸿一生是爱憎分明的,喜欢的人评价必会夸大一些。(注)但从其作画的全面性来说,五百年来确实少有与比肩者。腊月廿六日与几位朋友去看了张大千的画展,这个展览展出了成都博物院、台北历史博物馆和国内几个省博的一些藏品,虽然精品不多,但普遍为真迹无疑。看完心里有几点感触,聊做笔记。</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遥远的西北边陲,有一座艺术的朝圣地,那就是敦煌。那里荒凉,一如张大千当时的心境。但那里有着在这个世界上独有的艺术瑰宝:莫高窟。</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或许,只用在最荒凉的地方,才会有最热烈的激情。</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正如,只有在最险峻的雪山顶峰,才会有盛开的雪莲花。</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41年,张大千说走就走,踏上了前往敦煌的漫漫长路。敦煌的艰苦是人人皆知的,好在张大千当过土匪和和尚。在他的思想里,人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迈不过去的坎。</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梦里不知身是客,且把他乡作故乡。在敦煌,他扎下根来,临摹了3年的壁画,用去的颜料有上千斤。这3年,他似乎有所醒悟,来之前,所有的凄苦孤寂,原来都是一种矫情。</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比起敦煌文化的博大,人类所有的自苦自怜都是一种矫情。</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敦煌不仅治愈了在外漂泊四十年的凄苦,更为关键的是,让他的艺术在这里得到回炉与再造。他的这一决定,或许是一生中,最为正确的一次抉择。</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从此,他的艺术有了一个可以终身供给养分的母体,带给他无尽的创作灵感。</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45年,他回到了北平。他的艺术成就迅速在画坛传播开来,一夜之间,无人能够望其项背。站在艺术的顶峰,他豪情满怀。</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随后,他到卢浮宫办展,成为中国首位在这里展现东方艺术第一人。当他听说当时著名画家毕加索也在法国办展时,他克服种种阻力,去拜见了这一位享誉世界的大师,成就了一段中西文化交流的佳话。播种了中国画在西方的火种,虽小但足可燎原。</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晚年的张大千,一只眼因为外伤失明,另一只眼也不太灵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发明了泼彩画法。画出了慑人心魄的灵山秀水。</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徐悲鸿给予张大千极高评价:“五百年来第一人”。</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张大千早期学明清很深入,在中晚期,他很努力地想要摆脱掉这种影子。他心内极明白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滥调已经走到尾声,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他需要一些真正古人的东西注入自己的血液,那便是中国画巅峰时期的五代宋元辽金,于是他去了敦煌。结合自己大量的名作古画收藏,大千的眼界确实是高出同时代画家的。最近看一篇文章,陆俨少在七十年代末也托人去海外,问大千对自己的评价,得到一个好评后喜上眉梢。可见大千在他同代与后辈画家心目中确切的地位。</h3> <p class="ql-block">“五百年来第一人”</p><p class="ql-block">张大千作品观后感</p><p class="ql-block">玲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现市中区公园湾半坡井“芭蕉井”)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与二哥张善孖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其画风犹如于右任、李志敏的草书飘逸出尘、意蕴无穷。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1983年4月2日逝世。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流切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张大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画意境清丽雅逸。”他才力、学养过人,于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无所不擅,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他和当时许多画家担负起对清初盛行的正统派复兴的责任,也就是继承了唐、宋、元画家的传统,使得自乾隆之后衰弱的正统派得到中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悲鸿给予张大千极高评价:“五百年来第一人”。,徐悲鸿一生是爱憎分明的,喜欢的人评价必会夸大一些。(注)但从其作画的全面性来说,五百年来确实少有与比肩者。腊月廿六日与几位朋友去看了张大千的画展,这个展览展出了成都博物院、台北历史博物馆和国内几个省博的一些藏品,虽然精品不多,但普遍为真迹无疑。看完心里有几点感触,聊做笔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遥远的西北边陲,有一座艺术的朝圣地,那就是敦煌。那里荒凉,一如张大千当时的心境。但那里有着在这个世界上独有的艺术瑰宝:莫高窟。</p><p class="ql-block">或许,只用在最荒凉的地方,才会有最热烈的激情。</p><p class="ql-block">正如,只有在最险峻的雪山顶峰,才会有盛开的雪莲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张大千说走就走,踏上了前往敦煌的漫漫长路。敦煌的艰苦是人人皆知的,好在张大千当过土匪和和尚。在他的思想里,人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迈不过去的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梦里不知身是客,且把他乡作故乡。在敦煌,他扎下根来,临摹了3年的壁画,用去的颜料有上千斤。这3年,他似乎有所醒悟,来之前,所有的凄苦孤寂,原来都是一种矫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起敦煌文化的博大,人类所有的自苦自怜都是一种矫情。</p><p class="ql-block">敦煌不仅治愈了在外漂泊四十年的凄苦,更为关键的是,让他的艺术在这里得到回炉与再造。他的这一决定,或许是一生中,最为正确的一次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此,他的艺术有了一个可以终身供给养分的母体,带给他无尽的创作灵感。</p><p class="ql-block">1945年,他回到了北平。他的艺术成就迅速在画坛传播开来,一夜之间,无人能够望其项背。站在艺术的顶峰,他豪情满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后,他到卢浮宫办展,成为中国首位在这里展现东方艺术第一人。当他听说当时著名画家毕加索也在法国办展时,他克服种种阻力,去拜见了这一位享誉世界的大师,成就了一段中西文化交流的佳话。播种了中国画在西方的火种,虽小但足可燎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年的张大千,一只眼因为外伤失明,另一只眼也不太灵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发明了泼彩画法。画出了慑人心魄的灵山秀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悲鸿给予张大千极高评价:“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早期学明清很深入,在中晚期,他很努力地想要摆脱掉这种影子。他心内极明白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滥调已经走到尾声,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他需要一些真正古人的东西注入自己的血液,那便是中国画巅峰时期的五代宋元辽金,于是他去了敦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合自己大量的名作古画收藏,大千的眼界确实是高出同时代画家的。最近看一篇文章,陆俨少在七十年代末也托人去海外,问大千对自己的评价,得到一个好评后喜上眉梢。可见大千在他同代与后辈画家心目中确切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千的天性没有受到太多扭曲,得以随心所欲作画,这是他高人一等之处。从这次展览他临摹敦煌的白描和巨幅赋色画来看,他的线条功力在当时确实是顶级的。起码超出海上“三吴一冯”等几个层次。所以吴湖帆在张的画展上出钱买画,安心做一个拥趸。但是我认为大千的这种线条筑基在陈老莲的基础上,这种白描的线可以画得很长,几乎任何部位都是用的这种线,实际上给人一种绵软的感受。在质地上区分是不够的,并没有触摸到唐人那种力量感和飞动跋扈的气势。他在敦煌期间最大的收获是用色,倒不是用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陆俨少画水名冠当代,他只是画得繁密,在技术上纯熟。今天看大千《峡江图》,里面的水聊聊数十笔,确实高出陆俨少不少。张大千的画无论什么题材,都有一种名士风流,山水画构图安排常有奇气。他的山水布局实在得益石涛和尚不少,他只是去掉了石涛的一些冗笔,比石涛画得更通透,并且画出如何讨好世人的画他可是有过一番缜密的考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物欲的角度来讲,大千的一生应该说是“穷极奢欲”的,他做到了视钱财如粪土。有人形容他“富可敌国、贫无立锥。”他高峰期甚至一年要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巡回画展十六七次,只为换回大量金条。而大量的复制性创作和快速作画难免影响他的艺术品格。这次展览的高士题材,几乎七八张都是雷同的。我在想,大千在努力作画的同时,确实是一个营销专家,他的这种办画展的路数其实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他如果不是全世界地折腾,像齐白石那样做个寓公,多活十年到九十五岁,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但任何人都摆脱不了自己的命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后的感受就是作为一个大画家,他的生命历程中还得有一帮性命相投的朋友,单靠张大千一个人是不可能在莫高窟面壁三年的。必须要把整个生命投入进去,整副身家赌进去才能有大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注:</p><p class="ql-block">1938年,徐悲鸿在广西购得一幅署名董元的巨幅古画《水村图》,同年张大千在桂林与徐悲鸿会面,见之爱不释手,遂带回四川研究。几年后,张大千从自己的藏品中挑出徐悲鸿喜欢的金农《风雨归舟》1957年,谢稚柳将此画公开,并审定其名为《溪岸图》。现被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收藏,被誉为中国画中的“蒙娜丽莎。”</p><p class="ql-block">观看了四川精品书画展是一种美的展现,高超的技术令人惊叹,同时也会让人心生向往,是一个增长见识的好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