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神游

清泉石上流

<p class="ql-block">  马尾君山,日日见,天天见,认识二十几年,却从未深入其中,一览奇景。今天,兴致勃勃地开启户外登山处女作,跟着同事往状元帽(马尾人又称娘娘髻)、叠石进发,奇形怪状的巨石既是我们欣赏的美景,也是我们想用双脚走过的地方。虽然石上留不下我们的任何痕迹,但是这些巨石却留在了我们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有几个同事是多年登山爱好者,户外活动经验丰富,跟着他们就格外心安。一路欢声笑语,都是山林的乐趣。穿林蹬石,每一个脚步,仿佛都是在探险。一时之间,仿佛与古人心意相接了。谢灵运、陶弘景、吴均纵情山水;柳宗元劈竹开路发现小石潭,王安石游褒禅山,苏轼夜游石钟山……自然奇景须探入其中,方能一饱眼福;否则,是欣赏不到不一般的奇景的。</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在老家,山路崎岖难走,上山是件苦差事。放假时,小小年纪经常跟着大人转山,亲身体会劳作的艰辛,从没觉得徒步山里有多惬意。唯有最幸福的记忆那是一次采蘑菇和一次采碳菇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当晨光熹微,大大小小十几人便向山里进发。走了很远的路,才能到达那些会长蘑菇的松树林山头。那天的我格外幸运,很快就在一棵松树下,隐约看到一朵小蘑菇蛋,欣喜地轻拂开遮盖的松针,五朵蘑菇一下来跳进眼里。我不知道哪棵松树下会长蘑菇,但我发现了一棵长了五朵蘑菇的松树。听说,有蘑菇的松树年年都会长,那叫“菇迹”,如果下次再来,它还是会给我惊喜的。虽然采蘑菇的收获微乎其微, 但是不妨碍对蘑菇的喜欢。山里的蘑菇有着黝黑的外表,而内里却洁白无瑕。细细的菌柄,厚实的菌肉,下锅一炒,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气,令人垂涎三尺。小时候,喜欢欣赏菌盖打开的蘑菇,如伞状,大家唤它为菇伞,在我的眼里,觉得它们特别亭亭玉立,格外美丽。但我最渴盼的还是菌盖未打开的蘑菇,人家唤它为菇蛋,只要把菌柄一掐断,剩下的菌盖犹如乡下盛红酒的酒盏。放几粒粗盐在“盏”中,滴两滴茶籽油进去,放在火上烤上几分钟,蘑菇的香气四溢,可以飘出厨房外,飘向院子,邻居们闻着香纷纷出来,分享各自蘑菇宴。</p><p class="ql-block"> 最令我难忘的是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采碳菇的经历。采碳菇须走一条大约一个多小时的下山路,岭长路陡,老乡称它为“哭泣岭”。不知有多少人走在这条山岭上哭泣过,但当我从山底往上望去时,真的有种想哭泣的感觉。不同于蘑菇长在松树林,碳菇是长在许多不知名的乔木林里。当我看到一大片洁白的小小的撑开的菌菇时,我真不敢相信它们就是碳菇,因为我在家里看到的碳菇真的如其名,像木炭一样黝黑。可眼前所见一朵朵全都是洁白无瑕的,大人十分确定地告诉我那就是碳菇,让我大胆地采,放进篮子里,再看看有什么变化。我小心翼翼的采几朵放篮子里,惊奇地发现,刚才还洁白如雪的菇慢慢地变色,很快就变成黑色。碳菇绝对是我见过的最神奇的菌类,它可以集白衣天使和黑色幽灵于一体的存在,长在泥土中洁白无瑕,一旦离开生长的土地,迅速褪去一身的洁白,披一袭黑衣来祭奠身下赐予它生命的土地。那一刻,我觉得碳菇是最依恋脚下的土地的,也是与过去的自己告别最决绝的一种存在。</p><p class="ql-block"> 离开故乡多年,距离采蘑菇采碳菇的年代也已久远,那种记忆却从未在心中消失。常常梦里回到故乡,奔跑在山林里,梦中的山野,蘑菇总是随处可见,遗憾的是却从未梦见过碳菇。也许,蘑菇留给我的印记更深吧!无论间隔多少个岁月,蘑菇的那股清香总能飘进鼻尖,沁入心田。虽然,不再去采蘑菇,但几乎年年暑假都能吃到香甜的蘑菇,亲戚们知道我喜欢吃,年年从家乡买蘑菇给我,偶尔还有碳菇,餐餐吃都吃不厌。</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到同事们个个穿林攀岩,立马相邀明年暑假回老家采蘑菇采碳菇去。不知能否有缘采到蘑菇碳菇,但至少种下了一颗种子,那是一种念想。期待时光走得快点 !</p><p class="ql-block"> 自从几年前,鄢先生被迫从嵛山岛山上徒步走下山之后,膝盖受损,就再也不敢去爬山。今天,他不仅走完全程,还创了一个户外徒步的新纪录。因临时起意登山,没来得及购买合适的登山鞋,穿了一双新鞋子,鞋型偏修窄,上山脚后跟后冲,很快就被磨起泡。于是,绝大部分的行程都是穿着两双厚运动袜,徒步行走。牛!实在牛!穿越丛林莽草时,地上铺满厚厚的树叶,踩下去倒是格外舒服,只要担心不踩到断掉的小树头尖就可以了。走出丛林,走在和美桥那一线石阶上,石板太硬,经烈日暴晒又太烫,才穿回鞋子。</p><p class="ql-block"> 午后两点四十五分,经过七个小时的爬山越岭 ,终于回到家,洗漱完,闭眼想午睡,一阵阵惊悸油然而生。一闭上眼睛,脑海里盘旋的都是攀着那棵小树爬上(下图独照)那处山脊的情形,只觉得登上崖顶之时,身体便往前冲,往下滑。当时,借助小树上来时,也没觉得有什么可怕,上来后,先上去的同事告诉我此处不能冲,要靠自己爬上来,因为下面就是悬崖。爬山越岭大半天,只是低头穿越丛林野草,小心顺应一处处巨石或上或下,丝毫不觉得害怕。而回家挨着床的那一刻,肌肉瞬间放松,一种沿石壁往下滑的感觉就会悠然而生。为了不影响休息,迅速“倒带”,让思虑重新回到爬山的那一刻,但是还是有向前冲下滑的感觉。此时,又脑补出一个热气球,通过心理暗示把自己爬上崖顶那一刻迅速转移到热气球上。虽然心理感觉坐着热气球飘飞空中也是不安全的,但是比人直接坠崖多了不知多少倍的安全感了。热气球没飘飞多久,居然就进入了沉静平和的梦乡。</p><p class="ql-block">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树;高过头顶的荒草,陡峭的岩石,清新的空气。一群热爱山水的人,隐走在山林中,享受着只有你知我知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路很长,很幽深。重返山林的我,思绪也很长,很悠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