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舒勍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部像长津湖这样亿众期待的历史战争巨作,评价成功与否,我个人认为主要看三个方面:1. 是否体现真实历史 2.是否能从一个人物或一件事的具体描述以小见大,表现出强大的艺术性 3.电影的主题与灵魂,是否能让观众久久地沉浸其中,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p><p class="ql-block">长津湖这部电影,在第一点, 历史真实的体现方面,我个人认为是合格的。开场用的是王树增-朝鲜战争 一书中38军曹玉海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宋时轮讲话实际是朱德总司令战前对九兵团的动员。火车过长城是上甘岭参战部队15军开往朝鲜的事件。军装被炸是第一次战役发生的事情。</p><p class="ql-block">虽然是不同时期情节的融合,但是电影不是纪录片,用短时间表现整场战争的精髓,是不错的选择。实际上本片开头甚至是前半部分总体表现还是很让人期待的。</p><p class="ql-block">如果挑毛病的话,就是有些改编没有必要,比如把朱德改成宋时轮。又比如说彭德怀见毛的场景是源于彭的自传,但当时不可能提到东线。这些改动都是没有必要的。</p><p class="ql-block">也说明电影在资料准备方面是不错的,顾问贡献很大,但是主创负责人或许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不够,在细节上并没有精益求精。</p><p class="ql-block">第二点以小见大,导演是努力了,但是题材的选择和展开很让人困惑。首先是没必要编一个吴京和易烊千玺饰演的三兄弟题材出来。实际上整个长津湖战役,真实题材非常之多。比如杨根思,是朝鲜战争第一个特级战斗英雄 ,整场战争也只有他和上甘岭黄继光是特级英雄,其他如邱少云等都评不上。</p><p class="ql-block">杨经历本身也有很强的戏剧性,苏北农民,去上海拉黄包车,打了日本人逃出上海,苏北参加新四军,朝鲜战争前评为全国英雄受毛接见,最后拿炸药包冲进敌群,光荣牺牲,怎么看都是好题材。其他如60师政治委员徐放,为了追击敌军,把受伤的弟弟和其他伤员一起安顿在山洞里,战争结束后发现弟弟已被活活冻死。这样的真实素材太多了,没必要虚构,因为真实的事件更能打动人。</p><p class="ql-block">如果用电影设计的这条线本来也可以取得成功,但问题是后半部明显脱节,吴京和易烊千玺的连队如果是冰雕连,又或者是杨根思守小高地的连队,那么仍然可以有非常出色的以小见大的表现。不理解以三位导演的功力怎么会有如此低劣的技术错误。</p><p class="ql-block">电影看完后第二天,看到陈凯歌导演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影原片比放映时长要多出很多,因时间控制关系(或许也有审查原因)删除了很多情节。如此或许可以解释整部电影为何前后脱节如此明显的技术问题。真心期待剪辑版可以上映,也真切希望电影审查制度可以在保证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不要影响一部电影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第三点:电影的主题和灵魂,是这部电影最让人失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长津湖战役的最大特点就是志愿军在饥寒交迫,武器极其落后的情况下, 惨胜装备与战术水平极高的美军。一举扭转几百年来我们对外敌屡战屡败的形象,所谓的立国之战。</p><p class="ql-block">但是电影没有很好的体现。</p><p class="ql-block">前半部基本没有体现饥寒的问题,后半部出现了严寒和啃冻土豆,但是并没有表演出战士在严寒下缺衣少食、哆哆嗦嗦的那种极为困苦的场景,反而是相互间中气十足大声说话,并没有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战士面临的困境,以至于后来冰雕连的出现就很突兀,缺少铺垫。</p><p class="ql-block">战争中志愿军开车,开坦克作战也和主题与事实完全不符 。真实的战斗中最感人的是志愿军不顾牺牲,用枪塞履带这种场面。武器极度落后,但是战斗意志碾压美军。</p><p class="ql-block">志愿军抢着看美国女演员暴露的照片即便不说是对志愿军的侮辱,至少也是不真实的。如果是想体现战争的真实状况,那么志愿军打下碣隅里很多人冲进去抢着拿罐头和鸭绒睡袋,放跑了不少美军,更能体现战争的残酷。</p><p class="ql-block">而对美军的描述又有很多不符实际。美军的最大优势是装备和战术水平。据朝鲜战争一书记载,美国空军在那个没有导航的年代就敢于在步兵身前几十米处投弹,飞行员的这种经验和能力解放军估计在九十年代也未必做的到。</p><p class="ql-block">但是美军的战斗意志是相对薄弱的。根据老战士的采访,解放军历史上所有对手中只有美军会跪着投降,其他即便是国民党军,后期也只是举手投降而已。</p><p class="ql-block">如果像电影里美军和我军这样子肉搏,长津湖九兵团就不是惨胜,是要全军覆灭了!</p><p class="ql-block">总结:针对一些对这段历史不熟悉,也没有深入研究的观众来说,这是部很出色的商业片,实际上适用于任何战争场景。试想:把本片背景设定为二战中德军阿登反攻,假设美军是电影中的志愿军,而德军是美军,那这部电影也一样能看,而且是拍的很不错的。恐怕有些公知看完还会说,为什么只有美国人拍得出这样的电影,中国为啥就拍不出来。</p><p class="ql-block">但对于热爱这段历史,对志愿军有崇高敬意的观众来说,无论如何这部电影是无法拿到高分的。</p><p class="ql-block">三位导演发挥了自身水平,徐克和林超贤影效完全拍出来了。陈凯歌再次体现了导演的技术天赋,三小时电影并不拖沓,情节还是很紧凑的。</p><p class="ql-block">但遗憾的是三位导演对这一历史题材或许都没有太多兴趣,没有积累,最多也就是拍电影前做了些功课。从结果看,实在难以让人满意,没有展示出长津湖战役的精华所在。</p><p class="ql-block">从电影主题思想来说,影片中主角提到的志愿军要为了军人的尊严而战,这也是典型的西方式思维,并不符合影片的大背景。当年的志愿军整体文化素质是不高的,恐怕不识字的都有很多,怎么可能用这种话来鼓舞军心。</p><p class="ql-block">实际上中国军队这次战争的目标在任何一部纪实文学中都说的很清楚:保家卫国,打败美帝野心狼!这个口号在当时的背景下,远比所谓的军人尊严更能起到激励军心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鉴于这场战争已经过去70年,下一代很难有真切的感受和兴趣去翻大量的资料,而现在仍有健在的老战士可供采访,所以对于制片方在拥有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众多一线演员参演,且拥有如此好的题材下,没有达到,哪怕是接近 “拯救大兵雷恩”等经典战争片的表现,深感遗憾。</p><p class="ql-block">补记:电影观看后第二天,看到姜文在圆桌派中提到,他选用的饰演日本兵的群演都是中学生,原因是那个时代日本兵个子矮,老照片上可以看到三八大盖立起来,比士兵个子高一拳头。如果用现在普通的群演,个子就太高了,怎么看都不像。</p><p class="ql-block">如果本片导演也有如此的精神,或许长津湖就可以成为流芳百世的巨作,而不仅仅是一部票房大片。再次感到深深的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