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距离上次记录南桥古镇已有两月,琐事缠身,今日补记。</p><p> 走过南桥,右转进入都江堰景区。阳光炽烈,人潮涌动。彼时心里还嘀咕:若不是因了都江堰的名气,不是因了这名气衍生出来的诸多传说,于一个对天文地理毫无所知的白痴来说,是不会来此一遭的。</p> <p> 听着如水的古乐行走在林荫道上,即使是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也觉神清气爽。</p><p> 清雅的空气,久远的传说,让我不禁开始敬畏起这道家圣地的神秘气氛了。</p> <p> 戴上轻巧的电子导游器那一刻,一切困乏更是消散无踪。</p> <p> 林荫道尽头作为都江堰前奏的是一个喷泉。喷泉内安放着四根卧铁(应是仿制),在度量衡技术尚不成熟的时代,李冰父子曾经埋下石羊马,每到枯水清淤时,用它们测量水位。后人用卧铁代替了石羊马,见到卧铁就知道挖到了合适的高度。</p> <p> 围绕在喷泉边上的是用竹篾编制的竹笼,竹笼内放置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用以排沙。在没有钢筋混凝土的秦朝,李冰父子及能人志士们用自己的智慧,造就了竹笼、马叉、石羊马等治水工具,实用性极高,据说至今都还在延用。</p> <p> 继续前行,带我们进入景区的是堰功道。</p> <p> 这是一条为纪念自李冰之后为都江堰做出了突出贡献的12位堰工而筑的大道。饮水思源,这些成就这千秋伟业的功臣,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伟大丰碑!</p><p> 睿智,勤劳,勇敢;崇拜,敬仰,铭记——这是我能想到的堰功道的标签。</p> <p> 跟着电子导游继续上行,仰望陡峭的石阶上头,就是有名的伏龙观。</p> <p> 伏龙,听这名就知道定是有故事的。李冰修建都江堰 ,得到了二郎神杨戬相助,镇压了岷江数条蛟龙,让其卧于观下,吐水灌溉平原沃野,变祸患为福泽。“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改造天地,那是比肩伏羲女蜗的壮举呀!道家修行地称“观”,伏龙观因此得名。</p> <p> 传说很震撼,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治水患这一大事的美好憧憬。是的,李冰父子不是被神化了的人物,他们分明就是救助百姓的神啊!</p> <p> </p> <p> 再往上是安澜索桥,再往上是二王庙。考虑体力,决定转而向下去都江堰腹地走走。</p> <p> 除了山顶至高点,我认为伏龙观外的观景亭是俯瞰都江堰的绝佳位置。</p> <p> 这里叫宝瓶口。宝瓶口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渠的第一部分。形状像瓶口,水流湍急,吼声震天。据说,宝瓶口是古人用很多柴火焚烧坚硬的岩石再用冷水浇,采用热胀冷缩原理使之裂开,用以分流灌溉万亩农田。</p><p> 这不是传说,因为“都江堰水沃西川”是现实存在。</p> <p> 亭榭错落有致的离堆公园默默守护着宝瓶口,古木桩头,奇花异卉,与宝瓶口震天吼的水流相互回应。一静一动,千年不变的守候成了一道亘古的风景。</p> <p> 过了宝瓶口,来到著名的飞沙堰。</p> <p> 飞沙堰就是游记初“前奏”所提——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p><p>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李冰率众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此段文字来自百度,科普自己)</p> <p> 远望堤坝,如巨龙长卧。想着就要行走巨龙脊背,去达“鱼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p> <p> 仍走林荫道,哪是我想象中的艰苦!电子导游不再说话,陪伴我的是拂面的清风,是环绕的绿树,是静默的青苔。</p> <p>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这样,驻足都江堰,除了被其磅礴的气势所吸引,更想获知因此衍生出来的水文化。</p><p> 这念头一闪,不禁自嘲:不知为不知,酸不溜秋伪文人也!</p> <p> </p> <p> 上得分水亭,下望分水鱼嘴。据记载,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p> <p> 站在鱼嘴大坝,遥想狼烟四起战乱纷呈的战国日期,秦国名相贤辈知人善任,慧眼识人,李冰的上任,根治了岷江水患,造福了成都平原,发展了川西农业,“得蜀则得楚,楚亡而天下并”……——都江堰的修建可谓是为秦统天下建立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啊!</p> <p> 大雨将至,回望丰碑,居然生出不愿归去之意!</p> <p> 风云变幻莫测,瞬间大雨滂沱!但还是有大量人流往都江堰涌。步伐坚定,风雨无阻。</p> <p> 神龙还在欢快地戏水,它们也一定知道,伟大的中国人正继续用智慧和勤劳去改造那贫瘠干旱的西北大漠,改造那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p><p> 是的,它们一定知道!</p> <p> 游玩半天,我再次确定都江堰有很多传说,但都江堰不是传说!</p><p> 了不起的都江堰!了不起的中国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