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邮票志号是邮票发行情况的记录,亦称邮票编号。一般印在邮票的底边上,表示票种、发行年份、套号、枚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期邮票上并无志号,若想知道一套邮票的发行年代和全套枚数,均需查阅邮票目录,极为不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国成立,邓连普先生在筹印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时发明了邮票志号,把志号印在邮票下面的白边上,好似一条线,把新中国邮票串了起来,成为新中国邮票的特点之一。这种邮票编号方法很快受到各国集邮者的赞许,有些国家也相继在邮票上印了志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国邮票的志号主要表现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上;但在邮票发行过程中,邮票志号的形式几经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老“纪”“特”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初的邮票志号中包括有票种、套号、枚号和总序号四个部分,之后又加上了年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1"发行于1949年10月8日,至1967年3月10日发行的"纪124"止。"特"字头邮票指特种邮票。"特1"发行于1951年10月10日,至1966年5月10日发行的"特75"止。集邮界业内人士和集邮爱好者都习惯称之为“老纪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志号的特点是,标注了票种、套号、全套枚数、枚号、总枚数及该票印制年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志号为“特1”的全套特种邮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志号为“纪1”的纪念邮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政协邮票》面值50元邮票为例,边框下印有:“纪1·4-2(2)”。其中,”1”是纪念邮票的总序号,”4-2“分别表示此套邮票全套共4枚,这一枚是第2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字头票在”纪16“之后,”特“字头票在”特5“之后,开始标注印制年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鱼》是我国邮电部为宣传中国金鱼的名贵品种以及庆祝国际儿童节,于1960年6月1日发行的志号为特38的特种邮票。</p><p class="ql-block">《金鱼》邮票全套12枚,按图序依次介绍了翻鳃绒球,黑背龙睛,水泡眼,红虎头,珍珠鱼,蓝龙睛,望天鱼,红帽子,紫帽子,红头,花龙睛,红龙睛这12种中国金鱼的名贵品种。</p><p class="ql-block">《金鱼》是中国第一套彩色影写版邮票。</p> <p class="ql-block">《黄山风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展现中华山川的壮美姿态,于1963年10月15日发行的,志号为特57的特种邮票。</p><p class="ql-block">邮票全套16枚,均在摄影作品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图案分别表现了黄山上玉屏峰、迎客松、后海松石、清凉台、天都峰、剪刀峰、万松林、梦笔生花、莲花峰、西海云潮、黄山古松、东海观潮、石笋峰、石猴观海、狮子林和蓬莱三岛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文革”期间的邮票</p><p class="ql-block">从1967年发行《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邮票起,到1970年1月21日发行《革命青年的榜样》邮票止,共发行了19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志号为“文1”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纪念邮票。发行于1967年4月20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枚《全国山河一片红》。是当年邮电部为庆祝全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而原定于1968年11月25日发行的纪念邮票,全套1枚。1968年11月24日,因发现票面中的中国地图绘制不准确,而被停止发行。但已有少量邮票流入市场并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0年1月21日发行了志号为“文19” 《革命青年的榜样》邮票,邮票整套共一枚,面值为8分,邮票图案是上海赴黑龙江省逊克县插队知青金训华在洪水中抢救电线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一时间段正值“文化大革命”,集邮活动不再被推崇,纪念邮票与特种邮票上的志号统统被取消。只在全张邮票边纸上印有编号,称为“文”字邮票,其实邮票上并未印有”文“字样,只是习惯叫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编号”邮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后,为了方便库存统计,1970年8月1日至1973年1月15日发行的邮票,不分纪念邮票还是特种邮票,全部按发行顺序编号,同时邮票上还标注印制年份,称之为“编号邮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例上图中1970年8月1日发行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邮票,全套6枚,底部的左边印有“(1)-(6)”的连续编号,右边则印有代表发行年份的“1970”,而取消了之前的枚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J”“T”邮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集邮业务的逐步复苏,邮票志号又迎来了新的篇章。1974年5月至1991年年底,我国发行的邮票重新开始使用拼音字母声母打头的“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恢复了套号,去掉了用处不大的总序号,集邮者将这一时期的邮票称之为“J、T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编年”邮票</p><p class="ql-block">然而,邮票发行越来越多,志号的累计数字也随之越来越大,为了避免以后出现过大的数字,不方便印刷,自1992年起,又改革了邮票志号的编号办法。</p><p class="ql-block">无论是纪念邮票还是特种邮票,邮票志号都按年度与发行顺序编号,其中仍标注"J"或"T",以示"纪念"或"特种"邮票,编号的左半部为年度及套票的顺序号,右半部括号内为这套票的枚数和第几枚。其显著特点是把发行年份放在志号首位,故此称为"编年"邮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1980年年初发行的我国第一枚生肖邮票,志号为“T46”的创造了新中国集邮史上传奇神话的《庚申猴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比如上面这张“己丑年”邮票是2009年发行的第一套编年邮票,共1枚,属于特种邮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2009-1”,右边印有“(1-1)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几经变化兜兜转转,但在“文革”中期能够恢复因被批判而取消的邮票志号,对于我国邮票发行和收藏来说,确实有着积极的意义,也证明了我国首创的邮票志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今年年初发行《辛丑年》生肖特种邮票,全套两枚,志号为2021 -1。</p><p class="ql-block">邮票赏析</p><p class="ql-block">《辛丑年》特种邮票是中国生肖邮票序列第四轮中的第六套,由画家姚钟华先生创作,延续了第四轮生肖邮票的“家国”理念,一套两枚分别展示了国家的期许、家庭的企盼,组合而成浓浓的新春祝福。其中,第一枚名为“奋发图强”,描绘了雄壮有力、一往无前的奔牛形象。公牛四蹄扬起,昂首向前,目光炯炯,表达出不畏艰险、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寓意。第二枚名为“牛年大吉”,通过大牛与小牛舐犊情深的温馨画面,向全国人民传递家庭兴旺和谐、团圆美满的美好祝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