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这一场盛大的遇见(家校篇)

风中的雨

建     群 <p class="ql-block">  这学期开学,我接了个新班,五年级。25个男孩和25个女孩组成的豪华大家庭。8月25号,我建了个QQ群,请原班主任帮忙,通知家长们加入新班级。原则上,我只跟孩子的监护人打交道。</p> <p class="ql-block">  很快,每个孩子的家长到位。我没有想到,50个孩子的班级,居然有31位爸爸在。这在以往的高年级,是一种从没有过的壮观。于是,我想试试他们的呼应力。</p> <p class="ql-block">  于是,在不到一个小时内,我看到了这么多花花绿绿的“收到”。即使在我发声让其“休息”的情况下,也依然有回复不断地冒出来。</p> <p class="ql-block">  我感到阵阵的暖意。想到即将着手的群管理,我像往年一样在公告栏发了一则“群规则”,不同的是,增加了红框里的第5条。综观如今的家庭教育,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双减”时代,我觉得这一条很有必要。</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开始在群里发布一些开学前需要配合的工作,进行各种开学提醒。我在群名片后加上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以备随时接待家长的联系。要配合的任务大多是妈妈们做的,有的发到了相册外面,有的没备注孩子名字,有强迫症的我统统对它们进行了重新整理。看着群里秩序分明的相册和一长排爸爸名单,前天广播里听到的一个比喻忽然跃上脑海:“对家庭这辆车而言,爸爸是方向盘般重要的存在。” 我知道,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这种需要正随着孩子学段的增长在逐步提升。</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决定:新学期的班级管理就从家校共育开始,而家校共育的切入口就从爸爸主动入群开始。</p> 入群有奖 <p class="ql-block">  我想到了新学期准备实施的班级奖券行动:一张小小的纸片上盖个“奖”字,写上“获奖时间、获奖人、获奖理由”,立刻就成了孩子们成长的有力见证。获奖范围覆盖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竞赛、个人品质等全方位、全学科,期末凭奖券进行星级评比。那,爸妈们也完全可以据此进行优秀家长评比……对,就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  我在每张家长奖券上亲笔写下了“9月1日,xx爸爸,主动入群”的字眼,并在静静的课堂里亲手交到了孩子手上。孩子们眼里闪着光跑上来,双手郑重接过粉红色的小纸片。为了让爸爸们留下印象,我对孩子们回家后的颁奖行动作了如下要求:①有颁奖曲(自己哼唱或播放音乐都可以)②看着对方眼睛大声说出获奖理由 ③双手捧上奖券 ④请爸爸说一句获奖感言。总之,要有妥妥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  我没有想到,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令众多爸爸们在感到新鲜的同时感慨不已。在随后孩子们的《我给爸爸发奖券》一文中,我看到了这些感人的表达:</p> 爸爸的十大优点 <p class="ql-block">  颁奖行动后,群外的爸爸们开始不断地加入(到9月下旬,群成员扩展到104人,爸爸人数增加到46个)。我开始策划第二项行动一一在父与子之间架起连心桥,让爸爸们好好感受一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孩子们极认真地写下了《爸爸的十大优点》,不但有关键词,还有具体的事例说明,有个女孩甚至洋洋洒洒写了6页。在一个个方正的格子间,我看到了爸爸们满满当当的高大形象,看到了他们心底迸出的震惊、责任与感动,看到了父子间彼此爱的律动。</p> 给爸爸提个建议 <p class="ql-block">  当然,这样热烈的互动是必须发奖的。“签名”一张,“写感受”两张。中国人一向太含蓄,但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接收爱的表达,尤其是来自世界上最爱自己的爸爸,这种力量无法比拟。</p><p class="ql-block"> 但是,爸爸们又不能一味地沉浸在高大里,他们必须是一个清醒的人生导师,而且必须有行动。于是,第三篇日记的题目是一一《我给爸爸提建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应酬”爸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手机”爸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拖延症”爸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迷糊”爸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放手”爸爸)</p> <p class="ql-block">  看得出,不管是对“应酬爸爸”“手机爸爸”,还是“拖延症爸爸”“迷糊爸爸”,孩子们心里、笔下流淌的,依然是对爸爸深情满满的爱。“不放手”的爸爸们,听到孩子要长大的心声了吗?</p> 给家长的第一封信 <p class="ql-block">  9月22日,我给全班家长发出了新学期第一封信。从开学的观察记事到带班的理念分享,七个部分,7600字。一个中心就是:家校共育,感恩遇见。</p> <p class="ql-block">  之后,我收到了整整27份家长反馈。有的附在信上,有的在孩子作业本上挥洒了一大页,有的工工整整用电脑进行了打印。他们中,有事业有成的商界精英、单位骨干,有学识渊博的教授学者,有自主创业的普通一族。他们的表达也只有一个中心:家校共育,感恩遇见。</p> 父母课堂 <p class="ql-block">  至九月底,父母课堂已发布了11课。那些值得一读的宝贵的育儿理念,我把它们借用过来,传播出去。教育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我和我的家长们都需要这样的不断学习,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p> 美好在延伸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常常被这些可爱的家长们感动着:为了给孩子做榜样,他们开始练字,开始阅读,开始主动与老师沟通,开始争取各种为班级服务的机会一一安全作业晚了,马上有人单独提醒;订校服、订杂志了,马上有家委跟进收费;护学岗、讲师团招募成员了,转眼之间全部报满…… 家长们说:老师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育教学上,这种事务性的工作,我们来。</p> <p class="ql-block">  九月,校园的栾树开花了。一大片一大片蓬勃的彩色,预示着这一场盛大、美好而幸福的的遇见。</p><p class="ql-block"> 感恩遇见,时光值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