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元节的前一天回到了故乡,晚饭后不知不觉的来到了高中时就读的学校。现在这所学校已经荒废,教室前面的操场上长满了蒿草,一排排缺门少窗的校舍被夕阳的余晖笼罩着,仿佛是在回想着昔日的辉煌。看着这个衰败的校园心里不由的一阵酸楚,高中那两年学习和生活的场景在眼前闪过,整整四十年了!</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于教学秩序刚恢复不久,学制不像现在这么规范,我们的高中学制只有两年。我这个年龄的人,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动乱年代上的学,时间久远,记忆已经碎片化了。只有高中两年是实实在在坐在教室里读书的。所以对高中两年的记忆也是深刻的。</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南海边画圈的那年秋天,我们通过所谓的考试上了高中,虽然考试不怎么正规,但还是有很多的同学上不了高中。我很幸运,因为语文考的稍微好一点被分到了文科重点班。当时我还不愿意去,是我初中的班主任非让我去的。我初中班主任是教数学的,可我偏偏语文学得好一些,数学则学的一塌糊涂、狗屁不是,高考只考了二十分。多年后见到了这位老师,谈起这件事彼此都哑言失笑。我的这位初中班主任现在生活在山东德州,在上高中的这件事上我很感谢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高中时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尽管条件简陋,生活艰苦,但学习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学习费用没有现在这么高,家长不用殚精竭虑的为孩子的学习操心。我们每天坐在简陋的教室里听着最好的老师讲的课。晴天看白云朵朵,雨天听蛙鸣声声,清晨看旭日东升,黄昏望夕阳西下,白天做着晚上梦,晚上想着白天的事,只是不知道明天的路在哪里!尽管当时我们很迷惘,但是我们从不缺少梦想,从不缺少责任,从不缺少感情!</p> <p class="ql-block"> 高中两年,站在三尺讲台前给我们上课的都是当时最好的老师。他(她)来自全国各地。对我影响至深的老师有三位,其中两位是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班主任是一个年轻人,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像我们的大哥哥一样。人长的很精神,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帅哥。他是通化师范学校毕业的,很有才华,教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很新颖,也很超前,就是放到现在也不过时。他让我们订了很多文学杂志,课外进行阅读,我的很多阅读习惯都是那个时候养成的。他还利用课余时间教我们唱歌,有两首歌我还记得,一首是《金瓶似的小山》、一首是《苏武牧羊》。他教我们背唐诗宋词,印象最深的就是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那年我去绍兴还特意到沈园凭吊了一番。他当班主任时间不长,就被学校换掉了,可能是因为教学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吧。后来他回了老家我们就失去了联系。这位老师他很看不起我们的家乡,总说这个地方是两山夹一沟不如他的家乡好。实际上他的家乡离我们很近,就是一个小县城,只不过比我们这里平坦一点而已。</p><p class="ql-block"> 第二位班主任是我们的地理老师,他是省城一所著名师范大学毕业的。他就像一位严厉的父亲,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他为了我们的学习操碎了心。他当班主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们订的文学杂志都收缴了,由他统一保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专心学习。他很辛苦,既要给我们上地理课,又要管理班级。每天都陪我们上晚自习,很晚才能回家。我也很喜欢地理课,可偏偏学不好,特别是一遇见时区时差方面的题就是一脸懵逼。高考考的最掉链子的就是地理。因为那该死的只有0.5分青稞使我名落孙山并改变了职业。以至于我咬牙切齿的发誓将来有机会去西藏一定狠狠的吃上一顿糌粑!我们毕业后他又带了一届文科班。后来他回到了省城,现在我们高中同学群里,他是唯一的老师,在群里他依然像当年当班主任时那样时刻关心着我们。在这里衷心祝老师晚年生活幸福!</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我喜欢历史的原因,我最崇拜的是教我们历史的老师。他是川大历史系毕业的,因为家庭的原因分配到我们这个偏远的山区煤矿中学教书。他长着一副川人的身材,总是穿着一件鸭蛋青色的中山装。上课时一丝不苟,而且板书写的极好,如果他认为黑板上哪个字没写好就一定会擦掉重写。他既能教历史又能教语文。听他用那略带川味的普通话讲历史课犹如是在听历史故事,真是一种享受。以至于我明知因为那学不会的数学和英语,永远考不上大学,还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填写了某个大学的历史系考古专业,就当是做了一回梦吧!现在每天躺在床上翻的多是历史书,倚在沙发上盯着荧屏看的不是挖坟就是掘墓的考古类节日。这位老师后来去通化师院当了教授,现在已经魂归故里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现在想想,老师是每一个上过学的人一生中绕不开的话题,好也罢,孬也罢,他(她)们就像亲人一样深深的嵌入了学生们的生活。我们上学的那个时代老师们的生活是很清苦的,但他们其中绝大部分都毫无怨言,既做经师又做人师,一心一意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再看看现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老师已经成了社会上人们最为诟病的一个职业了。</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男生少女生多,当时还以为只有我们班是这种情况,后来去省城读书,因为省城的那所学校只召文科生,问问班里的其他同学,别的地方也是这样,文科班基本上都是男少女多。可能是有志男儿都不愿意学文科吧!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男生少女生多的好处只有在劳动时才能显现出来。上高中的第一周不是上文化课,而是修操场,就像现在入学先军训一样。别的班都是男同学挑土篮,因为挑土篮累,而用锹装土篮相对能轻一些。</span>我们班则反了过来,主要原因就是男少女多。等到了学校开运动会,劣势尽显,男子没有哪个项目能比过别的班的。记得有一次班里的男同学上课调皮,老师火了,把我们所有的男同学都弄到最后一排,因为男同学少,男同学坐最后一排居然不显得拥挤。我们班女同学学习好,男同学学习差。女同学都是美女,男同学都是丑男。毕业至今也是女同学过的比男同学好,无论是在本地生活的还是嫁到外地的都是如此。那个时代男女同学之间很少交流,明明互相喜欢也只能藏在心里。很多年以后,同学们再见面的时候都开玩笑的说我们班狼少肉多,男同学很幸福。现在想想虽然当时肉很多,但我们这些狼却一口肉也没吃上,岂不冤哉!肉虽然没吃上但并不妨碍给女同学们提点建议:一定要去健身,但千万不要成为广场舞大妈;一定要去旅行,但道具不能只有花丝巾和大墨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高中年代,因为我们年轻,思想单纯,好冲动,甚至以为自己可以去拯救社会。那时的我们除了上学和帮大人干活,几乎没有其他的业余活动。既无星可追,又没有电子游戏可玩。但我们并不缺乏社会责任感。七九年正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同学们每天上学都对着地图讨论这场战争的进展情况。还有一次省广播电台播出了一条新闻,说的是我们矿区为了解决矿工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上门送煤送柴。可实际情况并没这样做。我们听后都很气愤,认为矿上在说谎。几个同学核计一下就给广播电台写了一封信,反映了实际情况。参与写信的同学都郑重的在信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信寄出以后同学们根本没当回事。谁知过了几天广播电台就在新闻节目中播出了这件事,虽然没直接播出信的内容,但点了矿上弄虚作假的事。同学们高兴了一阵就把这件事给忘记了。大约过了半年,我的一位在矿机关工作的亲属问我是不是给省里写过信,我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我们写的信上面转给矿里了,信上有我的签名。他把我训了一通,说怕以后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就把信偷出来毁掉了。那个年代学生的思想真是单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的我们除了思想上的单纯还有物质的匮乏和生活的艰苦。同学们的衣着都是千篇一律,无论冬夏。有一个同学冬天穿的翻毛皮鞋鞋面上的毛磨没有了,于是就擦上了鞋油变成了光面皮鞋。临近高考时学校召开家长会,让家长给学生加强营养,母亲开完会回家很愁苦,因为家中的钱仅够日常生活,还那有余钱去买营养品,我安慰母亲说一日三餐吃饱就行。于是天天玉米面粥和大煎饼。现在我看见煎饼胃里就泛酸水。</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云南昭通一张照片火遍全网,照片上是一个满头冰花的少年走在上学的路上。照片放在现在确实很让人惊奇和感动。可是在四十多年前我们的上学路上,都是冰花少年。那个年代我们那偏远的山区没有公交车,没有校车,没有私家车,无论多大的学生都是徒步去上学。冬季里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早晨走到学校,每个戴着狗皮帽子或是围着头巾走进教室的同学都是满头的冰花。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班有三个男同学,家住的地方离学校很远,上学放学要往返十几里的山路,特别是冬天,每天天不亮就得出发,天黑了才能回家,两头看不见太阳,很是辛苦,每天早晨进到教室都是满身的冰霜。我们学校建在山上,下雪天放学的时候人拽人一起从山坡上滑下,倒也是很刺激。可以说那时的我们都是冰花少年!</p> <p class="ql-block"> 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时光过的很慢。但当你的生活或是学习处在一种紧张状态时,时光就过的飞快。特别是高中两年就是我记忆中时光过的最快的两年。记得那年春天,同学们在教室前面的花池子里栽上了鲜花,好像没过了多久,秋天就到了,在和另一位同学拔已经谢了的花时彼此都觉得时间怎么过的这么快,倏忽间一年四季中的三季已经过去了,不仅感慨良久。高中时代虽然只有两年,但留在脑海里的东西很多,有师生情,有同学情,还有一些不能说出的秘密。这一切都随着1981年6月2日的一张毕业照成为了历史,成为了我们人生记忆中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当初的花季少女和追风少年都即将步入耳顺之年,同学们有的已经做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的已经驾鹤西去。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都将老去。但老去的是年华,不变的是同窗之谊。前几天有位同学在微信群里提议聚聚,有条件当然要经常聚聚,没条件相聚也不要遗憾。很多同学自从四十年前离开校门那一刻起,这一辈子注定无缘再见,但存留在心里的那一份同学之情一定是永恒的,四十年前那一张张靓丽的青春面庞一定是永恒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相聚是好事,不聚也未必是坏事。</p><p class="ql-block"> 愿同学们青春永驻,友谊长存,福寿安康!</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日于永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