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天,又到市里办事,朋友照常留饭。问及去哪里,并无主张,踌蹉之中,答曰随便。实在不是客套,这些年,因了种种缘故,不说走南闯北,也算周游四方。每到一处,自然少不了吃喝。鲁川苏粤闽浙湘徽,除了满汉全席、燕窝熊掌之类一餐荡家的大宴,都算尝过了。慢慢下来,口味惯的刁了,觉得各处的美食也不过而而。除了价格和名称,真不见得有什么格外的好。吃遍四海,说是吃味,倒不如说是吃钱,终难留下难忘的想念。岂料一言既出,竟引出朋友为难之色。遂再言到,随便找一家吧,不在吃喝,越是特别特色的越好。朋友思索一番,说是天下数这个随便和特别难办,不过恰巧前几天路过一家面馆,听说那里的桃花面不错,要不我们就去吃桃花面吧?</p><p class="ql-block"> 桃花面?这个名字听上去就有一股清新脱俗,不由一下子想到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和射雕美女黄蓉的桃花岛,勾泛起了丝丝缕缕的涟漪和遐想。于是,心旷神怡,欣然应允,随同朋友一起到了热闹的府后西街,拐进一条小巷,才得几步,朋友便指着一家挂着“勾刀面”招牌的店面说,到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不是说桃花面吗?怎么成了勾刀面?疑惑间,不待走近,便闻得一股卤肉香味扑面而来。原来面馆门口正卤着一大锅的卤肉,飘香四溢。走进店里,略加打量,约莫百余平方,整齐摆放着四五十个座椅,异常的整洁,心里不由一片舒畅。正在待客的老板娘见新客进来,热情地打了个招呼,示意我们先挑个位置坐下。此时方近中午时分,店里人还不算多,我和朋友挑了个相对幽僻的靠墙位子坐了下来。很快,老板娘就过来招呼。上了茶,问来点什么?我们自然答曰是这里的特色,要她推荐。老板娘就说,那就先来点卤肉可好?说实话,门外的卤肉之香早已勾起我的食欲,听老板娘这么一说,正中下怀,不过还是问了一句,这卤肉也是你们店的?那是当然,本店特色,别处没有!老板娘“自豪”地答道。她这一说,倒使我心里有些哂笑,口中冒出一句调侃的话,祖传秘方?老板娘一笑,回话,别人家祖传,我是学来的。说笑之间,已招呼伙计端上一盘猪蹄一盘卤肉来。顷刻,门外的飘香移到眼前,化作触手可及待啖之物。</p><p class="ql-block"> 因了还等一个朋友,我们只能先忍着喝茶。奈何美味当前,悠香扑鼻,怎一个“忍”字了得?不谋而合,我和朋友各自下手拈起一小块肉来“先尝尝”。乍一入口,便觉满嘴溢香。仔细咀嚼,糯软之中不乏韧,浓香之余尚存清,正是软韧适中,香而不腻。更为难得的是,除却那正正的“香”,竟再没有一丝的邪杂怪味。俗话说:钱到手,饭到口。一尝之后,就失去了浅尝即止的初衷和意志,就像《猪八戒吃西瓜》里的二师兄,抵挡不住诱惑,屈从人的本能,接二连三吃了起来。不怪我馋,只怪它香。这么安慰着,反到觉出了八戒前辈的实诚可爱。待到等待的朋友到来,一盘卤肉已是惨不忍睹。</p><p class="ql-block"> 于是,又唤伙计重上一大盘。酒也摆上倒开。朋友和我都是喜酒之人,只用大杯,不使小盏。加之多日未见,话语投机,情深谊厚,肉香酒醇,真是卤肉就酒,越喝越有。其间,店里人来人往,有专来吃面的,有特意打包卤肉带走的,络绎不绝。热闹之中,我们又加酒一瓶,加肉一盘,不知不觉,俩人酒下斤半,仨朋肉食四盘。不知是对饮的人合心,还是下酒的肉可口——应该是兼而有之吧?所谓“一斗亦醉,一石亦醉”,这么多的酒下肚,竟不难受,反到觉得很舒畅,再喝无妨。不过,大醉伤身,失态伤情,我们还是克制住了。</p><p class="ql-block"> 微醺之中,回味起了此来的初衷。唤来伙计,拿过面单,竟有勾刀面、桃花面、鸡块面、牛肉面、猪肉面、排骨面、臊子面、打卤面数种之多——桃花面果然名列其间。本是专意而来,不再移情,指着桃花面,毫不犹豫点了三大碗。</p><p class="ql-block"> 片刻,面就端了上来。但见细瓷大碗中,一团雪白细长的面条铺沉在碗底,清亮的酱汤上醒目地盖着三两片红烧肉、七八个肉丸和一个荷包蛋,夹杂着一小圈碧透的海带,点缀着一小撮翠绿的小葱,五颜六色,十分鲜艳,恰似桃花三月姹紫嫣红开遍。轻轻挑动,仿佛原先掩盖着的香味一下冒了上来,顿时沁人心脾。告子曰:“食色性也。”孔子则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吃,是动物的本能。美味,则是人类的更高追求。这个时候,即醉未醉,正是食欲大张之际,面对这等妖娆美食,还说什么呢?顾不得多言,我和朋友专心致志,各自一口气便吃下半碗。</p><p class="ql-block"> 店里这时已闲静了下来。许是我们三个显得特别的缘故,老板娘踱步过来,站立身旁,笑吟吟地问到,味道怎么样?吃的还满意吧?</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醉人话多,老板娘又是桃花满面,我们既醉酒又醉色,话就出来了,是问面还是问肉?</p><p class="ql-block"> 问面,也问肉。</p><p class="ql-block"> 肉嘛,糯软绵醇,肉嫩色鲜;浓香馥郁,饱满柔和;油润无渣,肥而不腻;口味纯正,留香长久。——我们寻开心般地又夸又赞,有点卖弄的意思,但也确是由衷而发。毕竟,刚吃过的卤肉实在太香了——尽可三月不听韶。</p><p class="ql-block"> 老板娘果然被逗乐了,十分得意地说,师傅的嘴真是比蜜还甜,改天我把这几句话写出来当广告,肯定特招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笑笑,又问,这卤肉是你家的特产吗?别的地方还真没吃过。有名没有?怎么做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我家这个肉叫三珍卤肉,是自己做的,名字也是自己起的。老板娘就近坐下,接着说,要说做法,也没啥特殊。除了老汤不一样之外,关键是纯天然,全绿色。不像别家,赶时髦,又是亚硝、乙酚,又是增香剂、上色粉……乱添东西。我们就是六个字,纯天然,全绿色,保持原汁原味,传统本色。虽然看上去不那么光亮,但绝对香纯味正,材真料实,吃着放心。</p><p class="ql-block"> 我们又笑笑,胸有成竹般地点头会意,仿佛对此早已了然于心,只不过等老板娘说出来证实。</p><p class="ql-block"> 这面,桃花面,看着真漂亮。取得是桃花开放姹紫嫣红,五颜六色的喻意吗?有什么来历和讲究?</p><p class="ql-block"> 我们又问。</p><p class="ql-block"> 我这面吧,说叫桃花面,其实和桃花一点关系也没有。——老板娘一开口,就出乎我们的意料——原本名叫“逃荒面”。</p><p class="ql-block"> 逃荒面?我们更惊讶了。逃荒要能吃到这么好的面,还叫逃荒吗?</p><p class="ql-block"> 老板娘笑笑,继续说到,桃花面是晋中榆次一带的传统面食,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旧时晋中大富大贵人家多,穷人逃荒要饭,遇上大户人家办事,就把剩下的面和菜混起来加点汤给他们吃。因为面里又有烧肉又有丸子,还有蔬菜鸡蛋,虽是剩下的,要饭的也感到十分好吃,走到哪里说到哪里,到处宣扬,因不知道叫什么,就称呼为“逃荒面”。后来流传下来,成了晋中一种特色美食。再后来,人们嫌“逃荒面”这个名字不吉利,于是就取谐音,改称“桃花面”。各地配料略有不同,有是小拉面,有是饸饹面,我们是手擀面。但不管什么面,只要做时浇上烧肉、丸子和鸡蛋,就通称桃花面。</p><p class="ql-block"> 原来如此。我们不禁哑声失笑。早先猜了桃花岛,猜了“三月桃花红似火”“人面桃花相映红”,也猜了五柳先生陶潜陶渊明的桃花源,甚至想到了“隋文宫中梳九真髻红粧,谓之桃花面”,乃至“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人美丽正芳年,时常笑显桃花面”“星桥乌鹊填,笑婵娟,金尊偏送桃花面”种种,阳春白雪无数,却不料谜底一揭,竟是这样的下里巴人。转而又想,世间事往往亦如此。本来简简单单、普普通通、明明白白、自自然然的事情,非要被人们自作聪明,想闹的复杂特殊、糊涂牵强起来,以至画蛇添足、弃失本原、不明就里、自欺欺人。更有一些人在“鄙避恶俗、追崇好雅”的“文化、文明发展道路上”,硬要“去不文化”,把“不文化的”变成“文化的”,正如将原本的逃荒面“文化”为桃花面,究竟是对是错,是走向大道还是误入歧途呢?在这其中,所谓的文化人,是该被点赞,还是应遭拍砖?是荣光,还是悲哀?然而,这也又不过是另外的一种顾影自盼、枉作多情、杞人忧天罢了。其实,名也好,实也好,又有多少人在乎呢?又有什么可在乎呢?子非鱼,人非我。无论怎样,人们还是喜欢“桃花面”,弃嫌“逃荒面”的。倒是桃花,不言不语,不管猴羊马年,不顾人面去否,总是“依旧笑春风”。</p><p class="ql-block"> 心里这样想着,却没表露出来,反虚掩着心思,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那也就是说,一碗普通的面条,一经烧肉丸子蔬菜蛋装饰打扮,摇身一变就成为桃花面了?</p><p class="ql-block"> 也是也不是。许是看出了我们有些失落,老板娘善解人意地说,虽然和桃花扯不上关系,可是,这面就像桃花一样招人待见哩,比桃花还香。再说,现在不是讲究菜点合一吗?桃花面中配料肉蛋菜面俱全,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不仅可以平衡营养、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还能抗击衰老、软化血管、养胃保肝、防癌健脑、美容护肤,加之烹饪做法上熬煮汆炖烩焖全有,所以又称得上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相比虚无的桃花,更实在益人。</p><p class="ql-block"> 老板娘这么一说,又把我们逗乐了,不禁笑出声来,听你这一说,再加上“桃花”这个名头,中华饮食讲究的色香味意形养,可就让它占全了。一碗桃花面,倒成了中华美食集大成者。</p><p class="ql-block"> 那可不,我家的面就是好。——老板娘“过滤”了我们夹杂其中的一丝揶揄,得意一笑,又说,而且,你们没听说过吗:“想交桃花运,去吃桃花面”。吃了我家桃花面,保你出门就遇桃花运。</p><p class="ql-block"> 哈哈哈!我们大笑声中,起身结账。</p><p class="ql-block"> 出得门来,走到巷口,就要拐弯的时候,不知为何,我竟不由得回头,朝那家面馆回望了一眼,好像有一点什么落在了那里。是一丝情愫,一份牵挂,抑或一分惆怅?说不出,道不明,总之那样的别样。算是一份奇遇,又算是一份缘分吧,“讨吃”的我,未料吃到的真是“讨吃面”。告别了朋友,走上回家的路,我并无希冀在前途遇到什么桃花运,却在心中不自禁地冒出了两行诗句:</p><p class="ql-block"> 人面此去不知时,</p><p class="ql-block"> 桃花依旧待客中。</p><p class="ql-block"> ——难道,我已开始了憧憬与桃花的下一次邂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