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入党之路的艰难

程大康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农村人入党之路的艰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程大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近我们支部发展一个党员,18项必须写,就是政审一项就得写好几张,不能修改和错别字。材料审了一遍又一遍,修改了一次又一次。他说:“大康姐,上几年,我往村里交了几次入党申请书,都石落大海。前年往工商支部交了一次入党申请书,支部书记就给了我回复,找我谈了几次,现在终于能入了,谁知这么麻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想入党就必须经得起考验,有的人想入党都经过几年或者十几年时间的考验,也不一定能入上。去年刘伟写了十八项材料也费了不少劲。他为了找人签字盖章,跑灵璧几趟,到镇里无数次,也到我家几次,最后政审还是没经过。考验不严格,怎么能彰显党的纯洁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很多人都认为现在入党难:材料太多,条条框框太多。我却认为现在老百姓入党比以前容易多了,虽然材料增加几项,政审比以前严格了,但是只要你心地善良,政治立场坚定,在工作之外能为社会为老百姓做点有益的事,就能入上党。以前老百姓如果没有后台,没有钱,你思想再怎么先进,做再多的好事,也不一定能入上。村里有知识有抱负的有志青年想入党,交了入党申请书到村支部,如果不给支部书记一点好处,他就会把你的入党申请书一直压下去。所以现在农村党员队伍中才会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结构不合理、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意识淡薄等问题,特别是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数量更少,有些基层党组织甚至出现了长期不发展党员、无党员可发展的怪现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个人认为农村很少发展党员,并不是没有发展的对象,也不是农民的政治热情淡化、信仰缺失,而是因为: </b>如今农村不少年轻人把外出务工作为致富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他们常年在外,有的一年回一次乡,或常年不回乡,对党组织缺乏了解和接触,客观上给党组织发展青年入<b style="font-size:22px;"> 有些村干部怕如果发展了一个党员,今后选书记就会多一个竞争对手或者手伸的太长(谁送礼多给谁入党)。那些靠关系、靠送礼入上的党员,政治热情根本没有一点,也没有什么信仰。当他们被转为正式党员时,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党日活动不参加,党费不及时上交,有的同志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参会,这样的人还不如一般老百姓的觉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农村出现这些现象引起政府高度的重视。政府为了农村党组织进新鲜血脉,采取各种措施。政府对于发展党员上建立工作奖惩制度 ,要求各村党支部每年至少发展1至2名积极分子,长期无故不发展党员的支部予以通报批评。只要各级党组织正视问题、加强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循序渐进开展党员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就能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一支新型的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为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