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风与书风

观澜雅集

<p class="ql-block">  南宋俞文豹在其《历代诗余引吹剑录》一书中曾谈到一个故事:说苏轼曾问一位幕士,自己的词与柳永的词相比如何?幕士答道: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苏轼听罢叫绝此评说。后来评论宋词,常分为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风格及人,时势造词风。</p> <p class="ql-block">  书学风格在明清之际的变化,恰如宋代词风的变化,先是婉约清秀,后入豪放厚重。这一变化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作品书写形式的变化,帖学作品的书写形式自晋唐以来基本上是以横式简牍册页形式为主,多为小字,讲求流畅圆润和清秀俊逸,很少有大尺幅的大字竖写作品。但自明代开始,书法幅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流行超大尺幅的作品,八尺、丈二、丈六的竖写作品渐多,这是书法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现象,象徐渭、傅山、王铎等人的作品多为大字竖幅,小字册页变身为大字中堂,俊秀换成粗放,这为后来清代碑学盛行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二是人们对书法作品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发生了变化,小桥流水式的婉约俊雅的手卷册页,变成了大江破浪式的豪放厚重的长幅中堂,书法作品从桌上挂到墙上,坐观静赏变成了立看热议,所以象金农、邓石如、赵之谦等人的大幅作品更为受人欢迎。书风虽然不是词风,但从两者的变化中,或许可以窥见时代风气变化中的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  秋日书课邓石如晚年作《宋敖陶孙诗评》书,体会清隶之豪放厚重的书艺风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