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1964年2月23日,伟人毛泽东在春节座谈会上有一个关于教育革命的讲话,大致精神是:认为旧教学制度摧残人材,摧残青年;课程讲得太多,是烦琐哲学,可以砍掉一半,学制可以缩短;课程多,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活动;有些课程不一定要考,考试可以题目公开,可以交头接耳,抄一遍也好,懂了就有收获;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体会。</b></h3> <h5><b><font color="#167efb">毛泽东关于教育革命的讲话</font></b></h5> <h3><b> 我们整个中学阶段是在文革中度过的,校园生活受到“教育要革命”思想的严重影响,经历了小学学制6年改5年,初、高中学制3年改2年的调整。有幸的是,我保存了在校期间的9份学期小结,通过它可以有序地回顾那段文革中的校园生活。 </b></h3> <h5><b><font color="#167efb">初一至高二9份学期小结</font></b></h5> <h3><b> 1971年3月,我由原西门街小学六连一排的红小兵战士成为新华中学五连五排的红卫兵战士,时任四班班长(小组长),学号46。五连的连长是由教政治的许林老师担任。由于我们这一届小学5年制、6年制同时毕业,所以入校时计有14个班级。</b></h3> <h5><b><font color="#167efb">红小兵和红卫兵臂章</font></b></h5> <h5><b><font color="#167efb">红卫兵证</font></b></h5> <h5><b><font color="#167efb">学生证</font></b></h5> <h3><b> 一进新华校园就投入了“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和反对铺张浪费)和批判“三无主义”(无政府、无组织、无纪律)运动,写批判稿与小评论。参加天天读,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经统计,仅第一学期我就写学习心得23篇,并且坚持天天记日记。</b></h3> <h5><b><font color="#167efb">“一打三反”图片</font></b></h5> <h5></h5><h3></h3><h3><b> 6月初的一个星期天,午饭后去学校办黑板报,刚办好黑板报走出校门,遇上其他班老师说在造反楼(文昌阁)集中去林山生产队(属城北公社三星大队)帮助抢收麦子,没来得及回家打招呼,立即赶去集合,下乡扛麦把干到6点半钟才结束。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梅岭大队的贫下中农要求我们帮助他们抢运麦把,当时大家的肚子已经很饿,想到要为农业多产粮作一份贡献,我们的劲头又来了,那天回到家已经过了晚上8点半钟。我上了农学院才知道“麦要抢,稻要养”的道理,麦收时节农民最忙,如遇到连阴雨灾害天气,还会造成烂麦场,严重影响当季的收成。此后,我们每年的支农劳动(抢收抢种,又称双抢劳动)的地点都是在城北公社三星大队,从家里出发,经过玉器厂、高桥、黄金坝,然后向北走过一段山坡才能到达,通常步行需要1个小时左右,早出晚归,自带中餐,中午大家比较各自都带了些什么菜肴也是一件愉快的事。</b></h3> <h5><b><font color="#167efb">夏收劳动(左)和秋收劳动(右)</font></b></h5> <h3><b> 初一下学期开展“反腐蚀斗争”,学校派高中的学生干部到我们五连五排蹲点,帮助揭排问题,办某个同学的学习班(姓名及原因不便提及),一直办到晚上六、七点钟,有时晚上还接着办,对该同学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伤害。高中老大哥中有一位叫做陈煜的同学,至今我都有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习惯叫他“耳东火日立”。<br></b><b> 初一下学期结合批判“三无主义”,还开展“大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活动。学期末在大饭厅听校工宣队康指导员作年终总结的动员报告,由于学生太多,台下坐得非常拥挤,我和几个同学贪图舒服,去了主席台台阶挨着墙根坐,有老师叫我们搬下去坐,我们没有听从指挥,在年终自我小结时,作了自我批评。<br></b><b> 因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屯军中苏边境,苏方领导人还一再放出“毁灭性核打击”的战争狂言。</b></h3> <h5><b><font color="#167efb">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宣传画</font></b></h5> <h3><b> 为了战备的需要,全国开展了“深挖洞”运动。当时的口号是“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我们初一就参加了这项伟大工程,时称战备劳动。母校防空洞建设选址在大教室东面的小花园。为砌防空洞,砖头的需量很大,全靠自己制备。生产砖块需要经过取土、制坯、烧制等工序。上学期,我们利用晚上去平山堂和观音山之间的土坡挖黄泥拉回学校,为制作砖坯准备原料,常常干到晚上10点才回家。我们用专门的长方形模具制作砖胚,教室前的操场上垒起一垛一垛架空的砖坯墙。为了烧制这些砖坯,还发动全校学生捐献煤炭劵。下学期,我们经常利用星期天去学校帮助拉砖坯和拉砖块,有一次卸窑,一直干到中午12点多种才回家。还有一次战备劳动结束后集体去看电影,因砌防空洞的瓦匠缺少小工,我主动牺牲看电影的时间留下来帮助做小工。当时为了支持新华居民区建防空洞,我家还专门拆了一间约30平方米的大厨房捐献给居民区,这一点我们班的王惠龄同学可以作证。居民区防空洞建在与我家一墙之隔的老市政府宿舍大院(解放前为汤宅大院)内,为了运输方便,临时将院墙打开,拆下来的所有砖料、木料均由豁口运送过去,刚好经过王同学家门口(王同学家父曾任扬州市副市长)。</b></h3> <h5><b><font color="#167efb">挖洞、拉土、制坯</font></b></h5> <h5><b><font color="#167efb">捐献的煤炭劵</font></b></h5> <h3><b> 1972年,毛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备战方针,建地下人防工程的工作一直延续到70年代后期。1978年,扬州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市内修建重点人防工程项目,于2月24日破土动工,简称“782”工程。当时我在五金机械厂工作,参加了现在文昌中路石塔寺银杏树附近地段的开挖。</b></h3> <h5><b><font color="#167efb">“782”工程开工典礼</font></b></h5> <h5><b><font color="#167efb">曾参加现文昌中路石塔寺银杏树附近地段的开挖</font></b></h5> <h5><b><font color="#167efb">扬州市“782”工程开挖及建成图片</font></b></h5> <h3><b> 初一下学期开学不久,从同班干部子弟的口中听说我们每天振臂高呼身体健康的林副主席突然飞机离奇失联坠毁的消息,回家便告诉父母,当即受到了父母的训斥,不让传播“谣言”。其实,“913”事件大人早已道听途说,只因受文化大革命被冲击的影响,不敢随便乱传,以免再次遭到飞来横祸。</b></h3> <h5><b><font color="#167efb">“913”事件现场照片</font></b></h5> <h3><b> 初一下学期在学工劳动中,我被分配在校办制药厂灌装半夏露止咳糖浆和洗刷空瓶。时值冬季,手上生满了冻疮,不方便下冷水,但能用毛泽东思想克服困难,坚持工作。有一次星期天劳动,去的人很少,却完成了平时3倍的工作量。</b></h3> <h5><b><font color="#167efb">校办厂培植灵芝和生产止咳糖浆</font></b></h5> <h3><b> 入校的第一个寒假,我们参加了历时5天的野营拉炼,谓之“练好铁脚板,打击帝修反”。第一天上午,我们带着棉被和碗、盆等生活用品从扬州聋耳学校集中出发,夜宿江都县商业局礼堂,两人合一个被窝筒,两床被子一垫一盖;第二天一早,大家将铺地铺的稻草步行运送至江都造纸厂,然后向大桥进发,夜宿大桥公社农户家中;第三天在大桥休整一天,在公社礼堂听贫下中农作忆苦思甜报告,写心得体会;第四天,由大桥沿农村小路行军至最后一站宜陵,住宿宜陵公社礼堂;第五天凌晨3点起床,在沿河的路边早餐,那顿早餐印象特别深,吃的是米饭和青菜烩粉丝,餐后踏上返程,约上午8点多走到了江都,稍息片刻,每人发了2个烧饼后开始本次拉练的最后一程,下午2点左右回到了扬州。十三、四岁的我们背包行军、地铺宿营、露天吃饭,5天时间经受了一次真正的磨练。</b></h3> <h5><b><font color="#167efb">野营拉炼</font></b></h5> <h3><b> 1972年升入初二年级(12班)。初二主要的政治运动是“批修整风”,当时有句口号叫做“反帝必反修,坚决打倒苏修”。为了防止生在红旗下、蜜糖中泡大的青年一代思想变质,学校请老红军李强民给我们作长征回忆报告,组织我们去刘庄生产队访贫问苦,做社会调查,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记得我写的刘庄生产队调查报告老师曾安排我去了高中班级宣读,印象是在学校东北角临近校办厂的那排教室。</b></h3> <h5><b><font color="#167efb">忆苦思甜报告</font></b></h5> <h3><b> 1973年升入高一年级(7班),学号31。这一年,邓小平重新出山恢复在国务院的工作,将文革期间新学年从寒假后开始恢复为暑假后开始,因此我们高一读了3个学期。我们继续参加“批修整风”(后称为“批林整风”)运动,坚持以“三要三不要”(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搞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的原则要求自己。在本学期的学农劳动中,每天坚持发一份报导,写一篇学农日记。<br></b><b> 1973年我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红五月文艺创作,参加了新华中学学生代表大会。</b></h3> <h5><b><font color="#167efb">红五月文艺创作、校学代会纪念卡片</font></b></h5> <h3><b> 同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家庭“</b><b style="color: inherit;">出生不好”的我入团比较困难和相对滞后,其中得到班主任钱老师和团支部书记王克的关心和指导,学校政工组的老师也与我面对面交心,要我与家庭划清界限,名曰家庭出生不可以选择,但人生道路可以选择。父母总是希望子女上进,在家父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了一篇与家庭划清界限的书面材料,将父亲丑化为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残渣余孽。在书面材料上交后,我的入团问题终于解决了。可是每当我与父亲有所争执时,父亲就会重提材料中贬损他的那些话,那时我的内心是最难受的,靠指责父亲换来的政治荣誉并不光彩,这也是我迟迟未打入党报告的重要原因。我父亲也是一位人民教师,如有严重历史问题,何以上得了讲台?</b></h3><h3><b> 1974年上半年(高一第三学期),鉴于从初一以来一直坚持为班级出黑板报,在各项活动中积极投稿,我被选为班级的宣传委员,这进一步提高了我搞好班级黑板报及参与学校各项宣传活动的积极性。我们班级的黑板报在全校的多次评比中获得第一名。我还参与了学校宣传栏的美化设计工作。记得当时的宣传栏主要分布在两处,一处是教师办公楼的西山墙,另一处是在教师办公楼南面岔路口的东侧面对操场。体育是我的弱项,每次开运动会,我不够参赛资格,就积极写宣传稿投大会报导组,鼓舞士气。1974年的运动会,我用短诗形象表述每一项运动,在该项目比赛时提交报导组广播,共投了13篇稿件。<br></b><b> 1974年至我们高中毕业,政治运动由“批林整风”转为“批林批孔”,以及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所谓的“批林批孔”是因为“913”事件专案组在林彪住处查到一些肯定孔子、孟子的材料,“四人帮”将这相距2000多年的人物联系在一起,大谈所谓“反复辟”,影射周恩来是“当代的儒”,“批林批孔”进一步发展为“评法批儒”。1974年的下半年(高二上学期),我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批判旧春联活动。<br></b><b> 1975年是我们高中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各类活动特别繁多。继续上学期的批注旧春联活动,同时选编新春联;参加中心小组学习,写学习心得和调查报告;在反腐蚀斗争中开展排查揭批,参加学校举办爱护公物展览的准备工作;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创作,搞好通讯报导;参加拉垃圾、积肥和平整操场的活动等等。记忆犹新的有两个活动。一是画“批林批孔”漫画,出“批林批孔”专栏,批判“克己复礼”、“中庸之道”、“上智下愚”等。当时在操场上搭建了许多临时专栏,专门张贴师生们创作或临摹的漫画,我和吴顺林等许多同学都参与其中。另一活动是学“朝阳”,参加了为期4周的六圩农村分校学习,在此期间我参加了两个社办厂的学工劳动,完成了2篇调查报告和30篇宣传报导稿。</b></h3> <h5><b><font color="#167efb">“批林批孔”漫画</font></b></h5> <h3><b> 那段时期还时兴开卷考试。有一天下午教物理的朱老师布置家庭作业,第二天早上便是物理开卷考试,拿到试卷一看,试卷题目居然与前一天布置的家庭作业一字不差,我立刻有种被愚弄的感觉,既然开卷,你好歹换换题目呀!这样的考试,我觉得毫无意义,于是约了一位班干(记不清是谁了)一起去教改组反映情况,当时接待我们的是曹茂林老师,曹老师先将我们表扬了一下,说我们都是好学生,还有些同学不一定完全学懂,多做几遍没坏处,要我们顾全大局,结果我们重新回到教室又做了一遍。<br></b><b> 那时学校成立了文艺宣传队,课余时间排练革命节目,宣传毛泽东思想。</b></h3> <h5><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新华中学文艺宣传队合影留念(1974,前排右1为孙红好)</b></h5> <h3><b> 那时还没有电视机,人民文化生活主要是观看现代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和《海港》,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8个革命样板戏。观看的中国电影主要是“新闻简报”,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利亚电影“搂搂抱抱”,1975年终于等到了两部新国产影片“决裂”和“春苗”,文革过后成为两株毒草。</b></h3> <h5><b><font color="#167efb">8个革命样板戏</font></b></h5> <h5><b><font color="#167efb">由左至右依次为新闻简报、朝鲜电影“买花姑娘”、越南电影“琛姑娘的森林”、阿尔巴利亚电影“宁死不屈”剧照</font></b></h5> <h5><b><font color="#167efb">电影“决裂”(左)和“春苗”(右)剧照</font></b></h5> <p class="ql-block"><b> 光阴似水,岁月如梭。一晃,我们在新华中学度过了四年半载,学工劳动、学农劳动、支农劳动和战备劳动几乎贯穿了我们中学的每一个学期。我们参加各项政治运动,一边批判“读书无用论”,一边批判“读书做官论”,大批判、小评论折腾着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们学外语是为了向世界各国人民宣传毛泽东思想,物理、化学被称为工业基础知识,生物被称为农业基础知识,体育课称为军体课。每年冬季我们参与象征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冬季长跑,披星戴月在校园操场、瘦西湖畔、扬城马路。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了我们宽裕的课余时间,夏日打球经常玩到晚上8点才回家;我爱好美术与音乐,经常利用休息日去“新华”退休的美术老师熊老师家学习画画,抽空手抄了好几本文革前的老歌曲,识简谱和吹口琴也是在中学时期自学成“才”的。每逢星期天,我在家承包从买菜、烧饭做菜、洗碗抹桌一日3餐的全套家务,还与邻居李大妈学会了杀鸡刮鱼、划鳝鱼丝等绝活;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去制盒厂领原料,在家糊纸盒自挣学费。文革期间,我们的校园生活可谓“丰富多彩”,虽然学到的书本知识很少很浅,但锻炼和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吃苦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inherit;"> 1975年7月到了我们相互告别的时候,毕业前最后一项政治任务是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干革命”的号召,人人表决心,操场上搭建的临时专栏换上了大红纸书写的决心书,那可是700余张决心书啊,整个操场成了红色的海洋,这是我们75届毕业生留给母校的最后一篇作业。</b></p> <h5><b><font color="#167efb">上山下乡干革命图片</font></b></h5> <h5><b><font color="#167efb">毕业证书(上,初中;下,高中)</font></b></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说明</font></b></h3> <h5><b> 2021年疫情管控期间,赋闲在家,时常回忆起中学时光,间断性将其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从“静”、“动”、“情”三个角度以第一人称平述整理成篇,全文共分历史悠久的母校“新华”、文化革命中的校园生活、铭诸心腑的师生之情、依恋不舍的同窗之谊四节。<br></b><b> 本节主要根据保存的学期小结结合回忆,动态地回顾了中学时期的校园生活,并针对不同历史节点查阅了一些网上资料予以说明,保留了那个年代的政治气息和孩提时的稚嫩语言。<br></b><b> 背景音乐为歌曲“中学时代”。</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