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国庆,再谒天台庵。2013年,曾与它擦肩而过,缘悭一面。</p><p class="ql-block">天台庵,经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认定,是我国现存四座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是藏在深山里的国宝。(另外三座分别是五台山的佛光寺、南禅寺和芮城的广仁王庙)</p><p class="ql-block">天台庵,位于山西平顺县北耽车乡王曲村,是我国佛教最早宗派“天台宗”的下属庵院,因主庵在浙江天台山,故名。</p><p class="ql-block">天台庵,始建于唐天祜四年(公元907年),距今已经1114年。深山出俊鸟,如此瑰丽的建筑,终于得到人们的青睐。</p><p class="ql-block">古庵建在村子中心的坛形孤山顶上,四周民舍如众星捧月,簇拥着天台庵。坐北朝南,东傍山谷,西临浊漳河。如此僻静清幽,正契合了天台宗“义观并举”、“定慧双修”的主张。</p><p class="ql-block">大门上有精致的木雕构件,两边雀替雕缠枝花,门楣上从右到左,依次为琴棋书画,镂空凸雕,颇见功力。</p><p class="ql-block">院内孤零零一座大殿,古朴沧桑,静默无言,有一种惊心动魄、千年过眼的美。这里没有神像,也没有香火,平时游人寥寥,甚是落寞,然而,众多古建专家和爱好者的朝拜,却带给它异样的繁华。今天,七八位慕名而来的北京游客,在殿内殿外徘徊良久,不断称奇赞叹,拍照留观!</p><p class="ql-block">大殿名弥陀殿,四翼如飞,出檐深广,琉璃脊兽歇山顶。“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端庄大气,深具大唐气韵。大殿顶上,一对黄绿色的琉璃鸱吻,尾尖相对,在这宝顶之上,直立千年。</p><p class="ql-block">大殿屋檐下,有一个斗拱的样式,称作“斗口跳”,被梁思成写进《营造法式注释》中,极具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院内由紫砂石板铺砌,一通唐碑,碑上文字漫幻不清,石碑上部,有清晰的石雕,一佛二菩萨,眉眼慈悲,静静守望这一片山水、人家。</p><p class="ql-block">当北京游客散去,对着大殿静静坐在一个石墩上,蓝天映衬下,看那飞檐斗拱,静穆苍凉,又美到极致!</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建筑是无声的音乐,荡涤灵魂深处。我却觉得,古代的匠人,是用心在建筑,投入、严谨、一丝不苟,精致、完美、无可挑剔。边边角角处,匠心独具,凝聚着情感和灵魂,即使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心魄!</p><p class="ql-block">人言,地上文物看山西,诚如斯言。仅仅是平顺天台庵周边,方圆50公里之内,就有8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喜欢的朋友,来看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