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训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保证餐饮安全,保证大家吃饱吃好,是做好几内亚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基本需求和前提。帮厨是疫情期间这两年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帮厨就是帮自己,这是现场所有人达成的共识。</p> <p class="ql-block"> 那是去年3月,国外疫情逐步蔓延。3月16日,几内亚确诊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后,公司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因当地员工不在营地吃住,行动轨迹难以控制。所以预案要求两名当地女帮厨员工暂时休假,现场中方人员由共产党员带头,分成若干小组,两天一轮进入厨房接替帮厨,确保餐饮安全。这是疫情防控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也是节约人工成本的重要举措,更是几内亚公司党建工作创造价值的一项“党员工程”活动。</p> <p class="ql-block"> 帮厨顾名思义就是给厨师帮忙。工作内容简单但繁杂,就是准备厨师需要的食材,比如捡菜、洗菜、切菜,比如洗餐饮器具、摆放食材器皿、打扫卫生……有点厨艺的老员工还会做点高级的面点,比如蒸花卷、做面包,在相应的节日节气包饺子、包粽子、做月饼……各尽其能、各展其艺。</p><p class="ql-block"> 帮厨人员当天要比别人早起一个多小时。因为赶在7:30前,所有的早餐都要准备好。帮厨要做到眼里有活,手勤腿勤,才能井然有序、忙而不乱,并且要紧密配合厨师,打好下手。开餐前半小时,一切食材准备就绪,厨师开始点火炒菜,大家就开始忙乎了。</p> <p class="ql-block"> 帮厨次数多了,就有了经验。大锅菜,食材多,厨师该炒什么菜,就要将所需食材准确、有序地放在案子最近的地方。下锅后,厨师忙着翻炒腾挪,帮厨就要抓紧将盛过食材的器皿冲洗干净,收纳归置放回原位,否则垒在水槽一大堆,不但挤占空间,洗起来也很麻烦。厨师炒好菜后,要搬到打餐平台,供大家分食享用。帮厨人员往往是最后一个用餐,这是大家默认的共识,为大家服务,先人后己,这是最起码的礼行。当然疫情期间有人员从国内到达营地隔离,帮厨还要负责为他们送餐。如遇帮厨当天有紧急工作,不太忙的同事会积极顶上去替换,确保帮厨不缺位。</p> <p class="ql-block"> 由于当地人不怎么吃中国人的家常蔬菜,几内亚海鲜又比蔬菜便宜。因此,海鲜倒成了我们经常食用的美味。海虾海蟹,带鱼黄鱼,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鱼类,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公司就会安排采购。洗鱼可以说是帮厨最头疼的事情,因为有的同事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家基本没洗过鱼;再者当地的鱼类鱼鳍异常坚硬,稍不留意就会扎破手指,我们基本都体会过鱼刺戳指之痛。这时候或者老同事上手,或者厨师会亲自示范教给大家最快捷最安全的洗鱼方法。</p> <p class="ql-block"> 众口难调。由于大家来自天南海北,饮食习惯、餐饮口味各不相同,领导们和厨师便会想尽办法照顾到每一个人。有人从不吃荤,每餐必有素食;有人不喜面条,每餐必有米饭馒头……当然,有的同事有点厨艺,赶上自己帮厨了,在食材具备的情况下,少许做点自己家乡的、工序比较复杂的特色餐食,比如面皮、羊杂、丸子、臭豆腐、蛋糕、披萨、汉堡之类。虽然口味不是那么纯正,但也可以满足彼此对自己家乡美食的那份记忆和怀念。有的同事和领导打趣,几内亚公司不仅培养工程建设、露天采矿、电器机械工程师,还“培养”了一大批厨师,以后回国都可以开餐厅了!</p> <p class="ql-block"> 每逢过年过节,领导们就会组织大家一起包饺子。当日下午,工作群里一声招呼,大家闻讯而来。调馅的,和面的、做基子的、擀皮的、包馅的,大家分工协作,擅长什么做什么。会包饺子的老同志手把手教年轻同志,一时间大家围着桌子,伴着音乐,说着段子,像个大家庭过年一样,其乐融融,热闹异常,厨房里充满了家的烟火气,淡却了佳节思亲的愁绪。</p> <p class="ql-block"> 帮厨也有很多趣事。对于厨师来说,很多大型厨具都有专业术语。记得我第一次在新餐厅帮厨,厨师炒完一个菜,喊我去拿一个“槽子”,说了两遍,我硬生生不知道“槽子”为何物,厨师说:“就是那个盛菜的长方形的东西嘛!”我说:“怎么能叫槽子?这多不文明啊!”因为从小出身农村,印象中只有喂猪、喂驴马的工具才叫槽子。厨师反问:“那你个学中文的,你说应该叫啥?”我竟无言以对!还有一次吃大虾,其他菜都端出来了,虾蒸好还没端出来。一个同事问我;“老韩今天吃什么呀”?我说“虾啊!”同事当时脸都绿了(他估计是理解成“瞎”了),其他同事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不明所以。场面顿时尴尬,我赶紧跑进后厨把虾端出来,“你们看,真是虾啊!”大家这时才恍然大悟,都指着我笑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帮厨就是帮自己。帮厨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韩永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