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写点和我没有关系的话题(偷笑)但我却遇到了很多这样的陪伴,以我过往对心理认知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些男女的心理活动,可能我并不能完全的,清晰的去解读每一种心理状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人生必经的过程就是结婚生子,这是每个人对传宗接代的主观认同。有的人认为不结婚老了没人养老,有的人认为不结婚没办法把这份血缘延续下去。而现在的男女之所以不愿意交男女朋友,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儿育女,是我们在更深层次的意识中发现结婚的代价太大了。</p><p class="ql-block"> 而如果一个人没有充分的长大,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这份层面的意义,他的一生就会被婚姻阴影裹挟。在我们通常的认知里,认为只有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子女,才能有传统意义上的亲情,的确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如何在婚姻中,找到自己的身份定位,有的人在婚姻当中把自己当成小孩,也有人会在婚姻当中把自己当成父母。我这么说的意思是我们在婚姻中,属于索取付出的边界处,而如果把握不住这个尺度,我们就没有归属和安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没有人安慰你-就成为自己的精神伴侣。</span></p><p class="ql-block"> 我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里面的男人惹女人生气了,好几个小时过去了,女人等着男人来哄,男人迟迟不来。然后又一场矛盾爆发,接下来的这几段对话特别的搞笑。</p><p class="ql-block">女人说:你怎么不来哄我?</p><p class="ql-block">男人问:我为什么要哄你?</p><p class="ql-block">女人说:女人就是用来哄的,你不知道嘛!</p><p class="ql-block">男人说:你没长心呢,哄你的时间,我还不如看看电视,玩玩手机呢,你也不想想,这么大人了还需要哄?</p><p class="ql-block">于是女人委屈的说:你还有理了,谁让你惹我呢,我一天天的为这家劳心劳力的,难道你哄一下不应该吗?</p><p class="ql-block"> 于是等等的需要爱的表达就会出现,只是这份表达比较负面,在这段对话中女人我爸妈把女儿交给你,不是来受气的!男人认为同样是人,为什么我要迁就你?我小时候也是我爸妈的宝贝,所以你应该给我爱,而不是我给你爱!</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这份推脱中渐渐的迷失着自我,也渐渐的体现出了自己内在小孩的矛盾。当伴侣没有长大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懵,自己为什么会嫁给这样一个男人或者娶了这样一个女人?于是各种各样的不满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就会体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般说孩子需要哄,孩子有事了就找爸爸妈妈,不舒服了就找爸爸妈妈。而夫妻两个诉求爱的无得后,就会认为自己嫁错了人或者娶错了人。有时候我们并不是不爱,而是没有能力去爱!</p><p class="ql-block"> 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每当孩子犯错了,我们都会批评,没有包容,没有原谅,没有倾听。我们自己都不会爱,也不会给予别人爱。我看视频中的男女就处于一种童年时没有得到更多爱,所以就会像无头苍蝇似的一个劲儿的去寻找那份爱的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没有爱就不会共同拥有爱。</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们经常会问: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爱我,难道是我不懂事,难道是我不够优秀?于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带着这份迟疑进入婚姻。在婚姻当中,我们把童年的不满足,童年的一些没成长,不会爱投射在亲密关系当中。</p><p class="ql-block"> 于是渐渐的我们就会承受一种伴侣不会爱,没有给自己爱的负面中。在我们的童年记忆当中,我们的第一份爱来自于父母。而当我们在第一份爱没有得到足够归属感的时候,我们就会把这份爱这份归属,这分不满足投射在亲密关系当中。</p><p class="ql-block"> 于是就像我上面所说的一样,为了爱与否争吵不休,我们总想让伴侣有更多的爱,能容纳我们更多的情绪。而我们不知道的是,在这份容纳情绪的过程中,自己给予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婚姻是7年之痒,从羞涩的爱到达亲情的爱,在这个过程中,男女之间没有共同进步的可能。我觉得这无非是以现有的思想模式,决定未来的思想状态。现实中有很多过了11年、20年甚至40年都对伴侣念念不忘的人,而我们所说的7年之痒,其实是内在限制性信念的驱动下所产生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那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承认,某些亲密关系理论的准确性。有时候我们和伴侣沟通的过程中无法得到爱的时候,我们就会思考为什么没有爱?为什么我没有在他身上得到那种安全感?可能我们在需要爱的时候,只发现了自己缺失的那份爱,而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人无法给予自己的爱。</p> <p class="ql-block">自己都没有爱,无法保证对你的爱。</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在对爱的解读有不同的认识,认为对方送我礼物就是爱我,认为对方为我付出就是爱我,认为对方保护我就是爱我,认为每一个瞬间为我着想就是爱我!而这些爱对于内心缺乏感受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p><p class="ql-block"> 没有过多爱的感受,我们无法去体会爱的美妙,所以我们才会一个劲儿地寻求爱,寻求伴侣,寻求父母给我们爱。有时候我姐姐们的婚姻状态,总是会体现出一种很焦虑的感觉,因为她们在婚姻的过程中是处于索取一方的。</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人都想让伴侣给她足够的安全,而当安全没有达到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焦虑不安和蹉跎的感觉。就我几个姐夫的情况来看,他们都不懂得爱是什么,如何给予爱!每个人都在为钱为利努力去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p><p class="ql-block">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都不会有过多的爱,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去寻找,需要去学习那些提升爱的方法。很多没有爱的人,他对伴侣的认知就会有所降低,对伴侣提出的爱理论 就会直接否决。</p><p class="ql-block"> 别一天天的说爱烦不烦呢?你难道是小孩子吗?你能不能别再幼稚了?当伴侣这样说的时候,我们对他/她的期待就会有所降低,沟通也就会不顺畅。没有达到爱,我们总会对爱有一份怀疑在里面。</p> <p class="ql-block">羞于说出爱的背后-是浓浓的无爱</p><p class="ql-block"> 我们很多人都说不出爱,在恋爱时荷尔蒙持续飙升,才会说出那种羞于启齿的话。但当步入婚姻的殿堂10年之后,就再也说不出那时的话了。原因是我们在表达爱时,总是会想到父母对我们的忽略,于是渐渐的这种表达不出的感受,就成了摧毁婚姻的一大杀手锏。</p><p class="ql-block"> 其实追究溯源,我们还要从根部下手!(原生家庭的状态与系统)在原生家庭当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怀疑,为什么爸爸妈妈只喜欢妹妹或者弟弟?为什么他们总会善于对弟弟或妹妹表达爱,却对我选择忽视!</p><p class="ql-block"> 于是一个劲儿的证明自己是优秀的,这样也会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很深的一道疤。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无论如何也融入不到某个系统当中。对于职场来说我们格格不入,当我们挫败的时候总是会想:对呀,我没有妹妹或弟弟那么善于表达,所以现在才会这么挫败,这么无助啊!</p><p class="ql-block"> 对于家庭来说:想起以往的不足,没有爱,我们就会有一种想要安全的感受。当伴侣没有替我们达成的时候,我们就会特别纠结矛盾。每当需要表达爱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这么幼稚的话我才不会说呢!</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以往的固有模式,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限制性。我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已经是成年人了,已经不会再说这些幼稚,让人不好意思的话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亲密关系中表达对伴侣的爱</p><p class="ql-block"> 想要缓和关系必须要善于表达,这是我集多年认真思考的结果,也是我痛定思痛治疗口吃的诀窍,如果你们感兴趣就听我慢慢道来吧!</p><p class="ql-block"> 处理关系的诀窍之一~ 对伴侣承认你不会表达的事实,我们很多人不会表达爱就算了,还口出恶言攻击他人。我们一般对爱的感受是不同的,而那些出恶言攻击你的伴侣是那种典型的不会爱,不知享受爱,不知道如何表达的人。而对待这样的人,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承认你童年缺爱的感受和事实,其次再说出你对爱的不同解读。</p><p class="ql-block"> 处理关系的诀窍二~ 拥抱及时给予关怀,我们人是感性的动物,即使男性在理性方面也有一丝柔的地方。我们在相处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柔软温和,当别人伤心羞于启齿感受的时候,我们要会对她给予足够的抚慰。这样做的结果是,你们越来越懂得珍惜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处理关系的秘诀三~ 不要对爱存在偏见,很多人对爱存在很多的偏见,认为好好的说什么爱,不害臊!于是我们潜意识认为爱只有在小孩面前才可以说:每当这样认为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把关系越搞越糟。</p><p class="ql-block"> 处理关系的秘诀四~ 及时沟通达到共融。我们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没有表达爱是其一,不会沟通无法了解是其二。我们不知道另一半表达这些的意图,也不会去问,更不会去感受。于是渐渐的我们就会有一种隔离感,对他越来越无话可说。也就是这样,每一部分都在催促着分离。</p><p class="ql-block"> 这是处理关系的误点,这会阻挡我们去认清楚一个人的好和坏。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始终处于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一些互动模式。而原生家庭中的父母相处之道,也会给我们一些误性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这样我们就会在新生家庭当中屡屡挫败。以至于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去改变自己和他人。其实不必改变,影响最重要,别人看你好了,他/她当然会有所感悟喽</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有类似的困惑:对人际关系充满迷茫,对社会充满恐惧,对自身充满不接纳,人际关系紧张,无法与人交流,情绪管理不好。请关注我下面分享的一休治郁社区,我愿意陪你一起成长。</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跟我聊更多以上内容,或者有关于情绪方面,处理关系,人际沟通,心理困扰,请扫我下方二维码加我微信,我愿意陪你们聊聊。如果对此文章有所感触,请点赞,转发和打赏哦。(沟通的意义取决于你们的回应)有意者联系电话18795046512</p><p class="ql-block">王园园美篇作者:缘,有缘者聚:愿,愿青天碧海,无怨则洒脱,有爱则刚强!缘愿专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