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武汉外小“小学学习中心课堂建设研究”课题阶段分享会</p> <p class="ql-block"> 2019年3月14日,百草权舆,万物复苏,对于外小的师生而言,这是个特别的日子,借助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优质资源,立足于课题实践研究,一颗名为“有效教学”的种子在外小发芽生根了!</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24日,课题研究从理论学习深化到实践研究阶段,一批批种子教师,身先示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投身入学习中心课堂的实践摸索,呈现出一堂堂极具实验性、富有突破性的学习中心课堂。</p> <p class="ql-block">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课题研究步入深水区的关键时期,华中师范大学中小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陈佑清、华中师范大学中小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毛齐明亲临外小,就近两年的课题实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议,并对课题研究的下一步发展做进一步规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语文学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话说·成长</b></p> <p class="ql-block"> 成长总是伴随着新生命的萌芽与拔节,分享会以语文组一个年轻种子教师双淋芳的故事拉开序幕。从音乐学科跨界到语文学科,再到班主任、年级的语文备课组长,正是在中心课堂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在专家团队的指导和外小同伴们的陪伴下,她,实现了从“入模”到“出模”的蜕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b>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学习中心课堂是成长、蝶变的沃土。三位近5年新进外小的语文老师分享了她们成长的感悟。她们的成长之路是与学习中心课堂相伴相随的,和双老师一样,她们认为学习中心课堂的理念已经从教室内的小课堂延伸成了更广泛的“大课堂”。</p><p class="ql-block"> 这个大课堂不光是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存在于班级管理的思路中——把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中心,发挥主人翁精神;辐射于德育活动中,把学生置于活动的中心,换位反思如何让活动目标真正落地生根,达成实效。这个大课堂甚至蕴含于美篇制作之中,每一次提炼和总结都是高站位的反刍与深思。</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b>与年轻教师相比,资深老师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积极拥抱新鲜观念的精神也值得大家欣赏。虽然她们都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仍然虚心接受陈教授团队的指导,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和研究。<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b></p><p class="ql-block"> 学习中心课堂如一缕清风,唤醒了老师们自我革新,力求突破的意识。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们汲取了这样几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b>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力而教</p><p class="ql-block"> ——学习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敢于挑战权威,培养批判性思维</p><p class="ql-block"> ——研究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放手学生,向内自省,激发内驱</p><p class="ql-block"> ——反思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老师们把教学当作研究来做,把研究实践当作日常生活来过,就会发现在这样一个“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探索过程中,每个人都汲取自己的生长点,以一个原点生发出自己的教学智慧。语文组教师成于斯,长于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英语学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整合跨界</b></p> <p class="ql-block"> 作为外国语学校的特色学科,外小英语教师一直致力于打造整合跨界的英语课堂,借助学习中心课堂的实践研究,英语老师以“工具利器”与“学科融合”为突破口,创新教学模式,为英语教学带来新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当变音话筒、手动小电扇、计时器、转盘游戏等小工具出现在课堂时,老师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被调动起来了,孩子们想要学,并在工具的帮助下享受学,合作学,这与学习中心课堂“基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孩子能动独立地学”理念不谋而合。</p> <p class="ql-block"> 学习离不开内驱力,放置在英语学科,则是“孩子们更渴望的是借助英语这个媒介,去了解外面广阔的世界”的需求,为此,外小英语教师将英语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借英语的语言工具性帮助孩子了解大千世界,这样也更符合孩子的需求,真正做到的以学生为中心,依学定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综合学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五育融合</b></p> <p class="ql-block"> 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学习中心课堂实践中的难点,为此,术科组教师集五个学科之力,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p> <p class="ql-block"> 杨瑶老师结合《情绪调控师》《合作创奇迹》两堂课中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不同,反推原因,总结出“合作的方法与规则”在小组合作中至关重要,记录员、发言人、协调者……各司其职才能有效合作!</p><p class="ql-block"> 刘永韬老师《森林狂想曲》一课中的“创编环节”给了她启发,让她在日常课堂中放手学生组队创编表演,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歌曲表现力越来越强,这也让老师们明白,放手是为了更好的合作学习!</p><p class="ql-block"> 李钰铖老师以《影子的秘密》一课中“探究影子变化的条件”这一环节为例,诠释了老师如何在课上少讲多引,即基于学生的自学、互学、共学,教师只做规范科学语言、归纳猜想、总结猜想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五育融合、贯通成长”,术科组形成了一个以一颗种子带动全体术科老师,全员参与、学科联动、分科试验、融合提炼,最终形成普适性较强的教学策略及框架的研究体系,将研究学生的小组合作模式扩展到教师团队合作力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 学习中心课堂不仅仅是孩子的课堂,也是老师的学堂,术科教师以身示范,反刍精进;学习在先,大胆尝试,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成长。</p> <p class="ql-block"> 三大学科教师以各自学科为立足点,在学习中心课堂上攻克教学难点、突破学科壁垒,最后落脚到各自思维模式的突破、素养的提升之上。在这样一个自学,共学、反思再学习的闭环中,每位老师都有所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后,数学组教师以一个更高的站位,谈学习中心课堂对外小教育教学的影响改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数学学科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变”中求“变”</b></p> <p class="ql-block"> 一变评价,对标明导航:评价覆盖教学双向参与者、指向具体教学环节、服务于学生发生真正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二变结构,调整好课堂:从“形似”的“两段三环节”走向“神似”的“两段三环节”,更注重各个导学单设计的学生主体性,活动目标的清晰性与活动衔接的递进。</p> <p class="ql-block"> 三变教学,活动设计强:学习中心课堂的活动设计应让独学奠基学习,让需求成为合学前提,让参加合作走向参与合作,让群体大脑优于个体最强大脑。</p> <p class="ql-block"> 四变工具,辅助工具强:为让教师有效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达到互学环节教师所起的组织引领作用,数学组引进学情信号灯、问题漂流瓶助学小工具,精准定位学情。</p> <p class="ql-block"> 五变日常,暖心添力量:日常教学已成为学习中心课堂的另一片实验基地,老师们边教边思,如何短时间化归学生问题、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外小教师正扎扎实实做真课题、真研究!</p> <p class="ql-block"> 六变研究,行走在路上:两年的学习实践,老师们也有自己的思考心得;如量化评价指标,加入学生评教,扩宽学生评价主体等等。</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学更有所思、所创,正是这样能动的学习态度让老师们体悟教学相长,在实践中百炼成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专家点评</b></p> <p class="ql-block"> 毛教授谈到:<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个活动本身就是教师成长与反思的过程。外小老师形成了独特的学习成长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是教师成长的基本路径和策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二是重点突破的难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三是注重日常教学的渗透、德育活动的扩展,教师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全校形成了学习中心课堂的实践模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四是亲身实践学习与观察学习并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外小教师的能动的态度,自发的学习热情以及善于反思的工作态度令他印象深刻。相信老师们会在学习中心教学的探索之路上走得更远更深, 收获更丰硕的教学成果,实现理想的职业人生。</p> <p class="ql-block"> 陈教授谈到:“课题研究需要专门的时机、平台来做反思,每一位老师应做反思型实践家,努力做反思型教育教学。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再回到初心:'什么是学习中心课堂',即以能够独立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状态,而这需要小组合作作为组织框架,外小课题实践应在这方面突破藩篱,攻克难题,提炼出自身的教学智慧。”</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学习中心课堂下一步纵深化研究则集中于典型案例的打造,打造几堂极具学习中心课堂理念、风格,又凝聚外小教师实践智慧的高水平特色课堂,进行普适性推广,树立外小教研品牌。</span></p> <p class="ql-block"> 王主任由衷地感谢陈教授团队的专业指导,这样的机会对于一线教师而言难得可贵。而在这个总结的过程中,我们才真正的看见自己;就如刚才分享所言,看见自己的成长,看见自己的变与不变,所言皆为成长与蜕变。</p> <p class="ql-block"> 熊校长总结道:“首先感谢陈教授团队对我们的指导,让老师们教书教育教学的这个实际工作中抬起头来,在理论的指引下来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路。其次感谢学习中心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辐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同样渗透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与成长中,对于外小,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最后感谢外小的教师团队,在繁杂的教学工作中,仍花大量的时间反思学习,为这样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队伍点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时光荏苒两岁春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深研课堂切磋琢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恰逢祖国盛世华诞,</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科研进取献礼中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课题实践是理论转化为课堂模式的关键一环,是教师形成真正学习力,研究力的沃土。</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课题实践的历程中,外小教师既 “抬头看天”,也“低头探路”,在实践中知困而自强,在反思中自省而成长,在总结中博采众长而能自成一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陈教授的指导规划下,外小教师团队也将以“没有我,只有我们”的理念,集中力量打造精品高质量种子课堂,让学习中心课堂真正扎根外小,实践出富有外小特色的学习中心课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