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行记(15):尼玛县~色林措~班戈县

也夫

<h5><br></h5><h5><b>2021年7月12日星期一</b></h5><h5><br> 很早就醒了,起来整理照片,八点早餐后出发。</h5><h5> 今天的目的地是班戈县,将途径西藏最大的湖泊色拉错。今天要重回317国道,国道317被称为川藏北线,从成都到阿里狮泉河,是藏北重要的交通大动脉。</h5> <h5><i><u>国道317</u></i></h5> <h5> 离开县城仅仅二十分钟,在道路左侧出现了一个大湖,这便是达则错。达则措湖岸平缓,有大片草场,看到了几只雄性藏羚羊。卫星地图显示,湖东部堤岸有多条古堤岸痕迹,最高同心堤岸线高出现湖面九十多米,明确记录了湖水退缩过程。</h5> <h5><i><u>达则措</u></i></h5> <h5><i><u>雄性藏羚羊</u></i></h5> <h5> 上午十点途径恰规措,这是座非常狭长的湖。从空中看,恰归措就如同一条宽阔的大河匍匐在藏北大地上,湖岸峰丘环绕。蓝天和宁静的湖水相映,色彩饱满。</h5> <h5><i><u>恰规措</u></i></h5> <h5> 恰规措是座很小的湖,是西藏第一大湖色林措卫星湖之一。它西边连着吴如错,东边有一条水路与色林措相连。湖岸弯曲,多岬角,多沼泽和湿地分布,湖中有小岛,形状各异。</h5> <h5> 站在湖岸东北角向南望去,日晕祥光,绚烂奇幻,光影投射在湖岸岬角和小岛上,明媚光亮与碧蓝湖水交织在一起,强烈的反差令人目眩。</h5> <h5> 十点半看到了色林错。</h5><h5> 色林措,又称奇林湖,藏语意为“威光普照的魔湖”,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青海湖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湖中有山,山中有湖,山环水绕,风情万种。随着光影变换,湖面或蓝或绿,色彩鲜艳,令蔚蓝的天空也相形失色。 </h5> <h5> 色林措,藏区第一大湖,洁净清爽,美景叠现。有的地方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碧涛连天;有的地方孤岛耸立,如蓬莱仙境;有的湖岸平缓,翠草如茵,还有的湖岸峰丛垂立,如刀刻斧凿。</h5> <h5> 色林措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生成的构造湖,为大型深水湖。色林措湖水除冰川融雪和降雨降雪外,还有扎加藏布、扎根藏布、波曲藏布等入湖河流,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互相滋润,水系相通,共同组成浩瀚的色林措。</h5> <h5><i><u>色林措</u></i></h5> <h5> 近些年,色林措湖面不断增长。</h5><h5> 1976年只有1666.96平方公里,到2017年已超过2300平方公里,扩大了43%左右,超过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湖。目前扩容还没停止,湖面还在继续扩大,或许不就周边的卫星湖和低矮的地方都会融入其中。从检测数据来看,色林措湖水增长速度远超青海湖,因此将来会跃升为中国第一大湖。</h5> <h5><i><u>色林措与错愕措</u></i></h5> <h5> 造成这种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目前利弊得失尚不明朗,但多数学者认为或弊大于利。首先,湖水扩容改变了地壳承载力,极有可能会造成地震频发;其次,湖水面积增加,含盐量会大幅降低,而快速改变生态系统会对各种生物会造成灾难性的打击;再次,湖水扩容大量草场被淹牧民不得不撤离,继续扩大的湖面也会影响阿里大北线的通行。</h5> <h5> 继续前行,走到色林错和错愕错两湖距离最近的地方停车,赏两湖风光。车开到色林错临湖的悬崖旁,一面陡坡,或超过四十度。另一面悬崖壁立,伸头一望令人头晕目眩。</h5> <h5> 色林措南面紧邻着一座湖,叫做错愕,最近处与色林措仅一路相隔。紧邻的两湖,相依相伴,相契相合,站在两湖之间的高地上看分不清何为大,何为小。但从地图上看,两湖大小天壤之别,或许将来随着水位上升两湖最终会合而为一。</h5> <h5><i><u>错愕措</u></i></h5> <h5> 错愕措是微咸水湖,湖内水生植物丰富,湖中小岛成了鸟类生活的天堂。来到临近鸟岛的湖岸旁,看到无数海鸥在水面上翱翔,岛上各种鸟类聚集,鸣叫声不绝。 </h5> <h5><i><u>错愕措鸟岛</u></i></h5> <h5> 离开色林措继续前行,途中远远看到了班戈措,从色彩上判断或许为盐湖。班戈湖是著名的硼砂盐湖,据说西藏开采硼砂的历史非常久远,公元六世纪就已经有开采记录。班戈湖有三个湖区,其一为卤水湖,高盐;其二是干盐湖,局部已被风沙覆盖;其三为半干枯盐湖,遍地是硼砂,开采也比较容易。</h5> <h5><i><u>班戈措</u></i></h5> <h5> 下午三点抵达班戈县,海拔4700米,是此行留住较高地方。班戈县因班戈湖而得名,位于纳木错和色林措两个大湖之间。<br></h5> <h5><i><u>班戈县城</u></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