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辛丑春夏,一时吾在香园,与诸良师善友,共习陶艺。一周有三,披星戴月,废寝忘食,不计成本,精益求精。始于设计,终于瓷器,个中滋味,每每忆念,甚觉不可思议。与泥共舞之际,心无旁骛,时光飞逝如电,如此那般,恐久遗忘,仅以此记。</p> <p class="ql-block"> 香园是一座特别庭院,它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慢时光空间。一墙之隔,墙外行人如织,墙内宁静如诗。这里和墙外仿佛使用着两套时间,和现实平行,让这里的一切都变慢了。 </p><p class="ql-block"> 从初春到盛夏,从清晨到深夜,这半年,十二节课对于我们陶瓷初级三班的同学们来说,真的是收获满满,感慨万千。或许缘于一件器的爱不释手,或许缘于一段逐梦之旅,或许缘于传承的情怀,我们想来一场泥与器的相遇,体验一把匠人的不易。一件看似简单的器物,背后都是严谨的匠心精神。</p><p class="ql-block"> 华丽丽的“山庭闲日”毕业会,所有所见之器都是我们自己用泥一步一步做出来的,所有布景绘画书法设计都是我们班同学自己完成的,这也是史上最努力最疯狂也最有才的一个班,能与这样一群大神们一起,倍感压力与荣幸。</p> <p class="ql-block">从净手开始,焚香,静心,品茶</p> <p class="ql-block">每节课都有同学负责泡茶,我的茶具当然也没错过,就是小了一点点,泡了无数泡。</p> <p class="ql-block"> 到合影结束,满满的仪式感,穿上班服后统一了气场,大家很快熟悉起来。</p> <p class="ql-block">老师说要从设计图开始,每人争取做一套茶具,要有公道杯,盖碗,茶杯,花器,香插。哎呀妈呀,这个看上去容易,画起来有点难,特别是转弯的部分不知道如何标,拿着自己现成的茶具量了又量,赶紧请教工程师老爸,现场指导,这第一步就很难啊!</p> <p class="ql-block"> 拉坯: 从一坨泥巴开始,找中心很重要,不管任何情况,找到中心点,就不会甩,就可以轻轻地开孔,拉形状,慢慢地调,不干不湿刚刚好。否则,干了拉不动,湿了会塌,再大一陀泥巴都会洗白,一丁点儿都不剩。无数个夜晚就在一堆莫名其妙的泥巴中度过了。</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做出了三个“作品”,虽然只是泥坯,虽然夜已深,但仍然抑制不住地开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练了很久才拉出来的“大器”,最大的超过15㎝直径,当时挺兴奋的。</p> <p class="ql-block">满身是泥,却也甘之如饴</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拉坯考验耐心,那么修坯更加地考验耐心。手握修坯刀,角度、力度、时机都要把握好。周老师非常细心地一直带着我们练习,给我们很多指导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修去多余的部分,你只负责固定点,多余部分自然会来碰,然后一层一层被修掉,就算是歪的也有可能修正,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固定住。</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环节都控制好,就可以做出你想要的形状,当然很多时候也要靠运气,不过我自己觉得现在拉得好些了,能够知道厚薄不均,中心歪斜以及腰部受力不均匀塌陷。报名之前觉得花那么多时间会很累,但实际上拉坯修坯什么都不会想,反而是休息。几个小时一晃就过去了,没觉得时间过的那么快。沉静下来很棒的体验,包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东西。</p> <p class="ql-block">稍微一不注意可能会前功尽弃,像这个杯子的圈足已经快修好了,可是用力过猛给压碎了。一开始修坏大家还大呼小叫一惊一乍地,经历多了,反倒是淡定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因此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包括用海绵擦拭口沿。虽然阳光灿烂,光影婆娑,却无暇欣赏。</p> <p class="ql-block">到了修坯阶段,才发现之前拉的有多么甩,从口沿到腰到底全部都是甩的,全部都要修。而且底还特别厚,泥也相当干,修着修着就没耐心继续整了。但是看到班上的同学们都很用功,做了好多,又鼓起勇气继续修。有时候一个随便和嫌弃的想法就会修坏一个东西,有时候没有什么征兆就飞出去了,然后一阵白忙活。这两周忙得飞起来,然后没有时间修坯,今天早上一大早去,想着就放过自己吧,差不多就行了。可惜陶瓷这里没有差不多,歪一点点就是甩的,差一点点就差很远,最后根本修不平,只有用砂纸。五大五小的作业都做不完,还总是修坏。黏着期就是这么难过😔</p> <p class="ql-block"> 正拉坯拉到疲惫不堪肚子咕咕叫时,突然来一碗火锅冒菜,简直不要太幸福✌️</p> <p class="ql-block"> 釉上彩:在烧好的白瓷杯上用釉调油作画,再复烧。釉面很滑,不好画,不容易着色,只有一点一点地晕色。光是公道杯我就画了两遍,第二遍还把油用反了,冒着滴流的危险进了炉子,幸好有惊无险。我们还有同学一直不满意,画了擦,擦了画,一直到深夜,大概这就是完美主义中的完美主义吧!</p> <p class="ql-block">换个地方擦了重新画</p> <p class="ql-block">又到合影时间</p> <p class="ql-block">釉下彩画的是缠枝纹和八瓣莲纹,画得时候才发现,均分是个技术活。这一画又是三个小时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赶工的日子,你看得出这是青花吗?</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班的同学到哪儿都在研究器型,足底,口沿,釉色,吃饭也要把别人的碗翻来翻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参观省博陶瓷馆让我们突然对自己的作品有了信心,那些歪瓜裂枣的都能烧出来用,我们的有一点点偏也没事吧!</p> <p class="ql-block">这个经典的说唱佣告诉我们要乐观面对现实。</p> <p class="ql-block">就我做的这个东西,在博物馆竟然看到神似的,是新石器时期的“豆”,突然觉得自己找到根源了,只是后面修坯的时候,下面硬生生挖出一个凹碗来,差点没把我的修坯刀砍缺。</p> <p class="ql-block"> 发现我们画的釉下彩图案,才明白老师选的纹样是有多经典。</p> <p class="ql-block">每周穿着班服去香园,都会路过这个红墙</p> <p class="ql-block">经过拉坯,修坯还完好的作品就可以入窑低温500度左右素烧了,素烧会大大增强作品的硬度,便于下一步上釉。素烧也会暴露作品缺点,凡是有气泡,裂纹,不均匀等都容易烧坏,也是考验大家心理素质的一关。</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素烧后被选出的一套茶具,是不是和之前的设计图有那么一丢丢神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盖碗是一波三折,一开始拉出来了整套,修的时候碗修坏了,然后怎么都拉不出匹配大小的碗,终于试了好多次拉出想要的撇口的碗了,又发现盖子缺了,不想再拉盖子,硬着头皮修小一圈上面差不多,又发现底座大了,将就用了,整不动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的同学每人一个格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做了整整一柜子的作品,素烧了三窑都还没有全部烧完。</span></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精心设计完成了小树下风景改造,轻轻地擦干净每片叶子,刷干净每块石头,给大家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每天三场,每周七天的拉坯机位要用抢的,简直就像秒杀,一般两三分钟就抢光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天天拉坯,日夜不休,成了香园一道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每天三台拉坯机从早到晚都不休息,每晚的收工图成了一个特别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植物压花,帮我们看到植物纹理之美。</p> <p class="ql-block">为了有微曲和纹理效果,也是各种工具都上,包括石头和抹布</p> <p class="ql-block">合影已成为一种仪式</p> <p class="ql-block">地铁小伙伴</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上釉!</p><p class="ql-block">别人都是三五个人上一种釉,可以合作完成。我自己一个人选了锦衣紫,自己完成所有工序ᥬ🙄᭄</p> <p class="ql-block">摇匀了釉就开始搞整,那个釉很容易沉底,非常粘和重。</p> <p class="ql-block">小心荡釉,浸釉,擦底</p> <p class="ql-block">然而我好不容易做出来的带把的公道杯,素烧都挺过来了,却止步于上釉,心都碎成渣渣了。</p> <p class="ql-block">哎!世事无常,能走到最后的瓷器真是太不容易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专门画了两个釉下彩的魏氏图腾</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好釉等待入窑烧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大家的东西都很多,摆了满满一桌</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码窑,均匀又互相不挨着,下面垫了垫片,还要尽量利用空间,这是个技术活。小窑装三层,大窑装五层,不大的空间竟然能放那么多东西。</p> <p class="ql-block">大窑要烧到一千五百多度,烧一天,大家轮流守着窑炉,不知道最后会怎样。</p> <p class="ql-block">开窑了!虽然我没在现场,还是隔屏感受到大家的兴奋,每个作品虽然不尽完美,但是毕竟是自己亲手做的,怎么看怎么乖。</p> <p class="ql-block">第二窑我完全没时间做了,只有把之前的能修多少修多少来凑数。作业量好大,大家都觉得时间不够用。</p> <p class="ql-block">这次上釉找到组织,挑战了四个颜色,结果上昏了,漏掉一个杯子。</p> <p class="ql-block">我引以为豪的“豆”竟然有裂纹!枉我还在它身上刻花,费了那么多时间,然而它和另外一个大碗都有裂纹,都不能进窑烧了,欲哭无泪啊!ᥬ🤪᭄</p> <p class="ql-block">这些花瓶,小杯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下去,只有舍弃。</p> <p class="ql-block">最后连我自己都记不清做了些啥,上了什么釉,只有把它们画下来,方便找到。</p> <p class="ql-block">这个碗有幸被选中送给师父,老师说它红晶花烧出了漆器般的酱色,而且握感很好,我怎么没发现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它最初的样子,挺喜欢的</p> <p class="ql-block">本来应该六月就毕业的,因为各种原因,烧窑,放假,疫情,把毕业会拖到八月,居然经历了十二个节气,真是回忆满满的半年</p> <p class="ql-block">毕业会礼物也是同学们自己设计自己做的,有陶瓷三班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独立完成的全套紫色系茶席,圆圆的一堆😊</p> <p class="ql-block">再来个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她们说我们两个有点像</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的作品甚是惊艳</p> <p class="ql-block">一群小白从零开始,设计图纸,拉坯修坯,釉下彩绘,素烧补水,上釉复烧,每一步都着实不易,学到最后才知道能够成器的都是惊喜。泥与水的舞蹈,人与器的对话,旋转旋转,忘记了时空,忘记了自我,无始无终。泥土的干湿,双手的力度,转轮的快慢,修刀的角度,人与泥坯之间在相互适应。已不记得多少个白天时光飞逝,多少夜晚挑灯夜战,抢机位的速度越来越快,群里的收摊越来越晚,挑灯不为夜读,俯身只为精致。我们一起将清浅绵软的时光逐个点亮,美,从来都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只有亲自完整体验才知道“成器”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才会对手作匠人心生敬佩,才算学会了一点点什么叫珍惜。</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那些阳光洒落光影婆娑,</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那些挥洒汗水肆意劳作,</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那些小心翼翼忐忑不安,</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那些微笑面对携手同行。</p><p class="ql-block"> 欢喜包容,承当奉献,心情如莲,以梦为马、不负韶华。</p><p class="ql-block"> 感恩良师益友,感恩陶瓷,感恩相遇, 陶瓷三班将是值得一生珍藏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