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有十几个要好的小学同学,一两个月相聚一次,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惯例,大家都说好。吃饭轮流坐桩,人人都是主人又都是客人。饭桌上少不了推杯换盏,红白两道。偶尔拼拼酒,就有的面红耳赤。这两年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酒量在酌减,交流在增多。按照应景的话,酒不在多,量力而行;桌前一聚,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这些个同学年龄在65至68岁之间。其中有张冀、贾丽华、宋延军、许建军、李娜、宗明芳、郭金燕、李新全、郭士良、闫建国、王志国、刘志强、苏书金。从小学同学算起,到现在有近六十还甲子的光景。同学之间的感情是纯洁的,这里面没有利益的牵绊,没有身份的高低。不论局长、高工,平等相待,一视同仁。人们看重的是发小的情缘或更进一步的情投意合。小学童年,天真烂漫,心干净的若一泓泉水或无尘的碧空,友谊很纯净。老来,少了利益的追逐,生活状态更趋于恬淡静怡,所历经岁月过滤的那份纯情,益加显得淳朴纯粹而弥足珍贵。友谊是真诚的,问候是温暖的,心情是敞亮的,快乐是由衷的。应该感谢组织者刘顺安,他是大家推选的秘书长。有这么个人牵头,适时安排聚会的时间、地点,省了大家的劳神。别看似小事,多年任劳任怨,一絲不苟,坚持下来不容易,操心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应了伟人那句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定时相聚,现已成为一种仪式和期盼,都有一种过节般的感觉。爱屋及乌,在我眼中看这些个同学,男同学都像帅哥,女同学都是美女,好像比同龄人显得更年轻,看不出也感受不到像是近迈入七十门槛的人。这也可能是一种错觉,但我喜欢这种感觉。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心不老,人就不老。其实我们班的其他同学不论男女,都是帅哥靓女,透着精神。郭金燕郑重地说:“八十岁时,我们搞一次大聚会,到时一个也不能少”。大家都兴奋地欢呼好!我接话说,谁不听话,就把他拽回来,仍然是一片笑声。每次聚会,贾丽华、李娜、郭金燕、宗明芳、张冀等同学都会抢些镜头,把美好的瞬间定格在欢声笑语中。记得“八一”聚会,同学们敬我们四位老兵,我很感动。我算了算,这些同学中,除了军嫂,就是上一辈军人或下一辈军属,人人都有兵缘。一高兴,有人提议唱军歌。我当仁不让亲自指挥同唱一首《我是一个兵》,把聚会推向高潮。这些精彩画面,我也常常做成小视频,发给大家留作纪念闲暇时间偶尔看看,却有着别样心情。餐饮当中,大家常常讲起儿时的憨傻趣事。郭士良是个“活宝”,他调侃女同学看似不着调,但其夸张幽默的语言,常引起人们捧腹大笑。应了那句话,笑一笑十年少。当然大家也会就天南地北,国内国际的新闻轶事神聊一通,颇有些新闻发布会的味道。在这种欢快的气氛中身心受益。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活到老,学到老。前几天我看一部小说,记住了一句话,觉得好,值这次国庆节聚会,就卖弄了一下。文中是这样说的:“只要心不长绉纹,就会有年轻人一样的心态”。大家都说有道理。随之宋延军即席发挥说:“只要心不老,处处有芳草”。我说好,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确,人活的是个精气神,心态好,有益健康。记得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对健康有三点高见,一是遗传,二是平常心,三是适度锻炼,这是一个百岁老人的经验之谈。愚以为,同学聚会这种形式带来的好心情,对健康是非常有益的。期待是一种乐事,相聚是一种享受。正像李娜同学说得那样:“欢乐会激活再生很多新细胞”。</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过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也经历过人生的历练,到最后终于明白:人生最好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