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为何值得深入研究?——人口理论研究专家杜世卫谈教研心得

欢喜

<p class="ql-block">人物简介: 杜世卫,1947年出生于横店镇柏塔村。1963年在冶金工业部建德冶金工业学校学习。1978年至2007年,历任中共金华市委党校教育长、副校长、常务副校长;金华市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长期致力于人口学的理论研究,在人口学研究领域发表诸多专著,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2年,在国家一级期刊《人口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打开计划生育新局面的金钥匙》;1985年撰写的《人口的挑战》一书,在业界产生很大影响;专著《市场经济与人口运行》获第二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人口问题综合治理——邓小平人口思想的伟大实践》获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浙江“五个一”工程奖。由于在人口学研究和人口理论普及教育上颇有建树,杜世卫被选为中国人口学会终身会员,曾任浙江人口学会常务理事、金华市人口学会会长。</p> <p class="ql-block">一段时期以来,人口话题不时受到关注,“出生人口再刷新低”“老龄化进程加速”等观点被热传。2021年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消息一出,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人口问题关乎国家以及每个人的未来,是“国之大者”。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的人口政策变化及相关问题?近日,我们采访了人口理论研究专家、市委党校老校长杜世卫,听他讲述数十年的教研心得。</p> <p class="ql-block">从小酷爱书画,和自己画的毛主席像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7年,我被选调参加金华地委党校“文革”后第一期理论干部培训班,结业后留校当教员。身为党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没有点真才实学可不行。课前,主要把精力放在收集各种事例材料和调查研究上,每堂课努力做到政治性、知识性、艺术性相统一。因教学工作出色,被评为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p> <p class="ql-block"> <b>  1988年:《人口的挑战》</b></p> <p class="ql-block"> 1980年,我开始研究人口理论工作。首先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体系,这是我们科学认识人口现象和规律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我们解决人口难题的理论武器。人类对自身生产的认识和控制有一个历史过程。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各国几乎都奉行鼓励生育的政策,鼓励早婚,鼓励多育,限制节育,禁止堕胎。历史上,欧洲各国曾颁布过法律,对早婚者和多子女家庭实行免税,对独身者课以高税。日本在明治年间,国家规定禁止堕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出现了人类有史以来不曾有过的高速度,进入一个人口空前增长的高峰时期。1948年日本修改“优生保护法”,提倡家庭计划生育,准许人工流产,随后又批准生产和销售避孕药具,支持民间搞节育知识宣传。1951年,印度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用家庭生育计划来控制人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制订全国性规划的国家。1984年联合国第二次世界人囗会议强调控制世界人口的问题。人口问题成了世界关注的大难题,许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使人口出生率下降。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专门设计了一种“世界人口液晶钟”,钟上的数字每跳动一次,就意味着地球压力加重一分。“50亿人口日”这一天,联合国向中国、印度、巴西等人口大国举行捐钟仪式。期望这钟声唤起人们对世界人口增长趋势的极大关注。</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我国人口过快的膨胀给社会发展带来压力,80年代一个紧急刹车,提出实施计划生育是正确的,刹车并不是停下来,还是要发展的。 1988年我撰写出版了《人口的挑战》一书,对人口知识进行了糸统阐述,就如何迎接人口问题的挑战,使人口的发展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相协调提出一些建议。</p> <p class="ql-block"> <b>1994年:《市场经济与人口运行》</b></p> <p class="ql-block">  1994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运行的新形势,在浙江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我组织编写了《市场经济与人口运行》一书,作为干部人口教育的基本教材。</p> <p class="ql-block">人口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主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口数量才是最优人口数量,或称适度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人口数或量为过剩人口或过少人口。人口过剩会出现劳动力供过于求,社会就业压力大。硬性安排就业,就会造成劳动生产率下降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如长期不安排就业或不解决失业问题,又会影响社会安定,甚至破坏社会生产。</p><p class="ql-block">人口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口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不仅是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也是消费的重要来源。因此,对世界各经济体而言,人口问题的思考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对其长期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本书里,我主要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人口运行,劳动人口增长、转移和城镇化发展,人口迁移、流动的新态势,提出加强对移动人口的引导和管理。</p> <p class="ql-block"> <b>2001年:《人口问题综合治理》</b></p> <p class="ql-block">  邓小平同志曾说:“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却成为严重的问题。”2001年我撰写出版了《人口问题综合治理》这本书。着眼于把人口理论研究纳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研究邓小平人口思想的形成背景、理论继承关系、科学体系、实践指导意义。</p><p class="ql-block"> 在当时我提出了中国人口低生育格局的几个特征,其一,人口已从过快增长转向减慢增长;其二,人口文化科技素质和教育水平在相当长时期里仍偏低,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任务长期艰巨;其三,人口老龄化浪潮不仅已出现,而且正成为一种显势和强势,将形成越来越大的养老负担。提出建议:21世纪初国家必须考虑如何适时地调整人口政策,改善人口构成以减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要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这是刻不容缓的事。</p><p class="ql-block"> 此外,这本书里还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人口宏观调控体系,人口城镇化与人口现代化,关注中国人口因素对“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走中国特色的人口城镇化道路等问题。着重研究人口问题综合治理的微观机制———新家庭计划,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文化,注重人口质量、注重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人口现代化的问题主要是变“人口”为“人手”,变“人力”为“人才”。</p> <p class="ql-block"> <b>2005年:《和谐人口发展论》</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由我和计生委的方强洪同志统筹并拟定全书提纲,组织了一些党校同事一起编写的。我们在书中指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和奋斗,我国人口增长的势头已经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值得反思的是我们人口控制观和计划生育政策是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是人口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这本书里提出了“用和谐人口发展观审视人口问题。构筑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的价值观,优化人口健康,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建立人口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要把人解放和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首要任务,把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研究中我喜欢“与时俱进”这个词,它源于《易经》“与时偕行”。《易经》的“益卦”中有这样一句话:“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意思是说给人民大众带来利益,就像高天降下雨露,大地滋生万物,没有什么固定方法。引申其义,就是随着时代前进,把握时机施行。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才能永远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人口的存在和发展以一定的物质资源生产为基础,取决于生产条件和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加强人口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人口相关战略和政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赢得发展主动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