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先(父)辈的足迹

晓粤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1年9月11日由国之旅红星之约组织我们这些老红军、老八路、东纵、四野的后代,参加过反击战的老兵,军旅老兵及其后辈,曾经的知青以及父辈在延安工作和战斗过的后辈,前往革命的摇篮和圣地延安。追寻毛主席转战陕北的足迹,学习和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们中有的找到了刻在党的七大代表名录石碑上父亲的名字,有的向父亲工作过的鲁艺(现为博物馆)捐献了父亲遗留下来的重要文物。也有的了解了自己亲人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春,蒋介石命令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毛主席带领党中央主动放弃延安,转战陕北。整整一年零五天,毛主席始终驻留陕北与敌人角力、周旋,曾多次遇险,几度与敌人擦肩而过,都未曾渡过黄河离开陕北,最终兑现了毛主席当初“不打败胡宗南,不过黄河”的豪迈誓言。从撤离延安开始,到1948年3月23日于吴堡县的川口村东渡黄河,共计行程2000余里,途经榆林8县33个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陕北的延安、榆林地区完整地保留着当年留下的许多革命遗迹,沿着毛主席转战陕北的足迹:革命圣地延安、榆林、佳县、米脂、东渡黄河口,感受当时的斗争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的原话</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转战陕北时中共中央领导分工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转战陕北时的行军路线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转战陕北时间、驻地、里程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简称“延”,陕西省辖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宝塔山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合二而一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宝塔山又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延河之滨。宝塔始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楼阁式砖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宝塔山高1135.5米,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宝塔山上的岭山寺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本工农学校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宝塔山南侧山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旧址整体分为瓦房区、砖石混合结构区和土窑洞区。瓦房区整体呈长方形,坐北朝南,东西长76米,南北宽5.6米,面积为425.6平方米。学校北接宝塔山,南临宝塔山沟,西临宝塔山村,东临市民房舍。学校成立于1940年10月,隶属于八路军总政治部,校长为日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冈野进(野坂参三),赵安博、李初梨先后任副校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本工农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一所教育改造日本战俘的学校。日共书记冈野进(野坂参三)担任校长,副校长赵安博,1943年4月以后由对敌工作部副部长李初犁兼任副校长。校址设立在延安宝塔山半山坡。原有的两个大教室,由延安市木器厂的两户工人保护使用。靠山的20多孔土窑洞是学员们自己动手修建的,现在由当地居民保护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本工农学校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凉山革命旧址-清凉山万佛寺,宋朝石窟群,陕北四大石窟之一;1937年1月—1947年3月27日,中央政府印刷厂印刷生产车间建在清凉山上;被称作红色的延安市的“新闻山”,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挥之不去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凉山东面是延安时期的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信总社、解放日报社。万佛洞石窟群是中央政府印刷厂、钞票厂、卫生站和新华书店等革命历史文物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万众瞩目清凉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在宝塔山上望清凉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凤凰山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山脚下。它是第一代领导人挽救革命成果,进行抗战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了解当时抗战历史的主要历史遗址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又经瓦窑堡(今子长县)、保安(今志丹县),于1937年1月来到延安,就住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指引全国开展抗日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共中央由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的所在地,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实现了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内和平基本实现的情况下,党中央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最终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凤凰山革命旧址位于城内凤凰山东麓。为中共中央机关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驻地。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等领导由保安到延安后,始住二道街罗家院,不久移住李家窑,5月移居此处,这里原是吴家院,院内又分内外两个小院,毛泽东在内院居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供游客免费参观的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同志旧居和红军总参谋部旧址、中央机要科旧址、白求恩事迹图片展厅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恩来、朱德旧居、白求恩图片展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彭德怀、刘伯承、滕代远、肖劲光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机要科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北杨家岭村,是中共中央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旧址整体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机要局、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宣部、统战部、政策研究室、党务委员会、农村委员会、职工运动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中央警卫团等20多个中央机关在此生活战斗10余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家岭革命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种过的菜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央大礼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央大礼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央大礼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恩来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恩来旧居窑洞室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朱德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旧居窑洞内防空洞小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旧居卧室</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央妇女委员会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毛主席会见美国记者斯特朗时的石桌石凳。毛主席发表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7.5公里处,原为地主申有安的庄园。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处办公,直至1947年3月离开。毛泽东主席在枣园居住期间,撰写了28篇重要著作,组织召开了六届七中全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枣园革命旧址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前期的所在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延安的“中南海”。是延安环境最优美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旧址占地5.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97平方米,景点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领导人旧居及中共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和三座小洋房(中共中央书记处机要室、行政办、作战研究室)。</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枣园书记处礼堂</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央为毛主席,毛主席右一为周恩来,右二为任弼时。毛主席左一为刘少奇,毛主席左二为朱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书记处礼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任弼时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朱德、王稼祥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彭德怀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少奇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恩来、张闻天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枣园原为延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保留延园门牌的大门成为枣园的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家坪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约1公里处,隔延河与延安城相望。占地60多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1月开始,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住过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家坪革命旧址原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政治部,北院为司令部。南院有这里最大的建筑——军委礼堂。这是一座土木石结构的平瓦房,整个礼堂可容纳500多人开会。绕过军委礼堂向东是毛泽东同志会客室旧址。北院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有军委会议室,朱德同志经常在此召开重要会议,后院住朱德、彭德怀等领导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家坪革命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委礼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委礼堂内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中共中央组织部旧址、周恩来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旧居卧室</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陕北的腰鼓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展馆正门上方悬挂着红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的馆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馆藏文物有3.5万多件,历史照片5500多张,图书资料1.2万余册。其中,一、二级文物有1700余件,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2008年3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革命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革命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鲁迅艺术文学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杨联名公布《创立缘起》,指出“艺术、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在目前是不容稍缓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纪念已故文豪鲁迅先生,定名为“鲁迅艺术学院”,4月10日在中央大礼堂举行成立典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康生任院长,赵毅敏、沙可夫任副院长。院内设戏剧、音乐、美术3个系。从1938年8月起,增设文学系,以后又成立了一些研究室和实验话剧团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9年夏,根据中共中央决定,鲁艺抽调半数师生赴晋察冀,与陕北公学、工人学校、青训班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开赴前方。由鲁艺师生组成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沙可夫任院长,吕骥任副院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9年8月鲁艺留在延安的师生迁至桥儿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9年11月28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留在延安的鲁艺部分师生恢复鲁艺,院长为吴玉章,副院长为周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0年5月,毛泽东主席题写了“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新校名和“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八字校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3年4月并入延安大学,为延大文艺学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从8月起,鲁艺师生先后奉命陆续离开延安,一部分前往华北进入华北联大文艺学院,另一部分前往东北地区。11月,周扬率鲁艺离开延安,到达河北张家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6年5月,在东北改称鲁艺文工总团,下设牡丹江、合江、松江、通化4个鲁艺文工团。同年9月,鲁艺一部分师生来到黑龙江佳木斯,成立东北大学文艺学院,肖军任院长。延安鲁艺工作到此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时期,赵毅敏、沙可夫、吴玉章、周杨先后担任正、副院长。“鲁艺”校舍是利用原西班牙一神甫在桥儿沟修建的一座教堂和周围的一些窑洞。也是当时延安惟一地道的西式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鲁艺”在革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新文艺圣殿”。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班牙式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班牙式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战争年代,宝塔山的塔与该教堂是延安唯一没有遭到轰炸的建筑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犹如当年一样,聆听毛主席的教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鲁艺教室的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毛泽东主席为“鲁迅艺术学院”题写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术系与文学系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化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在陕西省延安县青化砭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伏击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次战役是西北野战军撤出延安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沉重打击了胡宗南集团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陕北解放区军民的斗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3月19日,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后,继续寻找陕甘宁解放区部队决战。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在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的指挥下,以一部兵力诱敌北上安塞,主力则隐蔽集结在延安东北甘谷驿、青化砭等地待机。21日,胡宗南以整编第1军所属整编第1、第90师共5个旅由延安向安塞方向急进;另以该军整编第27师第31旅旅部率第92团由延安东南的临真镇前出青化砭,保障其主力翼侧安全。23日,西北野战部队以6个旅的兵力在青化砭地区利用公路两侧山地,伏击孤军冒进的第31旅。其中,第1纵队第358旅位于林坪至阎家沟公路两侧地区;第2纵队(辖第359旅、独4旅)及教导旅位于房家桥至青化砭以东地区;新编第4旅在青化砭以东赵家沟以南高地,利用有利地形隐蔽待机;第1纵队独立第1旅集结在青化砭西南地区为预备队,并担负对延安、安塞方向的警戒任务,保障主力翼侧安全。24日,胡宗南部5个旅进至安塞。25日拂晓,第31旅旅部率1个团由拐峁沿公路北进,10时许进入西北野战部队预设的伏击地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北野战部队即采取拦头、断尾、两翼夹击的战法,突然发起猛攻,经近两小时激战,全歼第31旅旅部及第92团共2900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化砭战役烈士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立于公路边的青化砭战役遗址石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河革命旧址包括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旧址(小河会议)、毛泽东旧居、旮旯沟会议旧址、小河会议纪念馆,是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6月9日、6月16日至8月1日先后两次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八天。7月21日至23日毛主席在小河原房东贾秀连石窑院的草棚下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史称小河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习仲勋、贺龙、陈赓、王震、杨尚昆、陆定一、贾拓夫、张宗逊、张经武、马明方,胡乔木担任会议记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河会议是解放战争处于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形成了“中央突破,两翼牵制,三军挺进、互为犄角”的战略进攻态势。会议确定了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重大抉择,在中国革命史上及解放军建军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毛主席居住在高梁山下贾树堂的窑院内右起第一孔窑洞里,7月1日,中共中央在旮旯沟召开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六周年纪念大会,周恩来在会上做了报告。毛主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困难,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些困难,宁可做长期打算,不要有速胜论,有困难我们一定要克服,也一定能克服。同志们、同胞们,勇敢前进,努力奋斗,迎接胜利”。新华社就此发表了题为《努力奋斗,迎接胜利》的社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河会议”从1947年7月21日开始,至7月27日结束,彭德怀、贺龙、陈赓、王震、杨尚昆、习仲勋等革命家参加了会议。小河会议刚刚闭幕,就传来了刘邓大军胜利结束鲁西南战役,打开了跃进大别山通道的好消息。送走将军们奔赴前线后,毛主席决定向东转移。党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了小河,沿着大理河畔第二次来到青阳岔,在青阳岔住了两天后,8月3日离开了青阳岔,离开了靖边向东面西北野战军总部所在地前原村进发,开始了走向最终胜利的长途行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参加小河会议的十五位中央领导人的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靖边县委的同志专门等待在此与讲解员一起接待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上部小桌为毛主席用过的炕桌,马灯、电话机、文件袋等为中央纵队用过的物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任弼时转战陕北时用过的拐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光明在前”毛主席为任弼时的长女任远志的题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小河的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神泉堡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纪念地。因该村南山崖上有两股日夜长流、清凌凌的泉水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9月23日,毛主席率领转战陕北的中央机关来到神泉堡,住进当地民众高继荣家。高继荣家为陕北典型的窑洞院落,北窑七孔、东西窑各三孔,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江青、汪东兴当年就住在北窑里。窑洞及院落现保存较好。在神泉堡居住的57天期间,毛主席起草了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第一次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从而揭开了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这里,毛主席修改审定并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揭开了中国土地改革的序幕。在这里,中共中央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重新修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前的石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的不是时候,没开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共中央机关卫生院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卫生院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家沟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机关在陕北的最后一个居住地。也是艰难困苦的转战陕北中相对安定的几个月。周恩来旧居是窑主马醒民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亲自设计、监修的私宅,建筑设计奇特,石结构拱券门楼垛口林立,11孔窑沿平面凹凸交错,飞檐雕梁,暗道取暖,三通纳凉,充分显示了陕北窑洞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建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杨家沟村扶风寨原马氏讲堂祠堂院,是杨家沟革命旧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院分为前后俩院,前院为1911年建的“马氏讲堂”,后院为续建的“马氏祠堂”。这是一颇具特色的陕北窑洞院落,也是全国唯一的窑洞式展馆。1947年毛泽东主席来到杨家沟,在这里先后召开过“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议”、“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军事会议”、“庆祝宜川大捷大会”和“东渡黄河动员大会”,院子广场还有全国仅有的一块“劳动人民翻身纪念碑”。这块碑是1947年3月7日,河岔区2000多农民在这里召开庆祝劳动人民翻身大会,为纪念这次大会,表达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感激之情,他们推倒了豪绅树的“功名碑”,树起了劳动人民“翻身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南20公里的杨家沟扶风寨。主要包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等革命家旧居、十二月会议、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中央前委扩大会议、庆祝宜川大捷大会和东渡黄河动员大会旧址,以及亚洲部保卫科、供销科,中央政治部,中央机关医院和新华社旧址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任粥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来到杨家沟,1948年3月21日离开杨家沟,东渡黄河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家沟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日之杨家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家沟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家沟地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庄园内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院内为中央机关办公场所,十二月会议就是在其中一间堂屋召开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十二月会议旧址,前两天习近平总书记来时,就是站在粉色背心女同胞所在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的卧室</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恩来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恩来卧室</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家沟村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家沟村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家沟村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家沟村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庄园主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川口黄河渡口旧址位于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园子塔渡口。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这里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前往华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8年春,全国解放战争形势进一步好转。为统一指挥全国各战区的作战,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经过综合考虑,最终选择群众基础好、水流平缓,且距杨家沟和西柏坡最近的吴堡川口进行渡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 月21日,毛泽东率“亚洲部”离开居住了整整4个月的杨家沟,经过绥德吉镇、佳县螅镇等地,于3月23日上午来到吴堡川口黄河渡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3月13日开始准备,到3月23日正式渡河,东渡准备工作用了10天时间。汪东兴与吴堡县委书记、县公安局局长、陕甘宁边区保卫处和社会处负责人,一起开会调研有关东渡需要的渡船、船工、修船技术人员等情况,安排人员购买大量的桐油、麻绳、撑杆、木料、水桶等物品,筹集150人10天用的粮食和几十匹牲口需要的草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防止国民党飞机的破坏,迷惑敌人,确保党中央机关顺利东渡,有关部门还在川口渡口以北的佳县木头峪渡口,川口以南的碛口渡口、宋家川渡口、杨家店渡口、石岔渡口和延川渡口,同时进行较大规模的渡河活动,以掩护川口的渡河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8年3 月23 日下午1时左右,毛泽东、周恩来等先后登船开始渡河。大约20分钟后渡船到达黄河对岸的山西临县高家塔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此,毛泽东结束了转战陕北的艰苦岁月,离开了他生活和战斗过13个春秋的陕北,离开了榆林。这次顺利东渡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新起点。伴随着东渡的顺利进行,蒋介石反动政权摇摇欲坠,而中国革命即将迎来全国胜利的曙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渡黄河后,毛泽东一行先后来到中央后委驻地山西临县双塔村、晋绥军区驻地兴县蔡家崖,后又经苛岚、五寨、神池、雁门关等地,最后到达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村。在东渡整整一年后的1949年3月23日,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毛泽东又带领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出发,开始向北平进发。仅仅半年后,1949年9月份,全国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川口毛主席东渡黄河处群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东渡黄河处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遗留下来的河神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延安回来已十多天了,由于杂事太多,以至耽误了整理照片。在整理照片和查找史料时才发现自己遗漏了许多宝贵的镜头,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谨以此篇作为这次红色之旅的总结,同时今天是烈士纪念日,也作为对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先烈们的缅怀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