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重法王老师,精彩演绎《竹节人》

丝竹清韵

<p class="ql-block">人间最美是金秋,五谷飘香丰收乐。即将迎接“十一”到来之际,我中学语文组于9月29日,王剑侠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竹节人》。《竹节人》是六年级语文部编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训练项目有二:一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二是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是现代作家范锡林的作品,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的一种玩具—竹节人,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不但小孩子喜欢玩,大人也抵不住它的诱惑。基于这课内容,王剑侠老师上得有声有色、有法有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课后我中语组及时进行说课、评课、议课。王老师先说课,她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状况、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课后反思五方面进行了说课。之后我组每个成员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我们一致认为王老师本课的亮点是:</p> 双基落实重读写 <p class="ql-block">1)注重书写:先让学生讲解书写要注意什么,王老师再示范书写四个生字的间架结构,最后让学生找出书后生字表中难写的字,提出自己书写上的困惑,王老师再给予相应的导学指导。尤其王老师的示范书写,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老师的运笔趋势,这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抽象的文字在老师的粉笔下变得具体生动起来。</p><p class="ql-block">2)注重朗读: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自由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可见王老师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化朗读,尊重了不同学生在朗读上的差距。让学生在自我欣赏自己声音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语感、加深文本印象、提高理解能力,从而让孩子产生朗读自信!在孩子的脑海中,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p> 脉络清晰抓要点 <p class="ql-block">找准切入点,牵一发动全身。在初读课文时,王老师的设计可谓精妙智慧:整篇课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这句话中,你还可以找到哪一个字精准、凝炼地表达作者对“竹节人”的感受?在语文教学中,找准课文的切入点是课堂教学最为关键的步骤。所谓切入点,就是整篇课文的着眼点和突破口。从这个突破口入手,就能提纲挈领地对课文进行全面剖析,把课文分析透彻,分析到位。切入点把握得好,一篇课文就能很流畅地讲好;切入点选取得好往往会取得引人入胜,事半功倍的效果。王老师正是把握好了这个切入点,紧扣一个“迷”字,为后面的内容展开以及找出相关词语、语句的写法标埋下伏笔。</p> 循循善诱教方法 <p class="ql-block">王老师的导学很重方法,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找出描写“竹节人”的好词好句,并圈点勾画出来。学习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三分钟,之后再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交流时她亲临每个组倾听并参与孩子的合作学习。之后她教给学生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有目的的阅读——抓关键词。如文中描写竹节人样子的词句: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呆头呆脑的傻样子;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这些词语的提炼,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到了文字的有趣,而且教会学生抓关键词阅读课文的方法。现代文阅读学习中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找到了关键词,就抓住了理解课文的核心,就找到了理解课文的钥匙。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就完成了本课难点标,即“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这个难点标。</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本节课亮点很多,但也有遗憾之处:当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没有让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而是在导学过程中一一呈现小组研讨的内容。王老师就此反思说,因担心时间不够,不敢放手让学生讲解,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发现学生完全能做到。据此遗憾,也警戒我们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的给学生一个支点,相信孩子能撑起整个地球!</p>

学生

王老师

竹节

课文

切入点

朗读

阅读

学习

老师

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