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化学校:聚焦课堂 关注素养

苏苏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聚焦课堂 关注素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庆化学校"学导练"示范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活动侧记(一)</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为进一步修师德、练师能,有效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9月份,庆化学校开展“学导练”示范课系列活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分层示范,重点结合“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打造学生主体课堂,为新学期课堂研究指明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语文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姚润芬老师所授的《湖心亭看雪》一课,紧扣文本的事理、情景,为学生展开了一座别开生面的湖心亭。围绕“痴”字,讲了痴行、痴景、痴情三个方面。授课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穿插了学生的朗读、悟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天寒地冻、万籁俱寂时赏雪的闲情雅致和不随流俗,以及所要表达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对课文知识的升华,更深一步加强了对“知人论世”这一语文学习方法的认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是蒋花老师《小小“动物园”》习作讲评课的最大亮点。欣赏环节集中展示精彩语句,因为源自童心、发自真心,因为不拘一格、别有创意,所以学生兴味盎然、笑声不断,体验习作之乐,感悟表达之妙;通过归类梳理、直观对比,老师引导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中,给习作“挑刺”“治病”;最后,老师有的放矢表演“发怒”,学生对症下药治愈“哑巴”。教师的“训”与学生的“练”巧妙结合,师生互动合作使作文讲评课充满了灵气和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李亚青老师讲授的课文是《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李老师以“秋雨是钥匙”作为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巧妙的串联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她在教学中利用回顾关于秋的旧知并结合当天实时天气导入,把学生带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及时把学生思维又带出课外,带到更广阔、美丽的秋天。最后将课文升华成小诗,提炼出主题,教学方法独树一帜。整堂课穿插练习和小检测,渗入“学导练”教学模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安玉玲老师的课以“多样的月下景,别样的月下情”为主题研讨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旅夜书怀》《题金陵渡》三首古诗,以主问题“三首诗中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找出共同描写的景物,并谈谈景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组织课堂,分别以“初读古诗——再读,想象画面——深情读诗,探究月下之情”为主要环节,师生探究,生生讨论,在对比学习中描述月下美景,感受诗人或忧或喜的不同情感。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潜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的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由学生熟悉的漫画引入,一方面将学生的兴趣抓住,另一方面总结出漫画的特点。学生在一幅又一幅的漫画欣赏、总结思考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总结出漫画的特点。张文妙老师紧接着通过对课前观察的分享让学生由一个个词语来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你说我猜,课堂上一片欢声笑语。教师趁热打铁引入夸张修辞手法,从词语到句子,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一个个精彩瞬间让课堂整个活了起来。最后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引入“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语文要素,复习回顾,例文分析,学生写作,一气呵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常彩芬老师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一课时,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带着表情和动作,以及对文中人物心情的体会分角色、多形式的朗读来读懂对话。在“读”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真正做到了“在读中悟”。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很好的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尤其是戴着头饰分角色表演环节,形象、直观、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整堂课“学、导、练”结合,亮点频出,学习氛围轻松活跃,寓教于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数学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王斐老师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的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第二课时“混合运算”,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发挥“引导——帮助——点拨”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张蕊老师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导入,在《二次函数》这节课中,用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带领学生真正理解了二次函数的意义。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情绪高涨,参与度高,参与面广。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用鼓励性语言适时对学生给予肯定,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更快更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王亚峰老师执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王老师善于从孩子最熟悉的教室座位出发,唤起学生用已有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知识的连接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始终坚持“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乐学、善学,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寻求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张娟娟老师通过学生喜爱的游乐场景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自主预习检测,合作探究新知,最后进行“闯关大比拼”梯度练习,很好的诠释了“学导练三步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课堂上一句句“小老师,在哪里”?“小老师,在这里”!“do re mi”,“mi re do”。“请听我说”。“听你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想说”等话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知识的发现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英语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王芯雨老师所授的是七年级上册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 Section A的第一课时。王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形象生动的图片,以实物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她采用情景教学法(每次班级换座位后,总会有一些物品没有人认领,请同学们帮忙找找它们的主人),以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 Is this your...”引入新课学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轻松愉悦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切实掌握了语言知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在四年级英语unit 1 My classroom 一节语音示范课展示中,充满活力的郭晓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出环环相扣的教学亮点,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逐步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精神振奋的积极学习状态,生动地诠释了“学导练”的先进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生物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生物老师杨晓燕的授课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的第一节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杨老师采用“学导练”教学模式,课前进行问题式检测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课堂中通过一幅麦田图片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以及大量的实例引领学生层层剖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在每一个知识点生成之后,教师利用希沃竞赛活动和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参与了知识的生成过程,通过实例加深了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学有所获。</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美术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课,属于鉴赏评述类课程。刘凯老师这节课着重讲述中国古代雕塑的分类,即宗教雕塑、陵墓雕塑和世俗雕塑。学生通过欣赏图片,以对比、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其代表作品的特点,分析四大石窟与秦汉雕塑的艺术价值。本节课将美术课的趣味性、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体现的淋漓尽致。课堂开放,富有活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组织形式上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是一堂让学生感兴趣,跃跃欲试的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教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每一位老师都能精心准备、深挖教材,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为全校教师奉献出一堂堂高水平的示范课。此次活动既是教师个人积淀、教学技能、学科特色的展示;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观摩提高、交流研讨的平台;特别是给青年教师在教学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例,真正实现了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总编:拓剑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审核:魏娅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供稿:教研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排版:电教处</span></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

老师

课堂

教学

学习

教师

学导练

课堂教学

知识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