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识字创高效,集中识字探趣味|记红谷滩区实验学校小学语文教研

皓月

<p class="ql-block"> 为落实“双减”政策,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高效课堂,9月30日上午,我校小学语文组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主题为“随文识字创高效,集中识字探趣味”的识字专题研讨活动。</p><p class="ql-block"> </p> 活动一 <p class="ql-block">  肖洁老师随文识字示范课《我要的是葫芦》。肖老师这堂课吸取传统识字教法精华,以激趣减负为主渠道,把生字、生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和具体的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p> <p class="ql-block">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p><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遵循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藤”“谢”时从句子中找出来,再识字,然后借助图片和生活中的场景解字义,音、形、义多角度识字,再运用到生活中,最后又回到课文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随文识字,巧妙处理。</p><p class="ql-block"> 集中识字一定程度上会脱离课文,在这堂随文识字课中,肖老师善于抓住契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识记生字。如“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由字到句,再到有感情的读,看图说话,自主说话。一连串的设计层层推进,字不离文,文不离字,达到识字效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以生为本,趣学汉字。</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问题设计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区,如结合生活用“慢慢地”说话,学生口若悬河。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读,设计说话训练,进行拓展。“摘葫芦”游戏和儿歌的设计,既充满趣味,又进一步巩固生字。</p> 活动二 <p class="ql-block">  万萍萍老师识字专题讲座《趣在识中》。</p><p class="ql-block"> 万萍萍老师的讲座围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识字方式的多元化”展开,归纳、列举了八种常用识字方法。</p><p class="ql-block"> (一)实物识字。</p><p class="ql-block"> (二)动作表演识字。</p><p class="ql-block"> (三)熟字记生字。</p><p class="ql-block"> (四)对比法</p><p class="ql-block"> (五)归类法识记。</p><p class="ql-block"> (六)看图识字法。</p> <p class="ql-block">  (七)变换形式,玩中学:猜谜、做游戏、编儿歌、编故事。</p><p class="ql-block"> (八)生活中识字。</p><p class="ql-block"> 最后万老师总结一条,“识字方法千万条,记牢生字第一条”。</p> 活动三 <p class="ql-block">  课后大家积极展开了评课研讨。本次研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p><p class="ql-block"> 1.针对平时识字教学中的枯燥,效率低展开热烈的研讨和探求,从而纠正原有的认识或行为偏差,产生新的教学理解。</p><p class="ql-block"> 2.关注学生学习的事实。把研讨的主旋律定位于“学生的学习”,通过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来改进课堂教学并形成教学实践,努力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展真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正是提升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它有力地推进了教师成为专家型、教研型的进程。</span></p>

识字

随文

生字

学生

老师

研讨

教研

课堂教学

课文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