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召唤(12)自驾山西祁县昭馀古城

董萍

<p class="ql-block">2021.9.26日在祁县汉庭酒店吃完早餐后,我们溜溜达达去昭馀古城。</p> <p class="ql-block">祁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祁县,古称“昭馀”,因“昭馀祁泽薮”而得名,中国玻璃器皿之都,是晋商故里,晋商文化的发祥地,万里茶道的发源地和枢纽,祁县祁太秧歌、戴氏心意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祁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的晋商老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以十字口为中心,4条大街垂直交叉,8条小街,28条巷、72圪道与之纵横贯通。古院落1000多所,明清建筑风格的房屋2万多间。雄伟大气的院落,严谨有序的布局,精雕细刻的工艺充分显示了晋商鼎盛时期,祁县古城店铺、民居建筑设计方面的特色风格。</p><p class="ql-block">祁县古城地理优越,距武宿机场40分钟车程,太原火车站1小时路程,乔家大院10分钟,平遥古城20分钟,周边著名景区除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外,东邻榆次老城、常家庄园、孔祥熙宅院、曹家大院、中国玻璃艺术园,西有绵山景区、王家大院、汾酒集团,南靠麓台山、紫金山,武乡八路军纪念馆,北挨刘胡兰纪念馆、武则天故居、卦山和晋祠等。 祁县古城有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景点30处。</p> <p class="ql-block">25日晚上开车去酒店,路过昭馀古城,觉得距离很近。这会儿步行,走了十几分钟了还没到,看到“瞻凤”的城墙门洞,里边也是古建就走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纵横交错着一条条胡同,有一些清代建筑,有修缮过的,也有原汁原味的。专挑标着历史建筑或感觉原汁原味的院门拍,院门都关着,不知院内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渠仁甫名晋山,清光绪六(1880)年生,祁县渠家第十九代,自幼勤于学习,思想开明,25岁曾中秀才。但未继续“深造”,只在家中读书作诗,研习书法。清末维新变法及民主立宪各种潮流对其影响至深,清政府也迫于时局“废科举,兴新学”,至宣统元(1909)年有祁县人孟步云创立“祁县女子学堂”时,他就积极参与其间,深知现代教育对国家及国民的意义。但这时候他说了还不算,虽然父亲在他11岁就去世了,但祖父尚健在,他只能出力。</p><p class="ql-block">民国六(1907)年祖父渠源潮去世,他当家说了算了,隔年初(1909年)就出钱创办了祁县私立竞新小学校。为宣传现代文明思想,创立民主国家,民国政府规定,校长必须是“新学”毕业生充任。渠仁甫先生亲自去省城,礼聘新学毕业生韩耀明为私立竞新小学校长,是年三月即招收初级、高级两班共30多名学龄儿童开学授课。</p><p class="ql-block">起初校址是租赁祁县小东街东口内的一家民房,随着他的巨额投入,聘请教员,招收学生,小民居很快不堪重负。于是,他出资购买了现在的校址。之后,随着学校的日益扩大,他也不断掏钱买房。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竞新小学校旧址,虽然是鳞次栉比一大片,而且都是好房子,但外观并不整齐。</p><p class="ql-block">办学校不是有房子就行的,光买“半城”房子,那也只是第一步。渠仁甫先生不仅高薪聘请教员,免费培养学生,还得置办一切教书用具,图书标本、实验器材、桌椅板凳什么都买,光弄个操场就花了五千六百块大洋。</p><p class="ql-block">但他只出钱办学,怎么样教学那是校长和教员的事情。他作为“校董”从未去学校指手画脚,连给学生讲话都没有。数以百计的学生只知道他是个董事长,经年累月间才能在别人的指点下知道就是他。而他本人不仅学业精进,思想也不比那些教员封闭。</p><p class="ql-block">如火如荼的私立竞新小学校形势一片大好,不仅县里、省里出面褒扬,连徐世昌总统都两次赠匾嘉奖:功深树人、敬教劝学。然而,公元1937年“七七事变”预示着中国历史上最危急的外敌入侵全面开始,仅仅四个月后,倭寇便攻陷祁县城。渠仁甫先生的家--- 渠家大院 ---也变成了倭寇的司令部,私立竞新小学校被迫停课。</p><p class="ql-block">自1919年至1937年的十八年中,私立竞新小学校共毕业16个班约450名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加入到抗倭斗争中,从地方到中央代不乏人。</p><p class="ql-block">因为抗倭和内战紧密相连,灾难累累,私立竞新小学校再未复课。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渠仁甫先生将竞新学校旧址连同家业(其中大约有万册图书)一并交给了党。作为回报,他荣幸地当选为祁县第一届“人大代表”和山西省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公元1963年12月,渠仁甫先生在太原病逝,私立竞新小学校旧址也变成了一片狼藉的大杂院。</p> <p class="ql-block">从“瞻凤”出来,又走了一段路,才看到“昭馀古城”的牌楼。感觉又是当地特意打造的商业街,想拍一张牌楼就走。街里的两处高层建筑吸引住眼球,想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昭馀古城建于北魏太和年间,明清时期因茶商发达而鼎盛辉煌,至今仍保持和延续了明清时期商业步行街的风貌。古城老街上密布着70余家店铺,多数是清代商业鼎盛时期的茶庄、票号、当铺、油业、粮行、木器行、货栈、旅店、烟业、鞋帽业、漆行、花店业、糕点铺、绸缎庄、杂货店等多种行业的铺面。这些铺面多为前店后坊式的四合院或多进院,屋顶多为双坡硬山顶或卷棚顶,院门多为挑角门楼,雕饰精美,保留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p> <p class="ql-block">因为计划今天去忻州,有一百六十多公里路程,早晨大致看一下昭馀古城就离开。看到“渠家大院”“晋商文化博物馆”的牌子,院里气派的建筑,我们三人决定进去看看,赶紧打电话告知另一位朋友。</p> <p class="ql-block">渠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大街33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5317平方米,建筑面积13271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渠家大院现存主体为清同治光绪时期的建筑,整座大院由8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组成,大院为城堡式建筑。渠家大院院落组成丰富,栏杆院、明楼院、统楼院、戏台院等巧妙的组合在一起,错落有致。屋顶形态各异,有歇山顶、悬山顶、卷棚顶、硬山顶等。高大的拱门洞,上有玲珑精致的眺阁。院落之间隔有牌楼、过厅,明楼、统楼形成丰富过渡的空间形态。渠家大院是整个晋商文化的缩影,它保存了大量民俗的、历史的、艺术的信息,体现出深刻的文化特质,蕴涵着深广而复杂的文化积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进了大门直行,一个院套一个院。我还说山西乔家、李家、王家三家大院都看过了,不再看大院,但渠家大院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精美、气派,还是吸引住我。</span></p> <p class="ql-block">刚走完直对院门的一溜套院,每一个院还有套院,我一个套院都没进呢,朋友到了,她以前来过这个院,想去看万里茶道博物馆,我跟她离开渠家大院,一起去找万里茶道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出了渠家大院没走多远,见到“渠本翘故居”,正想扒门缝看看,有位女士打开了门。</p> <p class="ql-block">渠本翘,字楚南,清光绪进士,著名山西早期实业家。山西省祁县人。曾留学日本,回国为候补官吏“分省尽先补用道”。1909年 9月至 1910年 3月出任山西大学堂监督。在祁县创办山西第一女子中学校。后历任驻日本横滨总领事,外务部司员,1906年参加山西绅民收回矿权运动,投资创办“山西保晋矿务公司”任总理。1909年 9月任山西大学堂监督。辛亥武昌起义后,被清政府任为山西省宣慰使,未就任。1919年病逝于天津。</p><p class="ql-block">渠本翘为渠氏家族的第十八代。</p><p class="ql-block">当地官方评价:渠本翘先生是近代山西集官、商、绅、学于一体的传奇人物。他是一位有家国情怀的爱国者。100多年前,当山西省平定、盂县等地的采矿权被西方列强攫取后,渠本翘先生率先倡议、筹款出资,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保矿运动,取得了斗争的胜利,成立了山西人自己的“保晋矿务公司”。他是一位以实业救国为己任的优秀晋商代表。</p><p class="ql-block">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理念,积极推动晋商票号转型发展和实业兴国,给晋商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曾任山西商会会长,为振兴民族工商业做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位有教育兴国之远识的教育家。创办了祁县中学堂、山西第一女子中学校,曾任山西大学堂学监(即校长),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遗泽后人,为山西近代教育之先驱。他是一位有博经通史的文化传承者。广收珍版古籍与名家字画,征集刊行刘奋熙诗集、戴廷式文集等著述,传承文化之经典、延续祁县之文脉。先生的精神品质,是晋商精神、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祁县历史文化丰富内涵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院里的石榴经过小雨的洗涤,欢喜地轻轻扭着腰肢,雨滴慢慢落下,吸引我们驻足拍摄。</p> <p class="ql-block">离开渠本翘故居,按指示牌指引前行。</p> <p class="ql-block">走到北大街与新道街交叉口东150米,看到祁县茶庄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裕川茶庄</span>遗址。</p><p class="ql-block">长裕川茶庄,是晋商中开设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茶庄之一。昭馀古城里的长裕川茶庄,是总号,始建于清乾隆嘉庆时期,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茶庄遗址。</p><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在昭馀古城(祁县)长裕川茶庄,中国商业史学会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立下一块石碑,上书“晋商万里茶路中心”。而今,这家长裕川茶庄已被开辟为万里茶道博物馆,用以传承茶商文化,弘扬晋商精神。</p><p class="ql-block">长裕川茶庄,占地面积2384平方米。大院三面临街,院墙高耸,俨然一座城堡。</p> <p class="ql-block">进入茶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的青石浮雕。高15米,宽10米。论建筑风格,可谓中西合璧。浮雕的四根柱子,采用罗马柱的建筑风格,雕刻内容反映的却是中国的吉祥和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距离太近,我的手机拍不全,借用这张兰妹妹用广角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座博物馆分四个院落和两个偏院,共有砖瓦房一百多间。宅院的城堡式布局与其茶庄总部的商用功能完美结合,西北院是掌柜们的办公院,大掌柜、二掌柜、内事掌柜(主管财务)们在院内开展各项业务活动,进行财务决算等。东北院是招待各地分号掌柜的院落,他们可以在这里住宿,而这两个“院子”就相当于长裕川设在祁县的“总柜”。</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院。</p> <p class="ql-block">万里茶道是是古代中国、蒙古、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p><p class="ql-block">万里茶道从中国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起,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从伊林(现二连浩特)进入现蒙古国境内、沿阿尔泰军台,穿越沙漠戈壁,经库伦(现乌兰巴托)到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全程约4760公里,其中水路1480公里,陆路3280公里。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从恰克图经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秋明、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十几个城市,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使茶叶之路干线总长13000 余公里,沟通了亚洲大陆南北方向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区域,并延伸至中亚和东欧等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万里茶路”。</p> <p class="ql-block">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早在公元16世纪,中国已有茶叶出口的历史,到17世纪,中国的砖茶在俄国和欧洲已经培养起一个稳定而庞大的消费群体,尤其是西伯利亚一带以肉奶为主食的游牧民族到了“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地步,他们必须依靠饮茶来消食化腻。输入俄国的砖茶均来自中国的南方,而经营者却是非产茶之省的晋商。</p><p class="ql-block">祁县作为晋商文化中心区,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晋商以其雄厚的财力,灵活多变的经营之道,刻苦敢于冒险的创业精神,在长途贩运贸易中,逐渐开拓和形成一些商道,货行天下,汇通天下。其中南起闽赣鄂,经祁县,北达包头、归化、西伯利亚、莫斯科、圣彼得堡的国际商道,以输出茶叶为主,故称中俄茶叶之路。</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院</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三院</p> <p class="ql-block">从茶道博物馆出来,往酒店方向走。</p> <p class="ql-block">到这个十字路口,四个角都有一座大同小异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十点钟离开祁县前往忻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