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遇见一座漂亮的桥,在出游途中。</p><p class="ql-block"> 当今的贵州,已是世界桥梁的“博物馆”。尽管这座桥与“博物馆”里的任何一桥相比都不足挂齿,但是俺仍然认为它很漂亮。</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拱桥带俺穿越到了一百一十多年前,那时候的的中国,列强横行,民不聊生,满目疮痍,饿殍遍野。山高皇帝远的贵州更是极贫极弱,干人苦不堪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地方官主导建桥,此桥风雨中屹立百余年乃旧造福于民,能不漂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桥真漂亮。漂亮的不仅仅是此桥。</span></p> <p class="ql-block"> 金秋时节,俺们老同学老同事两车六叟相邀黔北小游。</p><p class="ql-block"> 乡间小路,景致悦人,自驾方便,见景驻车。摆古侃今谈笑风生中见一座高耸的蛋形石拱桥站在路旁,前车指挥“大指挥官”:“靠边停车”。</p><p class="ql-block"> 此处是贵州省绥阳县温泉镇,与正安县交界处,有条贵州通往四川的古驿道。这桥横跨,联接起被一条八公里长的猛溪河切断的驿道。</p><p class="ql-block"> 一百多年前,河边建有驿站,人们称驿站为“公馆”,俺理解为“公家开的旅馆”的简称。过往的人们与俺的理解差不多,都叫这石拱桥“公馆桥”,一百多年来都是这样叫,县志也是这样记录的。</p> <p class="ql-block"> 叟们拾阶上桥,手搭凉蓬四望:稻谷金黄,苍山碧绿,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沿着猛溪河望去,浅浅的猛溪河已经不见了百年前的湍急,河面也不宽。</p><p class="ql-block"> 这条河是绥阳县与正安县道真县的分界线。没有桥的时候是要摆渡撑船过河的。 无论达官草民往来,都要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船塘渡口坐船,方能到达彼岸。彼岸的那个地方叫</span>公平场,也叫公平街。</p> <p class="ql-block"> 1905年某春日,正安州知府郎承模从遵义往正安州,到此已金乌西落,便下榻公馆。夜半暴雨铺天春水猛涨,漫过河面淹没农田。</p><p class="ql-block"> 郎承模悲叹:“烟水苍茫,哀歌无渡,途穷日暮,惆怅何之!甚至濡首灭顶、沉沦者不知几何?”。</p><p class="ql-block"> 他没有沉沦。他“思欲驾虹,以求利涉。”</p><p class="ql-block"> 洪水三天才退,郎承模回到正安,决定在此建桥,与绥阳知府方俊商妥,两县共筑。郎承模带头捐银50两,民间纷纷捐之。筹毕<span style="font-size:18px;">资金,历时</span>三年,石桥竣工。此桥两县共管也曾叫“共管桥”。</p> <p class="ql-block"> 公馆桥为单孔拱桥,全由巨石砌成。桥跨三十七米,高二十三米,宽九米。南面石梯四十七级,北面四十九阶。桥面双侧护栏为板石磨制,左右均有形状相同桥楼一座。桥楼中各嵌两块石碑。</p><p class="ql-block"> 东面石碑刻有建桥倡导人和捐款人姓名及金额;西面两块刻有《修建正南第一桥序》和“竹不如松青且雅,兰虽是草秀而香”的对联及吉祥图案。两边护拦各有一联:“骑驴相国逸兴寻诗,司马才人豪情题柱”;“石磴连云平雁齿,河梁堰月卧虹腰”。二古联对仗工整、意境幽远,可见诗乡文化之历史渊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桥竣后出现过一桩怪事,至今被记录于桥头:</p><p class="ql-block"> 某年秋稻熟时,大片稻子一夜之间突然不见了。一连几天,接连发生。人们认为是桥两头的石狮子成精了偷吃了稻谷。于是大家把四只大石狮推到河里,腿都被摔断了。后来,稻子再没丢失。再后来,文物保护部门认为石狮子偷吃稻谷证据不足,便<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河里找回石狮重新装于桥头,也没发现少了稻谷。而</span>今,人们上公馆桥真能看见石狮的腿确有残疾。稻谷没再被盗,估计是石狮子的腿不方便了吧。</p><p class="ql-block"> 1987年绥阳县政府公布公馆桥为绥阳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石狮窃谷》的传说,也塑于桥边。可怜的石狮子,被窃谷者甩锅。</p> <p class="ql-block"> 石拱桥北岸平台,立有三块石碑,分别刻有“痌瘝在抱”,“咸歌利涉”、“民不能忘”。记录着建桥人的功德。</p><p class="ql-block"> 百多年前,没有报刊电视,沒有5G网络和微信,连《美篇》都没有,对正能量的宣传和记载,只能是找几块石头,硬点的,再找几个石匠把大家要说的话让识字的人浓缩成四个字一组,一共三组刻在石头上,以彰显建桥人的政绩和表达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于是就有了传说中的“树碑立传”,让后人不要忘记每一个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官员,现在叫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p> <p class="ql-block"> 公馆桥历经百年,仍旧<span style="font-size:18px;">坚固实用,屹立旷野尽显</span>古朴苍劲,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在没有电脑设计,没有钢筋水泥,没有吊重机械的年代造就此桥,堪称奇迹。</p><p class="ql-block"> 公馆桥的独特别致,被载入了《绥阳县志》和《续遵义府志》,被誉为“黔北第一古石桥”。</p> <p class="ql-block"> 老叟六枚顾不得年迈气喘爬上爬下,绕来绕去观赏古桥,脖吊尼康佳能索尼,声称还是手机好用,拍了不少一会再删的照片,选了数张,编此美篇,是为记录公馆桥的漂亮和建桥这事漂亮。</p><p class="ql-block"> 百多年前身为知州的郎承模,能够设身处地关注民生,办实事、做好事,带头捐款筹资造建了这漂亮的桥,让老百姓“咸歌利涉”,自然是“民不能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