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蚕桑基地,探秘丝绸文化——海宁市桃园小学三年级研学蚕桑基地纪实

木讷

海宁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具有浓郁的吴越文化、江南文化。海宁市周王庙镇的云龙村,自南宋以来就有养蚕和植桑的习俗,云龙悠久的蚕桑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div>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孩子的成长需要课堂学习、书籍浸润,更需要课外实践的体验与积累。这次,“研学蚕桑基地,探秘丝绸文化”三年级的小朋友来到云龙蚕桑文化研学营地,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参与喂养蚕宝宝,感受古老的蚕桑文化,真正在实践中学习。</div> 一、研学前的准备与计划<div>  研学活动,让每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兴奋。但是如何让研学活动更有意义和收获呢?老师和小朋友进行了研讨与交流,制定了我们的研学计划。</div><div> 1.遵守规则安全第一</div><div> 首先,各班认真学习的《研学手册》上的”安全第一课“和"研学守则”。同学们积极参与交流 制定了我们的行为规则:听从领队老师的安排;能尊重老师和工作人员,专心聆听,认真参与;同学们要紧记集合时间和地点,并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特别是不得以任何理由独自离开团队单独行动,有特殊情况能及时报告领队老师。</div><div> 2.分组分工确定研学目标</div><div> 接着,同学们开始根据大家研学主题,进行分组,然后小组内进行分工,组长负责协助老师管理小组成员;纪律委员负责集合清点人数,保持队列整齐。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还取了特别有趣的队名,有“彩虹研学小队”“阳光研学小队”“朝晖研学小队”……</div><div> 在老师的协助下,我们认真的指写了研学预备计划,其中研学主题和目标,让大家明确了这次活动不是秋游,更不是闲逛,而是一次难得的实践学习。研学目标是:我们要学习蚕宝宝的相关知识;我们要学会采桑叶、喂养蚕宝宝的方法;主要是学习研学方法,观察、体验、记录,采访,写一份研学报告。</div> 二、研学蚕桑基地的过程和乐趣<br> 经过近一小时的车程,三年级全体队员浩浩荡荡地来到了蚕桑研学基地。宽阔的乡间公路,金黄的稻田,还有蓝天白云,顿时让大家心旷神怡,激动欣喜。<div>  1.开营仪式定秩序 </div><div> 首先,迎接我们的是热情领队老师们,隆重而简洁的开营仪式上,领队老师,学校领导和同学代表都给同学们提出了学习目标和要求。特别是要学会遵守基地的安全规则,不要随意离开队伍和营地。同学们的尽情像阳光一样火热,大家迫不及待地想和蚕宝宝交朋友了。</div> 2.喂养蚕宝宝懂知识<div>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大蚕宝宝的蚕房,见到了正在忙着吃桑叶的蚕宝宝。每一个蚕宝宝已经有手指那么大了,同学们欣喜而激动,每一个学着领队老师的样子喂养蚕宝宝。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认识到蚕宝宝生长的过程,从蚁蚕到做茧子,蚕宝宝每天都是吃桑叶和睡觉,他们每睡一次都要蜕一次皮,每蜕一层皮,就会长大一些,一共蜕四次皮,他们就长成了大蚕宝宝。</div><div> 可爱的蚕宝宝挨挨挤挤,都在起劲地吃桑叶,那么多蚕宝宝一起吃桑叶的声音,就像下起了小雨。同学们都特别喜爱蚕宝宝,真希望自己也能养几条呢。</div><div> 我们还在旁边的展览馆里欣赏到了蚕宝宝的丝做成了蚕丝被和丝绸服装,特别是精美。</div> 我们还在这里留下了可爱的笑脸。 3.采桑游戏长见识 我们走过一大片碧绿的桑树地,这里有上百亩桑园,都是为蚕宝宝们准备的“粮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二项本领就是采桑叶。经过领队老师的指点,我们终于知道采桑叶要把桑枝弯下来,采最上面鲜嫩的叶片,颜色太深的叶子就老了。采桑叶时,要向上掰叶片,就可以顺利采到桑叶。我们每个同学都采到很多桑叶。<div>  不过,在桑园里,还有长见识的游戏呢。领队老师告诉我们桑树全身是宝,桑叶喂养蚕宝宝,桑枝可以做家具和箩筐,桑皮可以造纸,还可以做成结实的绳子,当然还是桑椹可以做成营养丰富的食品和泡酒。原来,长相不起眼的桑树还有多用处呀!</div> <p class="ql-block">  3.体验蚕宝宝成长的游戏</p><p class="ql-block">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蚕宝宝科普馆”,这里非常现代的科普展览馆。我们通过看视频,体验游戏,还有感受气泡的研学,拼图等活动,从认识蚁蚕,到体验蚕宝宝蜕皮的过程,我们还看到了做成标本的蚕宝宝的每个成长过程。</p> 同学们听得特别认真,原来蚕宝宝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是蚕宝宝用来呼吸的,我们在模拟器上感受到了这种特别的呼吸。最好玩的是体验蚕宝宝蜕皮的过程,大家特别爬行在每一个小通道里,仿佛能感受到蚕宝宝一次又一次的蜕皮与重生。 你看,小伙伴们正在合作拼图呢,看大家把蚕宝宝可爱的样子拼出来,真开心。 4.制作陶艺真有趣<div>午餐后,我们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陶艺馆,原来,我们今天要利用陶泥制作桑叶和蚕宝宝。哎呀!这可是我们第一次做陶艺。经过老师细致地指导,我们发现这和平时玩的橡皮泥有点类似。大家就开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div><div> 你看,小伙伴们特别认真,把陶泥认真摔打去泡,再用赶泥棍压平,划出桑叶的样子,再小心地画上叶脉。做蚕宝宝可是高难度的,一节一节地连接,涂颜色。两个小时的制作,红橙黄绿青蓝紫,同学们做的桑叶和蚕宝宝色彩缤纷,富有时代感。</div> 5.蚕具运动会显身手<div>  最后一站,我们一起来到了蚕具运动会现场。蚕具,就是养育蚕宝宝的工具。有背箩、竹匾,蚕网等,这些怎么做运动呢?</div><div> 同学们好奇而欣喜地来到这里,按着领队指出的规则,报数、排队。第一个项目是“背箩掷沙包”,一个同学掷沙包,一个同学接着,然后一直往后掷。没想到20个沙包,经过十个同学的传递,到最后一个都没有接到。</div><div> 第二个运动项目是“接力竹匾游戏”。每一个竹匾里有一个水果,每一次翻动一个竹匾,找到相同的两个竹匾才能算过一关。这个游戏,看上去很简单,但是,我们必须要和大家团结合作,才能在轮流跑动时,还能找到相同的水果。<br></div> 三、研学后的收获与启迪<div>  整整一天研学活动,既丰富又有意义,同学们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学习,这些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是我们现在生活中很难有机会学到的知识。我们通过研学,获得了不一样的知识和体验。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 没有看到蚁蚕宝宝,也没有看到蚕宝宝做茧子的样子。</div><div> 研学基地充分考虑到了同学们的感受,最后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一盒一龄蚕宝宝,同学们又兴奋起来。大家终于有了自己的蚕宝宝了。大家像拿着珍宝一样,小心地端着自己的蚕宝宝,希望有一天,蚕宝宝也能结茧子,长成蛾子。</div> <p class="ql-block">这次蚕桑文化基地的研学活动,意义正在于,让同学们在采桑、喂养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与收获。让他们获得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提升,特别是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探索精神。同时,鼓励和引导同学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研究与探索的方向,感受到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乐趣。</p>

蚕宝宝

研学

同学

桑叶

我们

蚕桑

老师

领队

体验

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