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一晃距离第一次环游太平洋已经五年了,而第二次环游太平洋也过去两年了(图1、图2)。有些事还历历在目,写出来与大家共享。</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 第一次环游太平洋路线图</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 第二次环游太平洋路线图</h1> <h1> 我曾经两次坐船环游了太平洋,接触了很多旅行爱好者。由于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将船友们的行为、习惯总结一下。不是为了讨论出好坏、优劣或者是对错。每一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旅行模式、适合自己的人群、适合自己的观察世界的方式,没有最好,只有适合。总结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借鉴他人的优点,另一方面,为了锻炼自己观察、总结、思考的能力。</h1><h1><br> <b><font color="#ED2308">没有带着头脑的旅行、没有静心思考的旅行、没有总结的旅行只是闲逛罢了。</font></b></h1> <h1> 总体上船友们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旅行者:“激情型”和“稳健型”。第一次环游太平洋的船友中有激情的人数比较多,大约有20%(图3)。第二次环游太平洋的船友中稳健的人数比较多,大概有95%以上(图4)。他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3 第一次环游太平洋的部分船友</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4 第二次环游太平洋的船友们在甲板上拍晚霞</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船友拍摄)</h1> <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对待“晨修”</b></h1><h1><br></h1><h1> 有句古话:一日之计在于晨。第一批“激情型”的船友中,每天早晨有各种各样的人为自己目标而坚持不懈的付出。例如:有十几个到三十几个“发烧程度”不同的摄影爱好者,在海上航行的日子,几乎每一天早晨都会5:30——6:00,在10、11、12楼的甲板上去摄影。其中南京大学的雍教授、北京的王树海女士和张宪先生夫妇,以及深圳来的一位高个子先生等,常常会从早晨5:30一直拍摄到晚上。甚至在深夜还在拍星轨。晚上大部分船友在卡鲁索大剧院尽情欣赏歌剧、魔术、异域风情舞蹈的时候,他们依然在甲板上。深为他们的坚持不懈和毅力所感动! </h1><h1><br></h1><h1> 这其中还不包括专门从事摄影的王源宗摄影师及其团队,由于他们是专业人员,摄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而“稳健型”的船友,偶尔会有一两个人,在偶尔的一天中早晨起来摄影,却没有人天天早晨很早起来拍摄。也没有见到一整天都在拍摄的人。虽然两类的船友都有为数不少的“长枪短炮”。</h1><h1><br></h1><h1> 有人可能会说,我也对摄影感兴趣、我也可以拍摄一整天。</h1><h1><br></h1><h1> 但他们不是一天,而是近30天;</h1><h1><br></h1><h1> 不是四季如春的室外,而是有时在热带、赤道,站在烈日炎炎的、甲板和四周铁壁滚烫的环境中十几个小时。有时是在寒冷的冬季(两次环游太平洋基本上都是11月底或12月初出发——第二年1月份回。回程时去了韩国、日本),在甲板上要穿厚厚的羽绒服,戴手套,站十几个小时;</h1><h1><br></h1><h1> 不是拍满目的红花绿叶、美丽风景,而是眼睛盯着浩瀚无垠的太平洋洋面,偶尔飞来的一只鲣鸟、偶尔露出水面的鲸或海豚。有时望着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一整天,除了波涛什么都没有;有时,整整十几个小时的收获仅仅是,不知从什么船上掉入海洋中的一个油桶。</h1><h1><br></h1><h1>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但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坚持,而且必须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因为所拍摄的对象(鲣鸟、鲸、海豚)都是运动着的,转瞬即逝。</b>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心血来潮时,一时的冲动会有,但长期的坚持则无。守得住孤独、寂寞的人,才会有收获。</h1><h1><br></h1><h1> 又如:邮轮三层有一个小场地——蝴蝶夫人酒吧,第一批“激情型”的船友,每天早晨各路健身高手都争相前往锻炼。由于锻炼的团体多,场地就一块,常常会撞车。因此,经协商后,练瑜伽的早晨5:30——6:30(我几次5点多钟起来,都看见有十几个人在瑜伽垫上拉伸),非官方组织跳广场舞的6:30——7:30,官方组织跳广场舞的7:30——8:30。而“稳健型”的船友,从来不用担心早晨起来有人会占用蝴蝶夫人酒吧。一直到8:30分官方组织的各种活动(跳舞、剪纸、做游戏等等)在蝴蝶夫人酒吧开始之前,没有任何自己组织的活动,包括锻炼身体。跳广场舞、练瑜伽的团队大约在9:30分在9层甲板才开始锻炼。</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权益方面</b></h1><h1><br></h1><h1> 不论是“激情型”,还是“稳健型”的船友对自己权益都有积极维权的行为。例如:对船方没有按时到达港口、或者是对提供的服务不满意,都会提出自己的要求。但细微之处仍然会有很大的差别。</h1><h1><br></h1><h1> 船上主要大范围的活动空间主要集中在9、10层,但船尾靠近黄色大烟囱附近还有11、12层(不包括船前方的11层)。刚上船的时候,这些地方是不开放的。“稳健型”的船友也就认定了这样一个事实。但“激情型”船友中有人就去与船方交涉,船方就开放了这一区域。在后甲板12层以那个带歌诗达大西洋号邮轮标志C的黄色大烟囱,以及蓝天白云为背景是一个很不错的拍摄取景地,各路摄影高手就在那里一展身手,拍摄了很多非常有航海、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韵的照片(图5)。</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5 邮轮后甲板十二层(感谢王树海女士)</h1> <h1> <br></h1><h1> “稳健型”船友中有一个模特团,多在10层甲板、舱内拍摄,没有听说她们在船头和11、12层拍摄。以她们的身材、气质、服装和拍摄团队,若她们在那里拍摄,很多镜头都会成为“屏保”。那里在第二次环游太平洋时没有开放过,也没有人去争取这一权利。很遗憾,很多人错过了这样一个富有航海、富有魅力、富有意境的取景之地。</h1><div><br></div><h1> 一些“激情型”船友甚至还到了船头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男女主人公站的地方拍摄了照片。这里显然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摄影打卡地。大概是从6层船舱前部进去的。听说一些“激情型”的摄影发烧友还进了船轮机室等地拍摄。 <br></h1><h1> <br> 另外,在一些人的努力下,船方甚至在天气比较温暖的时间开放了,围绕着后甲板那个大烟囱12到10层的水滑梯,供大家娱乐。而“稳健型”的船友可能相当一部分人都不知道那个曲里拐弯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h1><h1><br> 这些不同让我想起一句话:一些人只做法律规定的事,而另一些人则是: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事,公民都可以做。这种比喻也许不十分恰当。但很多时候权益都是争取来的。</h1><h1><br><b><font color="#ED2308">3.获取知识方面</font></b></h1><h1><br> 两次邮轮航行中我都是所谓的科学顾问,给各位船友讲沿途的人文、自然、科学规律。“激情型”的船友在航行中几乎每天都与我讨论:关于沿途自然与人文、关于我讲课内容与其经历相关的、关于科学规律。他们在甲板上、船的各类走道上、吃饭的餐桌等等地方,只要遇见我,就可能会讨论。有一位女士曾经在非洲工作多年,她与我在10层甲板上讨论了非洲人种与南太平洋人种的区别。她关于非洲小矮人俾格米人的描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大受裨益。甚至还有人在认认真真、反复核对船上救生艇所能容纳的人数与整个邮轮载客量之间的差异后,来与我讨论邮轮的安全问题。<b><font color="#ED2308">他们是一群充满饥饿感、充满好奇心、充满童心的人。</font></b></h1><h1><br> 而“稳健型”船友也会在甲板上与我对话,但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听我讲,很少与我讨论,也很少注意观察。以我在邮轮上讲课为例:我在两次邮轮的讲课中都讲了《船舶是如何防止摇摆的?》。在邮轮三楼商店靠近船头的地方有一个歌诗达大西洋号的模型,我说船友们可以下课后去看看。第一次讲课后,“激情型”船友至少有6拨人在那里仔细观察模型两侧防止船体摇摆的“舭[bǐ]龙骨”。由于人比较多,他们分批次进行观察,即一些人需要前面的人看完后,才能上前近距离观察,并给我提了很多问题。“稳健型”船友只有人数不多的一拨人。</h1><h1><br> 只是听别人讲与相互之间的讨论,显然不是同一个层次。<b><font color="#ED2308">前者似乎有点像普通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想探究人文、自然现象背后的法则、规律。而“激情型”的船友,更像是研究生,他们知道了自然、人文现象的表征后,还想了解这些景物外表的内涵是什么。</font></b></h1><h1><br></h1><h1> <b><font color="#ED2308">这是一些想拥抱世界、增长知识、拥有自己思想的人。</font></b></h1><h1><br> 同时,这些“激情型”的船友不满足船方提供的获取知识的渠道,他们还自己多次组织开讨论会,就某一专题在图书馆、棋牌室的小厅中,组织讨论,相互交流。我还应邀参加过一次。我没有听说过(不代表一定没有)“稳健型”的船友自己组织开过对某一与文化、自然、历史相关的讨论会。</h1><h1><br><br><font color="#ED2308"><b>4.投入精力方面</b></font></h1><h1><br> 邮轮航行中有一件大多数船友都喜欢做的事:拍摄太平洋面上的飞鱼、鲸、鲣鸟等等动物。特别是一些摄影发烧友。但这是一件费时、费力、磨炼意志的事。</h1><h1><br> 首先,并不是每天都能够遇见飞鱼、遇见鲸、鲣鸟的时候就更少了。一望无际的蓝色太平洋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光刺的眼睛痛。有时,端着相机,望着波涛汹涌的太平洋,几个小时却一无所获。同时,眼睛盯着洋面时间长了,大脑会有麻木感。</h1><h1><br> 其次,飞鱼在洋面上“翱翔”时,用肉眼看,大概只有几个蚂蚁大小,只能用长焦拍摄。而船是在航行中,飞鱼也是在运动中,而且飞出水面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几秒,用长焦镜头捕捉起来极为困难。只有在赤道无风带,因为洋面平静如镜,相对容易拍摄。<br>大多数人没有长焦,更没有耐心,也就看看作罢。相较而言,“激情型”的船友在甲板上的摄影发烧友更多、更有耐心,也更疯狂。</h1><h1><br> 有一位女士没有长焦镜头,用200mm的中焦,坐在三层的甲板上连续3天拍摄飞鱼,终于如愿以偿的拍摄到了,兴奋的叫我看了很多遍。她是等到有从船边刚刚飞起的飞鱼拍摄的,这时的飞鱼距离比较近,她又是坐在甲板上。因此,捕捉到了非常好的飞鱼“飞翔”在海面的镜头。这样很长时间坐在甲板上拍飞鱼的只有她一人。<br> <br></h1><h1> <b><font color="#ED2308"> 摄影界有句名言:真正的摄影不是靠器材。</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font></b><br><br><b><font color="#ED2308">5.个人爱好方面</font></b></h1><h1><br> 两次邮轮环游太平洋的船友中打扑克、搓麻将的人都很多。但“激情型”的船友中,<b><font color="#ED2308">有些人自己会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读书、绘画、书法等等。人活着应该有一个爱好,以寄托自己的情怀和精神。</font></b>印象比较深的有:</h1><h1><br> 陈祖昌先生及其夫人罗茜女士,多次乘坐邮轮环游世界。陈先生是一位国家一级建筑结构工程师,在船上每天手绘邮轮航线图十几个小时。手绘每一张图,不仅有世界地图的轮廓、有经纬度,有每一个到港地点标志性建筑,而且还有陈先生的签名(图6、7)。图绘的非常棒,在计算机制图的年代能够看到如此精美的手绘图,非常难得。手绘的图有86天环游地球、两次环游太平洋、北极、南极航行图等等,而且每一张都有该次邮轮船长的亲笔签名。南极的手绘图上还有长城站站长的亲笔签名。因为,手绘极其珍贵,因为,技艺高超每一张都是珍品。<br> <b><font color="#ED2308">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善良之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font></b>在南极旅行的最后,在南极船上将自己亲手绘制的图拍卖,并将所得款项即时、毫不犹豫的全部捐赠给南极企鹅保护站!为环境保护、大自然保护、企鹅保护!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他们说,“旅行是真正的知识最伟大的发源地,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永远不老。”。更是我们要学习的。</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6 陈祖昌先生手绘环游太平洋图</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谢陈祖昌先生、罗茜女士)</h1>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7 陈祖昌先生手绘南极之旅图</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谢陈祖昌先生、罗茜女士)</div></h1> <h1> 有一对夫妇每天上午固定时间在半开放的棋牌室练书法,从来不间断。棋牌室的旁边就是3层甲板内舱最繁忙的“交通要道”,来来去去、熙熙攘攘人群穿梭不息。然而他们丝毫不被周围嘈杂环境的干扰,令人肃然起敬。这大概就是以入世的方式、态度进行修行。而我这个凡夫俗子,常常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他们选择在这里练书法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房间里没有合适的桌子;二是:棋牌室打麻将的桌子上有一层薄薄的绒布,比较适合练习书法。</h1><h1><br> 在4楼咖啡馆旁边的走廊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几位船友坚持自己的绘画创作。有一位女士在画的插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湖北的一位宁先生(微信名:黑风)不仅常常在船上绘画创作,而且其在各个太平洋小岛上的写生小图涉笔成趣,很有味道(图8、9)。<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8 宁先生环游太平洋时的写生(感谢宁先生)</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9 宁先生环游太平洋时的写生(感谢宁先生)</h1> <h1> <br></h1><h1> 王东元先生则是特殊的一位。他爱好广泛,摄影、写诗、围棋、朗诵,尤以篆刻、书法见长(图10)。他每天在自己的屋内不仅篆刻一枚印章,而且要写一篇小楷(图11)。小楷撰写的金刚经被少林寺收藏,可见其书法功力之造诣。我给他书法的评价是“虽是黑白曲,却吟出一首首余音绕梁三日的诗。”</h1><h1> <br></h1><h1> 他每天刻一方章,因此,收集雕刻用的石头也是他的爱好之一。篆刻刀法熟练,功力深厚。他自己写的诗,并在船上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合唱中领诵,声音高亢洪亮、字正腔圆,令人回味无穷。<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0 王东元先生的书法及篆刻(感谢王东元先生)</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1 王东元先生的书法及篆刻(感谢王东元先生)</h1> <h1> 53天环游太平洋时,有一位从内蒙古来的麻甘霖先生,常常在夜里观测南半球星空,星座。由于船上第九、第十层的灯光亮,光污染强,他不得不一直等到船上的灯都关了,才可以观测;由于要等星座运转到合适的位置才能够观测到,他要在船的后甲板等到夜里的3、4点钟;由于对南半球星座不太熟悉,他拿着星图从吃完晚饭的7点钟,一直比对着星空到凌晨。别人在卡鲁索大剧场欣赏歌剧演出、音乐晚会、魔术表演的时候,别人进入梦乡的时候,他在观察天上的星辰。我从他那里才第一次看到了南半球指引航向的南十字星星座(相当于北半球的北斗七星)。</h1><h1><br> 古人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b><font color="#ED2308">勤奋应该是在人生路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只有用勤奋的手去耕耘、用勤奋的心去感悟生活、用勤奋的思考对待人生,在喧嚣的尘世中,坚忍不拔地向前,人生岁月才会更加精彩,生命火花才会更加闪亮绽放。</font></b></h1><h1><br> 同时,“激情型”船友们还多次举办了自己组织的各类比赛(围棋、象棋、桥牌)。“稳健型”船友也有自己组织的比赛,例如:桥牌。但参加的人数、举办的次数、比赛的种类要少一些。<br><br><b><font color="#ED2308">6. 成果方面</font></b></h1><h1><br> “激情型”船友中,至少有5人出版了书,4人是文字类的游记、散文集(图12、13、14、15),1人是画册。</h1><h1><br> 出版文字游记的分别是:<br> 李汉文先生(微信名:瀚闻),出版的游记是:《太平洋游记》(含北太平洋阿拉斯加等地的游记)。精装本,由壹本印画印务所出版。李汉文先生是一位笔耕不辍的旅行者,他在游轮上每天都要写一篇日记,流畅清新的文字,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一个又一个感悟世界的真实而又快乐的故事。</h1><h1><br> 陈策英女士及其丈夫杨昌浦先生出版的游记是:《世界尽头的天堂》,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依稀还记得陈策英女士,因为要写书,还在公告栏里,发布了收集照片的信息,文笔流畅、字写得工整、潇洒、飘逸。</h1><h1><br> 周勋林先生出版的散文集是《新航程、心航程》,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周先生是我大学时期的校友,文字功底很好。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军人、机关干部、记者等职业。他是一位优秀旅行爱好者,目前足迹已涉及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喜爱自驾,驾车走过世界五大洲以及国内所有的省、市、自治区。他不仅是游走于世界,更重要的是常常在微博、博客上将自己旅途中的见闻呈现给读者,令人敬佩!</h1><h1><br> 马欣、西西夫妇出版的游记是《最后的伊甸园——走进神秘的南太平洋群岛》,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几次上岛游都与他们夫妇同行,每一次,他俩总是问个不停、拍个不停,几乎都是最晚一个上车的。</h1><h1><br> 画册是南京大学雍教授出版的,是一本含有环游太平洋照片的画册。其中,也有他在其他旅行中所拍摄的作品。从他是英国皇家摄影协会的会员这一点上就知道他的摄影功底,其他毋庸赘言。他是船上最勤奋的摄影家,几乎每一个航海日都是早晨5点左右到甲板,一直到夜里10点都在甲板上拍摄。他常常和船上的摄影爱好者一起在餐厅大圆桌一边吃饭、一边畅游在自己的摄影世界。</h1><h1><br></h1><h1> <b><font color="#ED2308"> 他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值得敬佩!</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2 李汉文先生的游记</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3 陈策英、杨昌浦夫妇的游记</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4 周勋林先生散文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5 马欣、西西夫妇的游记</h1> <h1> </h1><h1>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本书的作者中,李汉文先生是建筑工程概预算专业的。陈策英女士是从事财务审计工作的,杨昌浦先生是电机系毕业的。周勋林先生做过很多种工作,包括文字工作。只有马欣、西西夫妇是专门搞文字工作的。</h1><h1><br></h1><h1> 换言之,<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旅行的成果与大学所学专业无关,与从事的工作无关。它只与我们是否对我们干的事是否有激情有关,是否有对周围环境敏锐的观察能力、犀利的洞察能力和深度的思考能力、是否努力付出相关。</b>没有听说“稳健型”船友中有人出书。要出版一本书,需要在旅途中花费多少时间、精力、心思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编撰资料!!!</h1><h1><br></h1><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有心人、努力者一定会有回报。</b></h1><h1><br></h1><h1> 而几乎每一天都写一篇游记、美篇或其他形式的记录的人就更多了,不胜枚举,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是否有收获在于您内心是否有动力,动力是什么,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旅行。</h1><h1><br></h1><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有时候收获不一定是具象的(或者说不是物质的),而是在思想、精神上。文章写的太长了,这里不展开叙述了,由读者自己从我写的文字中慢慢悟吧!</b></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7. 分享方面</b></h1><h1><br></h1><h1> 在三层中央大厅酒吧、舞池旁边船左舷的墙上,“激情型”船友独辟了一块属于游客自己的告示牌。虽然不华丽,却是船友们每天交流各种各样信息的“宝地”。</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span>有发求助信息的,例如:求药。船上有医务室,但收费很高,所以,一些人得病后,药吃完了,便在这里发布其所需药品的种类。有求照片的。有些人希望出版一本环游太平洋的书,需要一些好的照片,便在这里发布相关信息。也有求理发工具的。船的行程都在1个半月以上,头发长了需要修剪。</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span>有发布感谢的。感谢几层、几号房间,某个女士或某某男士提供了帮助(药品、物品等等)。</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3)</span>其他信息。甚至有人写了一篇,上岛自由行后自己被拉至荒郊野外扔下,要求加倍付钱,上当受骗的经历,以使大家能够从中汲取教训。</h1><h1><br></h1><h1> 我曾经也想写一点东西贴在这个布告栏上。但长期用电脑,不仅提笔忘字,而且写的字跟狗爬的差不多,因此,就不甘心的放弃了。</h1><h1><br></h1><h1>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五花八门的,时常更新的信息不仅仅体现了船友之间的互帮互助,而且更使人感到一股股温暖的亲情,即使大家并没有血缘上的关系。</b></h1><h1><br></h1><h1> 后来,这一告示牌竟然成了船友们每天必打卡之地,似乎不来看一看,每天都少了些什么。而且其内容也成了船友们每天议论的话题。因为,这里不仅仅是一块告示牌,更呈现出的是:船友们的大爱、善良和睿智。</h1><h1><br></h1><h1> 我相信“稳健型”船友中也有大爱、善良和睿智,但没有一个好的平台展现他们的魅力。</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8. 联想</b></h1><h1><br></h1><h1> 即使在第一批的船友中,“激情型”的船友也并不多。在2000多名的船友中,各种各样“激情型”的船友全部加起来,不会超过20%。然而,这已经足够。这使我想起了管理学中的一个理论:“鲶鱼效应”。即激活一支队伍的奥秘。或者说激发人员活力的有效措施。它来源于挪威的一个故事。一般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因此,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鱼回港。虽然想了很多办法,但大部分带回海港的沙丁鱼还是会因缺氧窒息而死。有人发现在沙丁鱼中放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后,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乱窜,这样一来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到渔港后大多数都还活蹦乱跳。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这些少数的“激情型”船友就像是鲶鱼,激发起了大家的热情,使大家都受益匪浅。</h1><h1><br></h1><h1> 同时,我也发现这些现象也可套用管理学中的另一个理论:2:8定律。它是于1897年,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帕列托)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的。即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例如: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又如:80%的成绩,归功于20%人的努力;市场上80%的产品可能是20%的企业生产的;20%的重要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80%的利润等等。“2:8定律”反映了一种不平衡性,或最省力的法则。它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h1><h1><br></h1><h1> 这20%的“激情型”船友,带来了全船80%的能量。他们不仅燃烧了自己,而且也带动了其他人(包括我)一起激情燃烧。</h1><h1><br></h1><h1>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管理学的两个理论,鲶鱼效应、2:8定律,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有点意思。</b></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9. 感悟</b></h1><h1><br></h1><h1> 我写这些不是想赞誉什么人,或贬低什么人。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稳健型”旅行者。</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span>在各地旅行中我自己几乎从来都不会早晨主动起来去拍摄朝阳,除非有人拉着我去。在邮轮上我一般6:30分起床去锻炼身体。我有几次5:00左右起床,不是为了锻炼,而是为了看看这些摄影爱好者、瑜伽练习者、其他早起的人究竟几点起床?有多少人?主要在干什么?或者是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拍摄那一天世界的第一缕阳光。</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span>我几乎从来不自由行,一般都是跟团旅行,省时、省事、省力。旅行的六大要素:食、宿、行、游、购、娱中,我只关心游。几乎每一次出行都会做如何游的详细攻略,会收集很多要去游的地方的资料,仔细阅读,重要的景点会做成PPT,基本能够达到给别人讲的程度,才出发。而做如何食、宿、行、购、娱的攻略对我来说太麻烦、太费力、太劳神。</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3)</span>我不会开车,所以也不可能做自驾游攻略到处逛。静思的时间可能更多一点,而激情的时间很少。</h1><h1><br></h1><h1> 但对我这样一个“稳健型”的旅行者来说,却希望能够遇见更多的“鲶鱼”,刺激我成长。<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他们激发了我这个老拙心如顽童的热情,激勉我每一天不浪费时间、鼓舞我每一天都抽出一些时间进行静思。</b></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b>因此,特写这样一篇文章来感谢两次环游太平洋所遇到的这些“激情型”的船友们。不敢说“胜读十年书”,至少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我这样一个“惰性”十足的人。</h1><h1><br></h1><h1>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感谢各位——这些曾经使我不敢怠惰的船友。</b></h1><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我就必须有些能以其推动力克服我的惰性的朋友。——卢梭</b></h1><h1><br></h1><h1> 既然我没有那么多的激情,我所需要做的就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仔仔细细地观察、静静地欣赏那些充满激情的人每天如何点燃自己。然后从中汲取营养、能量、灵感充实自己,而不是熟视无睹。</b></h1><p class="ql-block"><br></p><h1><br></h1><h1> 人只有在激情与静思这种大幅度震荡中,才能感悟到更多的东西。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很难有新鲜的东西刺激到我们,也就很难顿悟到新的东西。</h1><h1><br></h1><h1> 仔细回顾我所遇到的这些“激情型”船友,有辽宁鞍山的、有北京的、有贵州遵义的、有南京的、有内蒙的、有陕西西安的、有广东深圳的,有…….;</h1><h1><br></h1><h1> 有70多岁的、有60多岁的、有50多岁的、也有40多岁的,有……;</h1><h1><br></h1><h1> 有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有本科生毕业的、有大专毕业的、也有没有上过大学的、有……;</h1><h1><br></h1><h1> 有学文的、有学理的、有学工的、有学艺术的、有学商的、有……;</h1><h1><br></h1><h1> 有曾经上山下乡的、有曾经当过处长、有曾经多年驻外机构的、有曾经当过工人的、有曾经当过科长、有……;</h1><h1><br></h1><h1> 有普普通通的职员、有科学家、有大学教授、有……等等。</h1><h1><br></h1><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他们(她们)的共同特点是:愿意敞开胸怀拥抱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b></h1><h1><br></h1><h1> 如果我们只是认为旅行就是自己出去走走逛逛,那真的有些遗憾。</h1><h1><br></h1><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旅行不仅仅是外出闲逛、看景,只要用心,我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滋养自己内心的“营养。</b></h1><h1><br></h1><h1> 旅行后一个重要的事情是总结旅行背后的一些东西。它会给我们以启迪,以从旅行中感悟到更深层次的旅行的意义。简单地总结几句。</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b>旅行中所看到的每一个风景、历史片段、人都很重要,因为,它是我们推论的依据,很鲜活、很实际,是我们观察的结果。但<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更重要的是寻找出其背后所显示出来的力量、规律、法则,以及所感悟到的东西。</b></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b>一个旅行者是否有“激情”,与地域无关、与年龄无关、与学历无关、与学缘无关、与经历无关、与职业无关、.......,<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它只关乎一个人是否愿意为更好地认识这个星球,而付出自己艰辛的努力!</b>那些无需扬鞭自奋蹄的人更容易有更大的收获。 </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更属于那些有“激情”的人。</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3)去那里旅行很重要,但与什么人一起去旅行更重要。</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关于船友没有那个类型的最好,那个类型的更好,只有那个类型最适合自己。林林总总写了这么多、思考了这么多、总结了这么多,并不是要针对那个类型的船友,<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只是为了我自己今后能够在旅行中有更多的收获、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成长、使自己更好地走向未来!</b></h1><h1><br></h1><h1> 我所写的这些“激情型”船友,大多数我都不认识,也叫不上他们(她们)的名字,但这无妨我对他们(她们)的敬重和感谢。我不认为只有那些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物质的人才应该感谢。那些给予我们精神财富的人也应该感谢。也许会有人认为,你所说的这些精神财富,并不像宗教的布道者那样直接地告诉了你,所以不需要感谢。<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虽然这种精神财富给予者不一定有意,但我们从其行为中领会到了——给者无心,领着有意,也应该表示感谢。</b></h1><h1><br></h1><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世界上总是有那么多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只要用心,总可以发现很多合适的营养来滋润我们的灵魂。我们所做的只是细心观察、用心欣赏、精心挑选,并把自己变成一块干燥的海绵,专心汲取。</b></h1><p class="ql-block"><br></p><h1> 我们每一个人的诗和远方会有所差异,但我们追寻梦想的态度应该基本一致。</h1><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每一个人一天所拥有的时间是一样的,但只有那些奋勉自燃的人,会在一生中与自己最好的模样相拥、对话、缠绵!</b></h1><h1><br></h1><h1> 感谢在两次环游太平洋中给我激情、与我讨论、与我共享您的收获的各位船友!!!您各位的故事、行动、精神始终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视频1)。 </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视频1 你鼓舞了我(优酷视频)</h1><div><br></div> <h1> 虽然写了这么多的方面,写了这么长,但主要是写了我比较熟悉的人、写了我观察到的人和事、写了我悟到的一些东西,难免挂一漏万。<br> 不妥之处,万望海涵!!!</h1> <h1> 感谢每一位一起环游太平洋的船友,很荣幸能够与各位一起共度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h1><div><br></div><div><h1> <b><font color="#ED2308">有句佛语:你遇见的人,都是来渡你的。</font><font color="#FF8A00">感谢上天能让我与你们相遇,感激你们来到我的生命中,感恩我们有缘同船共度。</font></b><br></h1></div><h1><br> 再次感谢两次环游太平洋中那些让我从不敢懈怠的船友们!</h1><h1><br><br> <b><font color="#ED2308"> 人生一路走来,那些最精彩、最闪光、最值得珍藏的时光都是由自己争取、奋斗、拼搏、坚持、勤奋换来的。</font></b></h1><h1><br><br> 谨以此文献给两次环游太平洋的各位船友!<br> 谨以此文纪念环游太平洋五周年和 两周年!<br> 谨以此文自勉!自励!自省!自治!自律!<br><br><br> 2021.3.21 写于北京<br> 2021.9.23 改于新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