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年中学毕业照,上排左二为作者</p> <p class="ql-block"> 岁月茬苒、稍纵即逝,转眼间迎来了我们中学毕业53周年,迎来了我们上山下乡53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禁让人心情激动思绪万干。</p> <p class="ql-block"> 1968年的9月30日 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53年前那一天的毕业离校上山下乡的场景,一幕幕不时的涌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当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伟大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毛主席一声令下,广大知青,老三届毕业生就像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一样,整齐划一,无任何杂音,无任何阻力,甘心情愿、大势所趋、义无反顾地纷纷奔向广大农村,那时没有人走后门,没有干部子女特殊化,大家一齐开始了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练红心的知青生活。</p><p class="ql-block"> 那一天是我们黑山一中全校同学毕业离校的日子,全校17个班级,从初一到初三共900余名学生,一起毕业奔赴广大农村,除了少数同学还乡务农外,全部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插队。</p><p class="ql-block"> 那一天上午,同学们早早就来到了学校,学校在校园操场召开了欢送大会。每个同学都拿着简单的行李,父母及亲属前来送行的、还乡的同学都紧紧围绕在一起,告别的赠言、嘱托一股脑呈现在整个操场:"好好干啊!""不要想家"······</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操场上整齐地停着20多台军用大卡车,每台车上都醒目的标着大队的名称,当学校开完欢送大会,同学们便按照学校公布的分配名单,去找自己大队的车辆和领导。</p><p class="ql-block"> 我被分配到绕阳河公社富有大队,前来迎接我们的是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孙贵福同志。当年他40多岁的年龄,看起来特忠厚老实,地道的朴实农民形象。他很亲切、很认真的不断的回答和回避我们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这个大队好吗?"</p><p class="ql-block"> "工分能挣多少?"</p><p class="ql-block"> "大队离公社远吗?"</p><p class="ql-block"> "哪个小队最好、分值最高啊?"</p><p class="ql-block"> "我们青年点是新盖的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孙主任手里有我们被分配到哪个生产队的具体名单,可是他怎么也不肯说出来,说等到了公社以后才能公布,我们就死磨硬泡,他实在没有办法了,我们终于见到了分配名单,我们40名同学被分到了富有大队,我被分配到了第三生产队。至于哪个生产队好坏、工分多少,他一直笑而不答。就是这位特憨厚特朴实的大队领导及我们小队队长73年成了我的入党介绍人。</p><p class="ql-block"> 下午1点钟,我们纷纷上车准备出发了,这时,我忽然心里特酸起来,看到送行的亲人和想到同学的分离,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开车的一霎那,同学们就像得了传染病一样,都哭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汽车经过一路颠簸,赶到了距县城70华里的绕阳河公社,在供销社门前广场召开的欢迎大会上,各个生产队来迎接的大车挤满了会场,我们很快把行李转移到各自生产队的大车上。</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回青年点的路上,一连串的问题向来接我们的生产队长砸去。</p><p class="ql-block"> 老队长说:"你们别着急,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慢慢锻炼慢慢来。"</p><p class="ql-block"> "你们非常有福气,富有三队是全公社分值最高的,你们来到了最好的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当大马车赶到生产队队部的时候,已经有很多社员在等待欢迎我们,场面也很热闹,生产队里特意杀了一口猪,现场散犮着猪肉炖粉条的飘香,这是专门招待我们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青年点被安排在队部的三间下屋,中间是厨房,两边分别是男生和女生,很简陋、很土气,我们把行李一放,顿时感觉有些凄凉。</p><p class="ql-block"> 到了晚上,当一切都静了下来,我们青年点的4个女生共同挤在一个大炕上,虽然火炕很温暖,我们却一时难以入睡,不知不觉又都鼻子发酸,掉起了眼泪,但是谁也没有说什么,心里都明白,今天我们就开始了独立生活,开始了在农村的艰苦磨练。</p><p class="ql-block"> 想一想当年也真是不容易,我的生日是中秋节,下乡的时候我还差几天未满16周岁,是具有7年文化水平的初中一年毕业生,从哪一方面说都是需要家长照顾的、需要学习增长知识的孩子。现在看起来,未满16周岁的孩子,就离开父母下乡了,实在是太小了。可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没有任何抱怨,很自然地跟随大趋势下乡了。</p><p class="ql-block"> 从这一天开始,我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我是老三届里年龄最小的,但从这一天开始,我和全国的知青一样,开始了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的知青生涯8年多, 在农村我人了团、入了党、还被提拔到大队、公社当了领导干部;我从春耕、夏锄到秋收,什么农活都干过,历尽艰辛和磨难,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的这段知青经历为我回城工作后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基了宝贵的财富,尽管乡下生活非常艰苦,我依然愿意回顾那时的生活,感谢那些上山下乡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30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