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城北塔提词四景

老蛮(李靖凡)

<h1><div>毛泽东同志学生时代,1917年笫一次以游学先生身份体念农村生活到安化梅城,在北塔七层留言四言词.<br></div><div><b> 洢水拖篮, 紫云反照, 铜钟滴水, 梅岭寒泉<br></b></div><div><br></div></h1><h5> 根据韶山陈列馆提供资料.由安化县政府在梅城打造纪念碑</h5> <h1><b>洢水拖蓝:</b><div> 资江的一条支流,洢水自西而下.往东与大梅溪会合转弯向北再绕大弯往西回环再往北去.绕了一个漂亮大弯,兰兰的洢水像一竹蓝的提手.往北流去.</div></h1> <h1><b>紫云晚照:</b><div> 现梅城西郊紫云山公园.山上有紫云庵.圣帝庵.休闲山庄宾馆.梅王塑像.翠绿森林.从早到晚游人不断.山上欢声笑語.一派生机.傍晚夕照之时.金光照翠.仙霞美景.</div></h1> <h1>紫云山北曾有一处天然古老镜子岩,此岩面光洁如镜.白天将半个梅城城区影相返照此岩面.</h1> <h1><b>铜钟滴水</b><br><br> 铜钟滴水又名漏刻、刻漏、壶漏。古代的一种计时器,分两种:单壶和复壶,单壶只有一个贮水壶。我国解放后出土的漏壶只有河北满城、陕西兴平和内蒙的三只,都是单壶,是西汉初期(约公元前100年)的<b>计时工具。</b>复壶有两个以上的贮水壶。<div> 这里展出的模型是照清代乾隆年间的漏壶结构复制的。这种类型用四只铜壶,由上而下梯形迭置,上面三只壶底都有小孔,最上一只叫日天壶,第二只叫夜天壶,第三只叫平水壶,第四只叫万水壶。当日天壶装滿水后,水即逐流入以下各壶。万水壶装一直立标杆,上套一可上下移动浮物标。标杆上刻有时辰(全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分八刻)度数,壶内水逐步增高,浮标随之增高计时。<br> 《周礼·夏官》已谈到朝庭设官专管理漏刻。可见我国在三千年前就已使用漏壶计时了。至明代后有了时钟才停用漏壶。这个展出组合第四壶万水壶是安化一中现收藏的出土原件青铜文物,极其珍贵。<br></div></h1> <h1><b>梅岭寒泉 </b><br> <br> 梅子崙位于老安化县城.现梅城镇往南三公里的笔架山西峰。这里是过去全凭步行交通时代的安化通长沙的36铺大道.也是去漣源. 邵阳的石板大道. 梅子崙界上古时就由地方山民建有茶亭(梅岭茶亭)。茶亭与值守亭户居住的住屋連在一起.有瓦屋顶和通花窗墙. 茶亭大门南北相通. 南门有名人题联:”<b>梅岭寒泉能止喝,長途有客好乘凉”。</b> 茶亭后面有一清泉. 泉水清澈.冬热夏涼. 入囗微甜爽口. . 终年長流不息.<div> 茶亭長年备有梅山山民彐惯的老茶叶煎的涼茶免费供路人饮用. 茶水由一大木桶装.上有半边盖. 盖上备竹筒茶杯, 桶内置一竹樟” 勺子””(那时沒有现在的水龙头和一次用杯子. 也沒人讲究.) 亭内置長厚木板条固定于屋柱间.毎块约四米長. 有三条. 供行人歇腳乘涼. 雨雪天避雨挡风. 也常有叫花子流浪汉过夜宿于长朩凳. 这就是纯朴的梅山山民义举公益.</div></h1><h1> 1917年8月伟人毛泽东曾到此一游,后來在游梅城观景后.在北塔留下千古流传的提詞.</h1> <h1> <b>2021年夏,本文作者老蛮等梅城五位老共产党员,亲身沿伟人足迹体察</b><b style="color: inherit;">原路遗迹.</b></h1> <h1> 本文由梅城土著人士,老蛮所著的"<b>老梅城那些事一书"提供</b><div> 2021年9月29曰解说</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