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庆长假前夕, 9.29日我和老伴乘公交638,在意大利风情区下车,参观梁启超旧居。旧居位于河北区民族路44-46号。</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的故居分为两部分:</p><p class="ql-block"> 住宅在雕像右侧,是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面积1121平米。</p><p class="ql-block"> 书斋称“饮冰室”,在雕像左侧,建于1924年,面积949.5平米。首层是巨大的书房,二楼为卧室,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住宅楼</p> <p class="ql-block">饮冰室</p> <p class="ql-block">习主席2019.1.17日参观了旧居。</p> <p class="ql-block"> 总书记走进纪念馆,一个展室一个展室的看,感叹梁启超“12岁就中了秀才”。还不时地问些和展览有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梁启超普通话说得好不好啊?”</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他从欧洲回来就退出政坛了呢?”等等。</p> <p class="ql-block"> 梁启超5岁开始学习儒家的经典著作,8岁学做文章,9岁就能下笔千言,10岁参加童子试,得“神童”之名。11岁阅读张之洞的《书目答问》等著作,始知天地间有所谓学问者。</p><p class="ql-block"> 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慧,使他12岁考中秀才,17岁考中举人。</p> <p class="ql-block"> 梁启超是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和享誉中外的学术大师。他学贯中西,知识渊博、黾勉勤奋、笔耕不辍,为后人留下来丰厚的学术遗产。然而,当他旅欧回国后,决心放弃政治活动,专心教育和学术事业。</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话作为生物遗传的依据和论述,不才更认为是环境对生物打造的结果。谁都没见过龙凤长什么样,或有什么习性,但老鼠打洞的行为是先天的吗,不是后天跟老子学来的吗?!!</p> <p class="ql-block"> 梁启超对社会的另一贡献是培养出了九个子女均为国家栋梁之才。其中有三位院士,分别是建筑、考古、火箭专家,还有社会活动家、革命家、图书馆学者……他们没有仰仗父亲的名声,“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均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翘楚。即便学贯中西,但也没有一个人留在国外,他们在最艰难的岁月报效国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深究溯源吧,除了有遗传因素外,主要还是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家庭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先看看孩子们的生存环境:</p><p class="ql-block"> 饮冰室一层的大书房,不知有多少平米,就从四周摆着的10个到顶的大书柜,从走进书房,仿佛被淹入了书海中。九个孩子从小就是被书香味熏着长大的。</p> <p class="ql-block"> 再看家庭的教育和影响。</p><p class="ql-block"> 父亲终生都在伏案学习和著书立说,或者到处演讲。这种熏陶和优越感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滋润,植根于心灵深处的。</p> <p class="ql-block"> 两个母亲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梁启超有两任夫人,原配叫李蕙仙,孩子们称她为妈。</p><p class="ql-block"> 摘录一段展览词原文:</p><p class="ql-block"> “李夫人很有规律,而且勤奋好学,她年近半百还要孩子们教她英文。当时思庄在天津中西女中读书。她每天早饭后便会在自己屋子里,认真的高声朗读天津中西女中的英文课本。虽然发音带有一些贵州调,但还能听得出是英文,也听得懂是什么内容,有时孩子们在一旁听了会发笑,但都强忍着,因为他们的妈是个很严肃的人,家里人都有点怕她。”</p> <p class="ql-block"> 梁启超的第二任是其夫人李蕙仙的陪嫁丫鬟叫王桂荃。孩子们称她为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梁启超虽然名满天下,但身后并没钱财积累,他去世后,留给王桂荃的是九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最小的思礼还不满5岁。</p><p class="ql-block"> 在家庭颠沛流离的时候,王桂荃帮助操持家务,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缝新补烂洗洗换换,她辛苦持家,努力将子女抚养成人。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和考验,她的勤奋坚忍潜移默化在孩子们身上。</p> <p class="ql-block"> 1941 年,王桂荃变卖家产、向朋友借贷,为儿子梁思礼凑齐 400 美元送他出国,梁思达去了云南,梁思宁参加了新四军,同年,她又把儿子梁思礼、女儿梁思懿及其新婚夫婿送上了去美国的船。</p> <p class="ql-block"> 九个子女,均为才俊。七个留学国外却无一例外的全部回来报效祖国。</p> <p class="ql-block">三个院士</p><p class="ql-block">梁思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梁思永,梁思礼</span></p> <p class="ql-block">两个曾就读于南开大学。</p><p class="ql-block">梁思达,梁思宁。</p> <p class="ql-block"> 這個神奇的女人,把9個子女的大家庭承擔下來,她給中國的教育史上,寫下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梁家六子三女,個個成龍成鳳,思順,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長;思成,著名建築學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思永,中央研究院院士;思忠,抗日英烈;思莊,著名圖書館學家;思達,著名經濟學家;思懿,中國紅十字會對外聯絡部主任;思寧,革命家;思禮,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国科学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 她75歲,還能興致勃勃從北京隻身去杭州旅行,80歲,她讀書看報聽廣播,和已經成棟梁之材的子女們,交談國家大事,思路清晰一點都不落伍。活到老,學到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這就是王桂荃的教子之道。</p> <p class="ql-block"> 感谢我的好朋友,忘年交的推荐!参观饮冰室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震撼!加深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深刻含义,梁启超虽然在天津仅仅居住了十几年,“饮冰室”却是梁启超给天津人民留下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食粮。一家人品德高尚,科学而独特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