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天祝松山草原,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做芨芨滩,这里有辽阔的季节性牧场,有一群质朴善良的牧羊人,他们逐水草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芨芨滩,顾名思义就是长满芨芨草的大草滩。传说风起芨芨滩,遍地是牛羊,被芨芨草扫过的羊圈,从来没有疫病发生过。久而久之,松山人也养成将芨芨草扎成的扫把清扫院落的习惯。金秋时节正是芨芨草成熟旺期,由于其秆叶坚韧,长而光滑,为极有用之纤维植物,可编织扫帚、草帘等物品。</h3> <p class="ql-block"> 走进松山镇藜香村我们远远看到了几位老人团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手里忙着做扫把,做好的扫把一个个整齐地摆放在墙边,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就是天祝县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以来,加强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村党组织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关爱服务行动,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妇联执委、村医和热心人,为留守老人提供打扫卫生、洗衣服、理头发、量血压、测血糖、生火做饭、送餐助餐、送药助医、住院陪护、送煤取暖、代购代买等贴心服务。</p> <p class="ql-block"> 藜香村地处松山镇东部,是天祝县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后成立的一个汉、藏、土等多民族聚居的移民新村。藜香村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外出讨生计,“387061”人群成为农村的主力军,留守老人看家护院,唯有孤独相伴,也为农村平安建设带来了不稳定因素。虽然说他们已经到了清闲享福的年纪,但是他们是闲不住的,他们还想为儿女减轻一些负担,还想为心爱的孙子买一件玩具……可是,如今的社会,老年人的市场本就不大,甚至都没有工可打。</p> <p class="ql-block"> 天祝县松山镇藜香村村民白生录说:“我们岁数大了,出去打工也没人要,我们几个老弟兄商量,现在正是芨芨成熟的季节,我们想用芨芨草扎扫把给孙娃子们挣个零花钱,有事干也就不急了。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我们的杨书记后,他很用心帮我们找场地,还专门派村上的一人管理我们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手工芨芨草大扫把,在天祝具有悠久的历史,几乎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这门传统技艺。松山滩的芨芨草韧劲十足、杆子高,为制作手工大扫把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p> <p class="ql-block"> 松山镇藜香村“两委”班子坚持“迈开步子访,沉下身子询,打开思维纳,心系群众帮”。在收到白生录老人的诉求后,结合关爱服务行动、练兵比武活动和温馨进万家活动,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老年人资金少、无手艺的客观因素,经过走访调查、征求意见和座谈商议,结合“美丽天祝”和“平安天祝”行动,从能做的事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成立了手工芨芨草大扫把作坊,藜香“70”计划正式启动,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善养、幼有优教、困有真帮,真正实现了小切口大民生。手工芨芨草大扫帚作坊,目前已有15名留守老人。</p> <p class="ql-block"> 杨喜茸,松山镇藜香村党支部书记。从担任大学生村官到乡镇干部再到村党支部书记,杨书记始终与群众的直接联系没有断过,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他对自己的定位为“五大员”,即:营造氛围的宣传员、收集资料的信息员、主持活动的操作员、造福群众的实践员、惠农政策的解读员。群众的产业基础薄弱、合作社发展不规范、贷款是否落实、帮扶户家庭收入单一、这些事情都让他牵肠挂肚。村民们种藜麦的时候,他在田间地头;村民们发生矛盾纠纷了,他第一时间关注调解;村民们生活发生困难了,他第一时间入户走访;天气干旱了,他操心旱灾减产;雨水多了,他又担心村民的住房安全;年纪大的老人、生病的群众、上学的孩子、未就业的年轻人等等这些他都放在心上。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解决不了的汇报协调争取,千方百计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谋利益。现在他已成为藜香村的大忙人,谁有困难就会找他,谁有烦心事都会向他诉说……</p> <p class="ql-block"> 杨喜茸虽然在在村党支部书记的职位上干了2个多月,但是看到暑假村上的“熊孩子”没人照顾,没人指导学习,他立即发起“候鸟”行动,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爱心暑托班”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既“托”又“管”还“教”的方式,陪伴孩子们度过丰富多彩的暑期。村上还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设立了爱心理发室,开展义务理发……他用自己的行动、滴水穿石的韧劲、勤勤恳恳的汗水践行着共产党人与生俱来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血肉联系,成为了村民们最信赖、尊重的贴心人。</p> <p class="ql-block"> 天微微亮,勤劳的刘才郎老人就骑着电动车去找张万云老人了,根据分工,他俩今天要去采集芨芨草,而在村民王开智老人家里已经聚集了好几个老年人,他们有的搬运铺放芨芨草,经过太阳的暴晒后,让芨芨草变得更加干燥坚硬;有的利用扒皮刷子,把芨芨草的外皮剥去,防止脱落掉毛;有的用铁箍固定芨芨草,用冲子冲开,把芨芨一把一把地填进铁箍里,让扫把更加结实耐用。</p> <p class="ql-block"> 王开智说:“让我们在家门口扎大扫把,既有了收入,也有事干了,好啊。这也不是一个技术活,我们也不指望这个发财,就是老人们没事干坐在一起聊天的功夫扎扫把,活动活动对身体也好嘛。我们动作麻利的,一天可以扎五把扫把,抛去成本,可以赚七八十块哩,老汉们就有零花钱了。”</p> <p class="ql-block"> 68岁的魁玉秀老人一边做着芨芨草扫把,一边高兴的说:“干部们还把我制作扫把的视频发到了抖音和快手,我们这些老人们是既赚了钱又出了名,这多亏了镇上和村上还有工作队。”</p> <p class="ql-block"> 村书记杨喜茸说:“立秋后芨芨草成熟了正是拨芨芨的最好时节,我们松山滩的芨芨品质好,农闲了大家就在自己家门前扎起芨芨草扫把。窑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县应急管理局等帮扶单位充分发挥优势,帮我们联系了一些订单。下一步我们也要积极跑订单找销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让农民群众放心制作、让老人在家门口挣钱。”</p> <p class="ql-block"> 驻村帮扶工作队书记催国斌:“现在老人们做扫把的积极性很高,就是成本有点高,我这周去武威联系了一些把子,比原来的价格要低1元多钱,这样老人们就能多赚一点。我们也向窑街煤电申请帮助销售扫把,只要有了销路,老人们就可以大胆做下去了。”</p> <p class="ql-block"> 副镇长李兴龙说:“为民办实事,核心在‘民’、要点在‘实’、重点在‘办’。除了手工芨芨草大扫帚作坊,我们还准备成立麸子醋、手工羊毛地毯等小作坊,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在一项项惠民政策的扶持下,藜香村脚下的幸福路会越来越宽广,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将更足、幸福感将更可持续、安全感将更有保障。”</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藜香村已完善了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建设蓬勃发展,群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杨喜茸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得到了村民们的拥护和信赖,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他正在以自己的实际实行,践行为农民群众提供用心用情、周到细致、及时有效的服务,破解“最后一公里”和“断头路”问题。</p> <p class="ql-block"> 昔日松山滩漫山遍野的芨芨草已经成为老年人口袋中的零花钱。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藜香大扫把”会引领移民群众开启新生活。风起芨芨滩,唱出的是一首幸福的歌谣;风起芨芨滩,留下的是一曲和谐的乐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