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我的学生

开发区中心小学校

<h3>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学校及教师的责任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走出教室,迈出校门,步入社团,走进实践基地,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h3> <h3> 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是现代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产物,是为了更好地迎合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事物产生兴趣的方法。</h3> <h3> 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践阶段,成果展示阶段三个阶段,整个主题活动的教学流程为:<br>创设问题情境——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计划)——实践探究——汇报成果——活动评价——活动拓展。</h3> <h1><b>一、准备阶段</b></h1> <h3> 1.主题确立课教学目标是:围绕“话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提出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话题逐步过渡到活动主题上,通过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对自己要研究的活动内容有了清晰透彻的了解,以此为基础,让学生确定自己的活动子课题。<br> 具体操作如下:<br> 情境引入——引入主题——提出问题——整理归纳——提炼子课题——选题分组——小组展示。<br> 在这个阶段,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发现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h3> <h3> 2.方案制定课<br> 方案制定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研究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条件。<br> 制定活动方案主要包括:(1)研究哪个子课题?(2)选择哪种研究方法?(3)研究时间怎样安排?(4)小组成员怎样分工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每个同学的聪明才智?(5)研究成果采用哪种汇报形式?(6)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等等。<br> 具体操作如下:<br> 激趣导入——方案预设——合作探究——初次汇报——矫正指引——问题反思——总结提升——形成最终成果。<br>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本节课了解了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制定计划,提高了规划能力。</h3> <h1><b>二、实践阶段</b></h1> <h3> 1.搜集资料阶段<br> 搜集资料阶段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搜集与处理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h3> 2.资料整理阶段<br> 小组收集完资料后,小组内整理收集的资料。<br> (1)对于搜集到的资料,简要说明其要素,来源,对资料进行编序保存。<br> (2)对资料进行筛选,挑出有用的资料,把那些对别的问题有研究价值的资料,推荐、呈现给其他小组。资料的有用性包括资料的时间性,时间越靠近当下,其资料的可靠性越强,否则过时的资料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的错误或偏差。<br> (3)用摘抄,剪贴,统计,综合归类的方式对资料进行精选或重新组合。资料的精选和重新组合不能忽略了资料中内容的顺序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结构顺序和大小顺序)<br> 搜集资料其实就是让学生步入社会,通过自己的方式认知社会。搜集资料的成功开展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面对现实的情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初步学习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h1><b>三、成果展示阶段</b></h1> 成果展示课:<br> 成果展示课学生对通过实践、体验、探究、制作收集的大量子课题相关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组织学生采取不同的汇报形式将组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享介绍。<br> 具体操作模式:<br> 教师导入——活动准备——小组汇报——互动评价——拓展延伸。<br> 成果汇报阶段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汇报,交流研究成果,使每个学生都锻炼的机会、参与的平台,学生都有所收获。

学生

资料

活动

实践

阶段

培养

问题

汇报

搜集

子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