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水岩原名菩萨水岩,位于广西桂林市65公里外的阳朔县高田镇历村后山,与月亮山对望,距阳朔县城8公里。它横穿三座山,长约五公里,深入地下分有三层,三个区,最深处在30米左右。洞内钟乳石雄奇突兀,纵横交错,宛若“龙宫”,极具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是阳朔最大、最别致、最刺激的地下河水晶岩洞。在进入岩洞前有200多米的天桥风景道,可饱览十里画廊自然风光,可惜我们去时已是傍晚,没有尽兴,也没看到。金水岩三个区分别是旱洞天堂区、泥巴浴区、地下河温泉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走马观花仅游览了旱洞区、匆匆而过了地下河水区。</p> <p class="ql-block">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我国亦称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p><p class="ql-block">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p><p class="ql-block">1966年,中国在第一界喀斯特学术会议上提出将喀斯特改为岩溶,作为karst的同义语。</p><p class="ql-block">1988年,中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地理名词》,喀斯特地貌仍被定名为喀斯特,又称溶岩。</p> <p class="ql-block">地下喀斯特风貌呈现有:溶洞、地下河、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等。</p><p class="ql-block">溶洞___地下水沿岩石裂隙或落水洞向下运动时发生溶蚀,形成各种形态的管道和洞穴,并相互沟通或合并,形成统一的地下水位。地壳上升,地下水位将随河流下切而降低,洞穴转变为干溶洞。水平溶洞的发育大多与当地侵蚀基面相适应,因此此类溶洞与阶地及河面对比可反映构造上升量。垂直溶洞深度可达数百米至数千米,可视为地壳上升的标志。</p><p class="ql-block">地下河___地下河亦称暗河,是以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下廊道、溶洞和溶蚀组成的喀斯特地下管道系统。</p><p class="ql-block">暗湖___暗湖是地下河相通的地下湖,和地表湖泊一样,暗湖也具有水源调蓄作用,其可储存和调节地下水。</p><p class="ql-block">石钟乳___石钟乳是干溶洞顶部裂隙渗出的地下水中所含碳酸钙因温度升高、压力减小与水分蒸发而沉淀,自洞顶向下增长形成。</p><p class="ql-block">石笋___石笋是自石钟乳上滴落到洞底的水中所含碳酸钙沉淀形成自下而上增长形成。</p><p class="ql-block">石柱___石柱是石钟乳与石笋相接行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地下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暗湖</p> <p class="ql-block">桂林拥有8个神奇的岩洞:</p><p class="ql-block">1.芦笛岩___位于桂林市西北郊</p><p class="ql-block">2.七星岩___位于桂林七星区</p><p class="ql-block">3.银子岩___位于荔浦县马岭镇</p><p class="ql-block">4.聚龙潭___位于阳朔县观莲路</p><p class="ql-block">5.金水岩___位于阳朔县历村后山</p><p class="ql-block">6.冠 岩___位于桂林雁山区草坪回族自治乡</p><p class="ql-block">7.丰鱼岩___位于荔浦县丰鱼岩景区</p><p class="ql-block">8.龙 宫___位于灌阳县城北苏东村和小龙村之间</p><p class="ql-block">游览桂林必至的芦笛岩,距桂林市中心5公里,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内现存有历代壁画77则,从唐代起,历代都有游人踪迹。这里是中国接待外宾最多的岩洞,被称为“中国国宾洞”。</p>